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应付生活中无边的苦难的,所以自己需要别人帮助,自己也要帮助别人——茨威格
人是社会性动物,不可能不与别人发生联系,只要你生活就必定需要别人的帮助,这是毫无疑问的,美国作家哈伯德说过:“聪明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帮助自己的唯一方法就是去帮助别人。”所以,乐于帮助别人是每一个男孩都应该具有的品质。为了能够成为杰出男孩,为了能够让自己在生活中顺利愉快地与别人合作,一定要主动养成自己助人为乐的品质。助人行为包括对他人的痛苦有情感反应(移情和共情),关心他人,试图通过安慰、提醒、分享、给予、协助等方式帮助别人。
乐于帮助别人,肯定会受到同伴的欢迎,受到成人的喜爱。在日常生活中,你要从以下几点着手,学会帮助别人:
1相信自己有能力帮助别人
有些男孩在同伴需要帮助时,表现得迟疑或冷漠。其实,他本身是愿意去帮助的,只是他缺乏自信,不相信自己能对别人有用,不相信自己能帮助别人。这时你要提高信心,经常寻找机会,至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帮助别人做事,一旦你得到赞扬和鼓励,就会感到自己有能力,能帮助别人,从而产生助人的行为动机。
2学会观察和注意别人的需要
当同伴处于困境中时,有些男孩能很快察觉到,并伸以援手;而有些男孩却毫无反应,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如果你是这样的男孩,就要向同伴学习,善于观察他们,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要,一旦你得到帮助,你就会感受到获得帮助的快乐,同时也能学会观察别人的表情、行为,从行为上看出对方的需要,渐渐地你会变成一个关心他人的男孩。
3采取恰当的助人行动
有时男孩没有去帮助别人,并不是他不想帮助,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个“力”就是个人能力,如助人的特定技能(想帮小朋友系扣子,自己就要会系扣子)、有效的策略知识(如妈妈突发重病,知道可以求邻居帮助)、人际间问题的解决能力(妈妈生病要求助邻居时,知道怎样向邻居把事情说清楚)等。
这些能力,需要你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一点一滴地积累,久而久之你就会具备帮助别人的能力了。
4学会量力而行,适当拒绝
一些比较不错的朋友托我们办事时,我们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或为了给对方一个台阶,往往对对方提出的一些要求,不加分析地加以接受。但不少事情并不是你想办就能办到的,有时受各种条件、能力的限制,一些事是很可能完不成的。因此,当朋友提出托你办事的要求时,你首先得考虑,这事你是否有能力办成,如果办不成,你就得老老实实地说:“我不行。”随便夸下海口或碍于情面都是无济于事的。
当然,拒绝别人的要求也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日本一所“说话技巧大学”的一位教授说:“央求人固然是一件难事儿,而当别人央求你,你又不得不拒绝的时候,也是叫人头痛万分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同时我们也不希望别人不愉快,因而,也就难以说出拒绝之话了。”
的确,在承诺与拒绝两者之间,承诺容易而拒绝困难,这是谁都有过的经验。
有人来拜托你一件事,这人必是有计划而来,最低限度,他已准备好怎样说。如果你在这方面,一点准备都没有,那么,他可能稳占上风。
他拜托的事,可为或不可为,或者是介乎两者之间,你的答复是怎样呢?许多人都会采取拖延的手法。“让我想想看,好吗?”这话常常会被运用。
但有些时候,许多人会作一种不自觉的承诺,所谓“不自觉的承诺”,就是“自己本来并未答允,但在别人看来,你已有了承诺”。这种现象,是由于每一个人都有“难为情”的心理,“拒绝”属于难为情之类,能够避免就更好。
但要记住,现在大多数人都喜欢“言出必行”的人,却很少有人会用宽宏的尺度去谅解你不能履行某一件事的理由。我们常常听见某甲埋怨某乙,说:“某乙分明答应了我……但……”事实上,某乙可能答应过某甲,但那不过是某乙难为情,不好意思拒绝而已,过后他仔细一想,便觉得这事儿根本不可能办成,甚至某甲自己也知道这事儿实在是强人所难。但是某甲真的会自责而不责人吗?恐怕不会的,而在旁人看来,也总是觉得某乙不对,因为到了那个时候,已经没人注意当初的一切了。
拿破仑说:“我从不轻易承诺,因为承诺会变成不能自拔的错误。”
当我们在朋友面前,被逼得“非答应不可”,而实际上明知这事儿不该答应时又该怎么办呢?
