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要带雯雯参加一个重要的聚会,于是把她打扮得十分漂亮。宴会上,可爱的雯雯穿梭在人群中,引来了无数羡慕的眼光。这时,妈妈的一位好友走过来和她们打招呼,看到雯雯开心地说:“呀!雯雯又长高了,这么一打扮可比小时候漂亮多了。”
虽然这位阿姨想表达自己对雯雯的赞美,但是因为表达得不合理,使得雯雯的妈妈觉得这是在暗示自己的女儿本身不漂亮,于是和这位朋友打过招呼后就匆匆走开了。
以上五点是最基本、最简单的技巧,远远不是赞美的全部技巧,事实上任何赞美都没有固定的模式,如果陷入模式中,那么你的赞美就会显得浅薄和虚伪。杰出男孩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所处的环境,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对别人表达真诚的赞美,这对你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赞美必须出自内心;
赞美要根据自身特点和所处环境,使用恰如其分的方式;
真诚的赞美永远都是正确的;
第四 善于比较 打动人心
诅咒使人振奋,赞美使人轻松——布莱克
万事万物都是存在差异的,辨别这些差异的最好办法就是比较,在众多表达方式中,比较总是有着独特的感染力。因为它能通过强烈的对比与反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较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相同或相似的事物之间对比,另一种是相反的事物之间作比较。这两种方法,都能起到加强语气、增强表现力的效果。有两句写梅和雪的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两句诗,把梅和雪比较起来写,既突出了雪的白,又突出了梅的香,显示了对比和比较的妙处。
将比较的方法引入到赞美之中,赞美的语言也会因此变得丰富,而且还能达到具体可感的效果。
刘邦在取得全面胜利后,在一次宴会上,刘邦问群臣道:“各位大臣,请你们如实告诉我,我为什么能取得天下,项羽又为什么会失掉天下呢?”大臣们议论纷纷。高起、王陵先后说道:“陛下让人攻城略地,常常把土地分封给臣下,能与天下人同利,所以得到大家的拥戴。而项羽则不然,他刚愎自用,嫉贤妒能,所以会失掉人心,失掉天下。”刘邦笑着回答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运筹帷幄之中,决策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我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个都是人中之杰,而我能够重用他们,这才是我能够取得天下的重要原因。而项羽,即使手下良才成群,也不懂得珍惜,最后只剩下一个范增,况且还不能完全信任,这就是他被我们打败的原因。”
在这段话中,可见刘邦的比较赞美的巧妙。他先通过楚汉相争的成败来引起话题,让群臣对汉胜楚亡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再说出自己取胜的理由——三个杰出的臣子。他称赞了张良的策略、萧何的稳妥、韩信的勇猛,然后说出这才是自己取得天下的原因。刘邦用比较赞美的方法,让张良、萧何和韩信都觉得自己是名副其实的能臣大将,而且三人各有擅长,互有高低,地位都很重要。经过刘邦的这次赞美,三人会更加重视对方,齐心协力辅佐刘邦了。
有比较的赞美更能突出他人的优点,让对方感到自己的强势所在,在接受赞美的同时,领悟到值得赞美的理由。而且,用比较赞美可以一次性地对多个事物进行赞美。一句话赞美多个人,每个人都有值得赞美之处,这自然让听到赞美的人都觉得舒服和自豪了。用比较的方法来赞美他人有诸多好处。但是,也要懂得巧妙的比较的方法才能实现。如果两者毫无可比性,或者在比较的时候明显一优一劣,那么,这样的比较就会让对方感到很不舒服。比如,如果老师拿一个优秀学生与差生比较,然后说:“你比他强多了。”这个优秀学生就会觉得没有成就感。
比较赞美也有很多技巧,一般的,进行比较赞美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抑己褒人
比较的对象可以是他人之间的比较,也可以是自己与他人的比较。如果拿自己与他人比较,切忌过分地夸张和抬高自己,而是要巧妙地将赞美的重心落在他人的身上,自己只是铺垫。
汉初大将韩信就善于用抑己褒人的方法来比较赞美。
有一次,汉高祖刘邦与韩信谈论诸将才能高下。
刘邦问道:“你看我能指挥多少兵马?”
韩信回答:“陛下至多指挥十万兵马。”
刘邦又问:“那你能指挥多少兵马?”
韩信自豪地回答:“臣多多益善耳。”
刘邦不悦道:“既然你带兵的本领比我大,为什么被我控制呢?”
