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追随本心:回荡世纪的剑桥哲思
9113600000017

第17章 心的顿悟(1)

死亡的模样

今天,我翻看过往的日记,偶然发现一篇日记记录着多年前在瑞士的一次经历,内容主要讲自己直面死亡的过程。我所说的是死亡的“必然性”,而非“可能性”。我想,站在亲历者的角度来阐述,也许会让读者感兴趣吧。我将尽可能详实地讲述这个故事。日记的记载很详尽,因为是在事故发生的第二天就记录的。我不想在日记的基础上增加任何细节。事实上,我还删除了一些毫无必要的细节。

1896年8月,我与一位名叫赫伯特· 塔坦的朋友一道呆在贝尔· 阿勒普。让人感到悲伤的是,他后来在阿尔卑斯山丢了性命。我们之前一起爬过很多山,也经过不少登山训练。我必须提一点,一两周前,在离酒店不远的同一个地方,曾发生了一起致命的事故。死者是一位老年人,我想他应该是位律师吧,名字我忘了。他在攀爬陡峭的岩脊时脚底打滑,摔落下去,一命呜呼。

事故发生在我们即将要离开的时候。那天,我们起得很早,然后就去攀爬离酒店不远处一个名叫恩特·巴赫·霍恩的岩石峰。攀登的过程并不是很难。天气晴美,我们一行人都显得精神饱满,神采奕奕。我们离开了岩石层,穿越恩特·巴赫·霍恩的冰川。冰川下面有一片茫茫的草坡,望过去冰川似乎很平整,没有任何明显的裂缝,只是表面上偶尔拱起的一些冰雪,那里的坡度有点陡。我们一行人身上都缠着绳索,向导克莱门斯·鲁彭走在前面,我在中间,塔坦在最后。雪有点松软。我们行进的步伐很稳健,我突然看到冰川左右两边的痕迹,发现我们实际上正走在隐蔽的裂缝带上。在思考的当儿,脚下的雪突然下陷。我一脚刚要跳开,但另一只却踩空,我就像一个厚重的麻袋瞬时悬停在冰层的洞口下。我的第一感觉是有点搞笑,想着自己应该很快就可以被拉上来。被我拽到的雪从身上全部下落后,我才看清楚自己所处的环境。我被悬吊在一个很宽广的蓝色隙缝的顶端,就像悬在大教堂的拱顶上摇摆不定。借着微光,我见到裂缝处延伸的很长,离我左边也许有80码吧,离我右边的距离则不是很远。深沟下面横跨着许多冰桥,也许离我有10英尺的距离吧。我环视左右,却没有任何可直接落脚的地方。冰层裂缝的顶部似乎有一股淡绿的颜色,一直延伸到黑漆漆、望不见底的冰沟下面,隐约听见水流在下面流淌。我挣扎着让后背紧紧贴着一边的冰层,脚抵着另一边。但是裂缝处太宽了,冰层既坚硬又平滑,我的整个身体不断往下沉。我找不到任何支撑点或是可借力的工具,我尝试用尖棍往冰层里插,可冰面实在是太坚硬了。这些动作真的很费劲。我被捆在手臂下的绳索悬在半空,感觉自己这样支撑不了多久。

我的身体空空地悬着,头离冰层顶端有四到五英尺的距离,向导在离冰层裂处还有一两英尺的地方将我往上拉。不幸的是,我的头上就是厚厚的冰层,所以他每向上拉一次,我就与冰层来一次“亲密接触”。

向导大声吼着,让塔坦走到裂缝边。我听到他迅速跑来的声音,抖落的雪花打在我身上。他们齐力向上拉我。不巧的是,我的左臂夹在两条绳索间,这样一拉让左臂顿时失去了知觉,还不时碰撞到上面的冰层。所以,我担心自己的左臂会断掉。他们每拉一次,缚在我身上的绳索就缩紧一次。我听到向导一边拉一边发出哀怨的声音。他们不时大声地对我喊,说很快就会把我拉出来的。

突然,我毫无征兆地陷入到可怕的昏眩。我之前一直顶着冰层的膝盖突然滑落,一下子又掉了几英尺。我又被拉上了一些,膝盖再次顶着冰层,突然又滑落了,又往下掉了几英尺。这样的情形反复了四五次左右。

然后,上面似乎就没有什么动静了。接着,塔坦来到离缝裂处更近的地方,用斧头将裂处边缘的冰块砍去。冰雪落在我上仰的脸庞,有些甚至落入我的口中,让我一下子又清醒了一些。不知是因为雪花填充了衬衣与外套之间的空隙,还是因为绳索不断拉紧的关系,我右手也失去了知觉。帽子被抖落了,我看见自己的双手与我的脸孔处于平行的位置,青筋暴起,一片惨白。尖棍也从我手中滑落了,我僵硬的手无法将其握住。我意识到自己被紧紧勒住了。我大声呼喊塔坦,告诉他自己的境况。但他似乎听不清我说的话,或是根本无法让向导明白我的意思,因为绳索还在不断地栓紧。我之后才知道,当时存在的危险在于他们不敢过于靠近裂缝边缘,因为那里的冰层很薄脆,若是他们其中一人不小心掉下去,上面的另一个人是不可能拉起我们两个人的重量。那样的话,我们三人都将必然掉落到深渊。