人际关系学家告诉我们:“我们需要在聆听别人陈述和请求完毕之后,轻轻摇摇头,而态度并不强烈。”
轻轻摇摇头,代表了否定,别人一看见你摇头,知道你已拒绝,跟着你可以从容说出拒绝的理由,使别人易于接受你不能“遵办”的苦衷,就不会对你记恨在心。
有些人喜欢拖,或要人家跑几次来听他的最后答复,这都不是很好的应酬之道。我们不是常常听见这样的怨言:“他不答应,早该对我说呀!”这样一来,你在别人眼里就成了一个言而无信的伪君子。
有时,出于难为情,对于别人提出的请求没法一口回绝。在这种情况下,许诺就要掌握分寸,应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许诺方式和方法。这里有三种方法可供借鉴:
①对把握性不大的事,可采取弹性的许诺。如果你对情况把握不很大,就应把话说得灵活一点,使之有伸缩的余地。例如,使用“尽力而为”、“尽最大努力”、“尽可能”等有较大灵活性的字眼。这种许诺能给自己留下一定的回旋余地,但一般会给对方留下疑虑。
②对时间跨度较大的事情,可采取延缓性的许诺。有些事情,当时的情况认准了,可是由于时间长了,情况会发生变化。这时,你在许诺中可采用延缓时间的办法,即把实现许诺结果的时间说长一点,给自己留下为实现许诺创造条件的余地。
③对不是自己所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应采取隐含前提条件的许诺。这就是说,如果你所作的承诺,不能自己单独完成,还要谋求别人的帮助,在许诺中可带一定的限制词语。
为人处世,应当讲究言而有信,行而有果。因此,许诺不可随意为之,信口开河。明智者事先会充分地估计客观条件,尽可能不作没有把握的许诺。
须知,许了的承诺,就应努力做到。千万不可因一时事急,乱开“空头支票”,愚弄对方。一旦自食其言,对方一定会特别恼火。万一因情况有变而没实现自己的许诺,也应向对方如实地说明原因,并诚恳地道歉,以求得对方的原谅和理解。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学会观察别人的需要;
尽快提高助人能力;
帮助别人要量力而行;
第五 克服猜疑 完善性格
一个人缺少了自信就容易对环境产生怀疑与戒备,即所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罗兰
缺乏自信的人在遇到相对复杂的事情时,常常会产生猜疑心理,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更是一种软弱的性格。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意料之外的事时,常常表现出猜疑、坐立不安等,一旦原因搞清楚了,这种猜疑也就自行消失了,这属于正常范围内的猜疑。比如,男孩到了放学的时间还没回来,妈妈和爸爸就会猜想出各种各样坏的可能,一旦男孩回来了,并解释清楚了回来晚的原因,那么父母的猜疑也就烟消云散了。
有的人受过欺骗以后就变得疑心重重,对所有的人都不再相信,总觉得别人都是在骗他;有的人跟别人闹矛盾了,总觉得别人平时跟他人的交谈都是在诋毁自己,别人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准备报复自己,于是整天处于戒备状态。这种猜疑心理是很难清除的。
遇事处处小心翼翼,做事总要千思万虑的人,他们平时总是心神不定,怀疑人家看不起自己,无论什么事,总是喜欢从坏的方面去无端猜测。别人无意中的一言一行,他都以为是对自己的不满或有意见,弄得人际关系紧张。很多时候他们都在担忧,但他们的担忧又找不到任何充分的事实根据,完全是自己的凭空想象,甚至有时候他们自己也不能确定自己在怀疑什么,只是固执地认为别人肯定会危害到自己。而更使他们痛苦的是,他们不知道这种危害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强加在自己身上,他们只是坚信自己一定会受到很大程度的伤害。因此,他们时刻提防着别人,心中充满沉重的压力。