韩信坦率地说:“陛下不善于指挥兵,但善于驾驭将,这就是我被陛下控制的原因。”
刘邦听了,不怒反笑,心情也高兴起来。因为他自己曾说过,统率指挥百万军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他不如韩信。
韩信的比较赞美巧妙地隐藏在话锋中,随着对话的层层深入才表现出来。韩信先是如实地说出自己带兵能力很强的事实,然后以“指挥士兵”和“指挥大将”的区别来做比较,突出了刘邦的帅才。对于一个君主来说,帅才当然更为重要。所以,刘邦在听后就非常高兴了。
2.把握特征
人们总是对自己熟悉的事物更了解,也更容易抓住可以比较的特征。如果能用自己熟悉的事物去类比自己外行的事物,这样的比较就会更真实和贴切。
有一位农妇本来对绘画就一点不懂,但她却很会夸奖别人的画。
一次,她见到一位画家画的一幅小鸡闹食的画,不由惊叹道:“哎哟!瞧这些画出来的鸡,比俺家养的那些鸡还调皮!”一句话把画家给乐得哈哈大笑,高兴之余,把这幅作品赠给农妇留念。
如果农妇不懂比较赞美的方法,直接去从构图、线条、色彩等方面来赞美,那么很有可能贻笑大方。这个聪明的农妇将这些画中的鸡与现实生活中的鸡作比较,既表达了对画家画技的赞美,又自然贴切。
在日常的赞美语言中,平淡的赞美吸引不了听者的兴趣。比较能给人更直接、直观的感受,让对方在很短的时间内明白你的感受。要加强赞美的效果,就需要学会运用比较,这样表达出来,才能给听众留下更深的印象。
比较的方法可以使赞美获得更好的效果;
适当贬抑自己,抬高别人,会让别人心花怒放;
抓住对方的本质特征予以赞美,更能表现出真实和真诚;
第五 直接间接 巧妙融合
人们给予理智美丽和勇敢的赞扬,增加了它们,完善了它们,使它们做出了较它们原先凭自身所能作的贡献,更大的贡献——拉罗什弗科
直接和间接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根据不同的情况和环境,直接赞美和间接赞美也会取得不同的效果。如能把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直接的赞美可以当面说出,间接的赞美可以借他人之口转述。两种赞美方式各有所长,直接赞美便于即时起到作用,而间接赞美有利于扩大赞美的影响,也更容易表达出真诚之意。
特别是对那些经常受到赞美的人,如果你也用直接的方法去赞美他,对方可能感觉到你说的是假话、大话,并不会重视你的赞美,如果你能转述别人对他的高度评价,他会更感兴趣。
1997年,武侠小说大师金庸与日本文化名人池田大作展开了一次对谈,对谈的内容后来辑录成书出版。
在对谈刚开始时,金庸表示了谦虚的态度,说:“我虽然跟过去与会长对谈过的世界知名人士不是同一个水平,但我会尽我所能与会长对话。”
池田大作听罢赶紧说:“您太谦虚了,您的谦虚让我深感先生的‘大人之风’。在您的人生中,这种‘大人之风’是一以贯之的,您的每一个脚印都值得我们铭记和追念。”
池田请金庸用茶,然后又接着说:“正如大家所说:‘有中国人之处,必有金庸之作。’先生享有如此盛名,足见您是中国文学当之无愧的巨匠,是处于亚洲巅峰的文豪。而且您又是世界‘繁荣与和平’的香港舆论界的旗手,真是名副其实的‘笔的战士’。《春秋·左传》有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是之谓三不朽。’在我看来,只有先生您所构建过的众多精神之价值才是真正属于‘不朽’的。”
在整个交谈过程中,池田大作并没有一味地运用直接赞美的言辞来表示自己对金庸的钦佩,但是赞美之意却层复一层地添加。
池田大作先直接赞美了金庸的“大人之风”,接着就用世人对金庸的小说的高度评价来赞美他。“有中国人之处,必有金庸之作”,点出了金庸的创作成就和名气,池田大作趁机赞美金庸是“文学的巨匠”。接着,池田大作引经据典,用《春秋·左传》中的话来引出自己的赞美。这就是将直接赞美与间接赞美巧妙地融合起来,比起直接赞美金庸的文学成就显然要更胜一筹。
直接赞美和间接赞美,究竟哪一种更令人高兴呢?据心理学家调查,间接赞美的作用绝不比当面赞美的作用差。当面获得他人的赞誉是件愉快的事情,但常常会被对方想当然地视作社交辞令,而经由别人转告的赞美,通常会得到被赞美对象的充分重视。在一般人的观念中,“第三者”的话更公正、更客观,更令人信服。
罗斯福有一个副官名叫布德,他对颂扬和恭维,曾有过出色而有益的见解:“背后颂扬别人的优点,比当面恭维更为有效。”德国的铁血宰相彼斯麦,为了拉拢一个敌视他的属员,便有计划地对别人赞扬这位部属,他知道那些人听了以后,一定会把他说的话传给那个部属。
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可以用到借他人之口间接赞美的方法。
一对夫妻由于讨论今天中午饭由谁做而争执起来,眼看过了12点,全家饥肠辘辘,在一边的孩子说:“妈,上次过生日,我们同学都夸你手艺好,做的饭好吃。我也觉得,爸爸做饭没你做得好吃。”母亲听了这话,气也消了,确实也饿了,不声不响地去做饭了。
间接赞美之所以能受到很多人的青睐,是因为我们更相信别人在我们背后对我们的评价更能体现他内心的真实想法。面对他人的间接赞美,受赞美的一方无法也不会马上去找那个赞美自己的人辨别真假,而是会认为自己的这个优点原来一直被大家重视着,感到得意而满足。
间接赞美需要方法和技巧。从赞美的过程来说,间接赞美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刻意为之,因为你要先找准可以传话的人,然后把自己的赞美告诉他。如果你找的人是一个闷葫芦,他就不会把你的赞美传送出去,如果你找的对象是一个对你赞美的人心有芥蒂的人,那么,这个对象不仅不会为你传递赞美,而且还会因此对你心有成见,还有,如果你找的对象本身就不受你要赞美的人喜欢,那么,这个对象可能一直都无法接近你要赞美的人,你的赞美也就无法传递了。所以,你先要找准这个会传话的人,让他在无意中帮你把话传达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