突然,我觉得自己必死无疑。我觉得自己不是被活活绞死,就是会失去意识,松开越拉越高的绳索。奇怪的是,我没有一丝恐惧感,只是对自己如此死去依稀感到莫名不解,想象着掉下去的话是否会直接结果我的性命。没有任何临死的善言闪过我的脑际,我也没有回忆过往的人生或是诸多的失败。我只是觉得,在相同的地方将会发生第二起致命事故。我的脑海闪过了我的亲人,念起了我担任校长的伊顿公学,想着谁将要入住我的公寓,我的学生听到我的死讯又会有何感想。我记得自己当时还猜想着死亡的模样。但很快,我就失去了意识。血管就像榔头一样重重地敲打着大脑,耳旁响起了震耳欲聋的呼噜声,我迷糊中觉得这可能只是自己气喘吁吁的呼吸声。我睁开紧闭的双眼,发现裂缝处弥漫着我呼吸出来的气雾。此时,我不知他们在上面做什么,突然又有一阵冰雪滚下来。接着又是一阵寂静。我颤抖的双脚想抵住一边,但始终无法挪动。然后,我想自己又失去了一阵子知觉。我最后的一个念头,就是期待一切能马上结束。

正如之前所说的,我不知道也不关心他们在上面做什么。我只感觉到自己失败的人生,然后独自一人在黑暗的海洋里潜游。突然,大脑的嗡嗡声响之前没有那么频繁了,我知道自己还活着。接着,上面又是一阵紧紧的拉扯。我被拉出了裂缝,看到了冰川与上面的平原,感觉到了太阳的温暖。我看到他们两个拼命地拉着绳索。我努力地将双脚贴在缝隙的边缘,然后猛地一蹬,整个身子就出来了,僵直地卧在冰面上。向导因为过于兴奋突然松劲,失去了平衡,脸颊也贴在冰面上。

接着,就是最为古怪的心灵体验了。躺在冰面上,我没有感觉到任何一丝心灵的宽慰与快意。我感觉有一种被痛苦激发出来的复原能量,似乎从沉睡中苏醒了过来。我甚至依稀盼望,自己不要重新回复生命,似乎这就让死神的工作功败垂成一样。我看到他们俩都是一脸苍白,他们的处境实际上比我艰难许多!向导在哀怨着,留下了欣喜的眼泪,紧紧地抱着我,脸颊贴着我脸,拉着我的手,然后又拥抱了我。我之后才发现他冒着生命危险救了我。他来到裂缝边缘,用斧头将阻挡的冰层砍掉。不这样做的话,我是无论如何都出不来的。要是冰层断裂或稍有失足,三人必定同归西天。我全身麻木,瘀伤遍体,双手也被冰层边缘刺伤,双膝青黑。几个星期后,我的后背上还残留着绳索留下的痕迹。我想,从我失足到被救起来,大概有二十分钟的时间吧。在这段时间里,我并没有感到恐惧,只是觉得有点口渴与倦怠,但我一时将向导称为菲利斯,因为我之前的向导就是这个名字。五分钟后,我们就沿着家的方向,走下冰川。我一点也不觉得那段时间显得有多漫长。如之前所说的,我并没有痛苦的感觉,只是有昏眩与不适的感觉,压根没有感到恐惧或是闪过死亡的影子。事过之后,我才逐渐感觉自己是多么幸运。

是夜,我身体发烧,浑身不适,但很快入睡,且不见周公的身影。这次事故并没有给我身体带来任何伤害或是神经上的损伤。我想,事故发生的如此突然,来不及感受痛苦,以致神经系统并没有受到特别的伤害。我手上伤口复原的速度超乎想象。有人告诉我,这是因为造成伤口的是纯洁的冰雪,没有受到任何金属杂质的感染,所以才好的这么快。我记得,第二天克莱门斯过来探望我时,说到塔坦前晚一直被噩梦惊醒,之后连续几夜都心有余悸,难以安寝,“担心着我心爱的朋友”。

这就是我死里逃生的故事。奇怪的是,这与我之前对死亡的想象风马牛不相及。面对死亡,内心的简静,寻常的思想,涌上我的心间,不见任何伤感成分,也没有戏剧化的转折或是情感的渲染。也许,这本身就是情感的一种体现吧。但我却觉得,情感时常是在反思之后才生发的。事实上,在历经人生中最为紧急或是悲伤的时刻,人是根本不会意识到其本身是否紧急或悲伤的。