作为一种情感体验,猜疑总是隐隐约约地在心里的深层“骚动”,使人不安、焦虑、烦躁,甚至悲伤。因此,在人生的情感世界中,要尽力地去克服猜疑心理。
猜疑心理严重的人,整天提心吊胆,戒备他人,防范来自外界的侵害,身心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一个人如果把大量的精力和思考耗费在无谓的猜疑上,就不可能完全发挥自己固有的能力,因而最后的结果必然是碌碌无为。猜疑会阻碍一个人的志向,减弱一个人真正的力量,并损害身体的健康,降低学习和工作效率。一个有猜疑性格弱点的人,在工作上会因为心情散乱,失去清晰思考、合理规划的能力,注意力不集中。猜疑心理使猜疑者一天一天挣扎在消极的境遇里,他们有的只是对未来及他人的失望和戒备,他们享受不到快乐、成功、健康。
有猜疑心的人,一方面对一切都采取不信任的态度,很难下决心干一番大事,而且由于不相信别人,也很难与别人合作,得不到他人的相助。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而别人因为他的不信任,也不愿全力去帮助他,这样他离成功就会越来越远。
猜疑心很重的人,成天疑神疑鬼,虽然在正常人看来他的怀疑是毫无根据的,甚至是荒唐可笑的,但猜疑者本人却深信不疑,他们抓住某件事的表面现象或偶然事件不放,搞得自己一天到晚心神不安,思前想后,时刻生活在对别人的揣摩之中,不信任别人,也无法相信自己。有猜疑心的人,一旦猜疑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报复别人,害人害己。在现实生活中,因为捕风捉影、疑神疑鬼而引起的谩骂,甚至斗殴的事时有发生,可见多疑的心理也能成为悲剧、灾祸的根源。
猜疑心重的人往往是很孤独的,他们行为乖张、古怪,言语尖酸、刻薄。别人对他和蔼可亲,他会觉得是别有用心;别人一时没顾及他,他又觉得别人是在排斥他;别人赞美他,他觉得是在嘲讽他;别人指出他的不是,他又以为人家是故意跟他过不去。
因此,猜疑是一种有害的心理。作为一个坚强的男孩必须克服猜疑的心理障碍和性格。你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1学会用事实作判断,逐步消除自己的猜疑心
当你疑心别人在讽刺你、轻视你的时候,不要马上采取行动,先观察一下,你的猜疑是否正确。设身处地地去为对方设想一下,看他的言行是否合情理。这样一来,也许你会发现,事情常常和你猜想的不一样。所以,必须让男孩学会善于观察,善于调查研究,一定要保持冷静客观的态度,观察、分析、思考问题。当然,要真正做到这点,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可以请自己信得过的人帮助参谋分析,消除一切荒唐可笑的想法。另外,遇事应多往好处想。
2与他人真诚相处
一般情况下,人们对自己信得过的人,不大会产生猜疑。反之,越是自己不信任的人,越容易疑神疑鬼,总以为别人在同自己作对。因此,多疑的人应特别注意同别人直言相告,坦诚相处,有了彼此间的信任,猜疑的基础就不存在了。如果对某人一旦产生猜疑,则更应如此。可以主动与对方接触,并开诚布公地谈一谈,互相交心通气,这样不但可以消除误会,驱散疑云,还能增进彼此间的友谊。关系融洽、互相信任,有利于团结一致,携手前进,因多疑而引起的焦虑苦恼也就一扫而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