首相,首先是一个人

关于格拉斯通①在政治与宗教等方面所持的观点,世人所说所写的已经够多了。我无意从上述两个方面进行叙述,而想根据自己对他性格的印象勾勒出一种形象。我与他见面的次数不算少,曾在一些重要的场合见过他的处事方式。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然这可能是一种错误的印象,也可能是在他处于某种状态之时,恰好被我碰到了。但无论怎么说,这也算是一种明确的观点,说不定还很有趣呢。

①全名是威廉·E·格拉斯通(William Ewart Gladstone,1809—1898),英国自由派政治家,曾先后4次担任英国首相职位。

第一次见到他是我在伊顿公学读书的时候。当时学校有个不成文的规则,就是喜欢邀请一些名人回学校与学生进行分享,而不是只有在人头攒动的教堂里才有此机会。通常来说,名人与教务长都是最后出场的。一般规则是,学生们要坐在位置上,不能随意走动,等待着名人进场,然后站起来鼓掌。教务长古德福德是一位很有魅力的人,身形不高,走起路来不是很快。那天,他穿着宽松的白色袈裟,系着高领子,这身装束似乎与格拉斯通的到来有关,紧紧的领结显得有些不规则。与教务长比肩走来的,是一位身穿夏日灰色长礼服的男子,此人身材魁梧,手里拿着一顶白色帽子,开钮孔上别着一朵玫瑰花。教务长示意他走上台阶,来到小隔间,我看见他结着低领结。我马上意识到,这位温顺的人必定是格拉斯通。我坐在台下的位置与他离得很近,眼睛一直盯着他。现在,我仍记得他那苍白的脸色,双眼闪出的黑色光芒。更重要的,是他在整个过程中都表现出极为尊敬有礼的态度。这一印象从进入我脑海的那一天起,就极为深刻。三十七年过去了,依然鲜活。

后来,无论在伊顿或是兰贝斯、私人场合或是公众场合,我都有机会见到他。1887年,我在哈登度过周末,与他一道在公园散步,长谈了许久。已故的埃克顿公爵当时待在房屋里,我参与了这两位名人就很细小的历史观点进行讨论。那时,在我的眼中,格拉斯通似乎对已有的历史知识无所不知,而埃克顿公爵则似乎对整个历史领域的研究熟稔于胸。而政治家对历史学家所表现出来的敬意,让我深感震撼。

格拉斯通给人最为强烈的印象,就是他极为充沛的活力与温和的力量。他身板厚实,体格健硕,身材伟岸,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闪烁着活力与力量,不禁让人产生敬畏感,甚至于某种恐惧感。他的声音也极为独特,就像很多条河流汇聚在一起发出的声响,其中似乎蕴藏着某种难以估量的能量储备,似乎随时给人某种震撼。他说话的时候,则感觉像在一条平静的河流漾起层层涟漪。有时,我感觉要是他将音量调到最高,大有扫荡寰宇之势。我曾在教堂里听到他以抑扬顿挫的语调来回应一些宗教戒律的问题。他极为投入地阐述自己的观点,雄辩的语势让听者深感信服。与此相配合的,是他那至为诚挚与富有教养的礼节。他总是专心聆听身边的人所说的话,展现出最友好的尊重。他这般的结合,使他成为一个极富魅力的人。一个声望隆隆、满怀力量的人能如此放下身段,对别人的事情深感兴趣,还津津有味地聆听,这在一些普通听众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但这又如此的真实。我记得有一次在兰贝斯参加一个大型晚餐聚会,当时很多客人都已散去,他走进房间,过来与我握手。当时,我还不知道他认得我,他很有激情地在我耳旁低声说:“愿伊顿繁荣!”

他这般的言行举止,让他一些最为琐碎的言语看上去都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似乎饱含着某种深沉的信念。我记得这方面的一个例子。某个周六的下午,我们在哈瓦登一处空旷的地方坐着品茗。当时,格拉斯通正断断续续地阅读着一本蓝色装帧的小书。我只能说,这本书很像周六学经时所用的。他偶尔也会合上书,参与谈话。当时我们正讨论着如何在印刷时正确地使用简缩词。格拉斯通不时插话,满怀深情地强调,到目前为止,他对这个世界最为重要的实用贡献,就是在金融领域里发明了一千与一百万的简写方式。我还依稀记得,一千的简写是字母M,而一百万则是一个被圆圈环绕的M。稍微停顿后,他近乎悲伤地说:“但是,这个建议没有被采纳,世界也没有因为这个发明而有所获益。”我们坐在一旁,为人类对如此实用的发明置之不理所表现的愚蠢与冷漠甚为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