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集体只有彻底消除互相压制互不服气的现象,才能从根本上保持全体向一个大目标统一迈进,刘邦对此使用的妙计之一就是论功行赏。刘邦打败项羽、平安天下后,开始评功封位。由于群臣争功,互不服气,一年多还评不下来。刘邦认为,众臣中萧何功劳最大,封他为酂侯,封地最多。众臣不服,说:“臣等身穿盔甲,手持兵器,驰骋疆场,攻城掠地,九死一生,多则百余战,少则几十回合,都有或大或小的战绩,而萧何并没有沙场立功,只凭舞文弄墨,发发议论,其封位却居于臣等之上,这是何道理?”
刘邦便举了打猎的例子回答众臣:“以打猎而论,追赶野兔等走兽的是猎狗,而指挥驾驭猎狗的是猎人。而今诸位的功劳只相当于有功的猎狗,而萧何的功劳则相当于有功的猎人。而且诸位追随我,多者也不过族中二三人,而萧何动员家族中几十人来追随我,这种功劳是不可埋没的。”
众臣听了,心悦诚服,所以刘邦之所以打得天下,在于用人的成功,而用人中又坚持了十分重要的一条,即制止内耗,论功行赏,公平竞争,统一步调。这样大家都能站到同一战壕里,使系统内部处于有序状态,适当的竞争只会增加其系统的活力,对外界作出更灵活的反应。任何一个组织,内耗一旦起作用,其效率就会下降,其合作就会涣散,其联系就会松弛,这样的组织有解体的危险!管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要对付内耗,要减少系统内部的不和谐。
那么我们该如何减少内耗呢?
要内耗,就要用一个共同的目标把大家组织起来,让大家站在同一条战壕中一致对外,在同一条船上和衷共济,让内耗的能量指向外部。对于一个领导来说,要制止下属的窝里斗,他就必须设定一个大家共同利益所在的目标,让大家能放弃内争,心往一块想,力往一块使,让团队精神发出光彩。领导一定首先要为组织中的个人划定一条公平的起跑线,让大家感到起点的平等。
使人畏,不如使人愧
古人告诉我们:“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国历代的领导者都讲究一个“宽”字,不涉及到原则性的问题,通常都是一笑了之,给下属一个改过的机会,不会去斤斤计较的。一个领导者如果过于精明,斤斤计较,眼睛里容不得一点沙粒,则无异于“为丛驱雀,为渊驱鱼”,不可能拥有众多的追随者。俗语云:宽一分是福。只有心田似海,不计较下属犯错的领导者,才会具有强烈的个人魅力,并在关键时刻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然而,不分轻重,事事宽容,下属就会觉得领导好欺,不把领导当回事,使领导的威信大打折扣。一次,楚庄王大摆宴席,邀请朝中文武大臣赴宴。楚庄王又令自己貌美如花的爱姬向各位大臣敬酒,君臣一时间喝得酒酣耳热。这一席从白天喝到夜里,仍然余兴未尽,于是点上蜡烛继续喝。这时,突然一阵风起,将堂内蜡烛吹灭,屋中顿时一片漆黑,引起一阵小小的骚动。这时,楚庄王的爱姬突然感觉到一只手伸过来,抓住她的衣襟,顺着她的衣襟向上摸,她十分恼怒,又不便声张,挣扎之中自己的衣袖被扯断。这时候她反而镇定下来,机警地抓住那人的帽缨,并用力拽了下来,那人才惊慌地溜掉。楚庄王的爱姬摸索到他身边,把这事告诉了他,让楚庄王严加查办那个色胆包天的失礼者。
不料楚庄王知道事情真相后,并未暴跳如雷,沉吟片刻后,反而令下人先不要点亮蜡烛,并对大臣说:“今天我们尽兴而饮,请大家把自己的帽缨都拔下来,不拘小节,放开胸怀痛饮吧。”大臣们于是纷纷把自己的帽缨摘下扔到地上,继续畅饮。楚庄王这才令人点明烛火,就像没有发生这件事一样,与诸臣接着饮酒作乐。在烛光之下,只见群臣绝缨饮酒,已无法辨认出谁的帽缨被扯断了。酒宴结束后,爱姬埋怨楚庄王不为她出口气。楚庄王说:“酒后一时失礼,岂可认真惩处?”遂不再提此事。
应该说,楚庄王的这种态度是难能可贵的。他的宽容使他收获了用惩罚无法得到的东西。
几年之后,楚晋相争,双方战于沙场,楚庄王命襄老为前军统帅。襄老回到营地后,召集部属商讨作战方略。其部将唐狡主动请命,愿为大军开道,不获全胜誓不返营。于是襄老令其带领几百名亲兵,连夜奔袭而去。唐狡冲锋陷阵,不吝生命,骁勇善战,勇猛异常,先后几次冲入敌阵,俘获晋军首领,为取得最终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庆功宴上,楚庄王召见唐狡,论功行赏时,唐狡反而跪在地上叩头谢罪,说:“臣蒙大王之恩赐已经很厚了,哪里再敢领赏呢?”楚庄王十分惊讶,说:“寡人在这之前好像没有召见过你啊,怎么说曾受过我的赏赐呢?”唐狡满面愧色,低声谢罪:“拔缨夜宴上扯大王爱姬衣袖的就是我。大王那时没有追究我的死罪,我一直很感激您,没有一天敢忘记这事。所以这次我主动率军进攻,是准备以死相报大王的不杀之恩。”原来唐狡就是在酒席上冒犯楚庄王爱姬的人。
在场的大臣听了,才恍然大悟,明白了当时楚庄王为何命令大家拔缨解帽,对楚庄王的做法,都非常钦佩。
领导者有一颗宽容的心,凡事留有余地,不把事做绝,这在处理与下属关系时是一个十分有效的领导方法。试想,当初如果楚庄王闻言即怒,认真追究,杀掉了唐狡,会造成什么结果呢?大臣们会觉得国君是一个重女色而轻大臣的暴君,势必导致大臣们离心离德。
历史上也有因小失大的例子。刘邦时,淮南王英布因其宠姬与中大夫贲赫一起饮过酒,并对其称赞有加,就怀疑宠姬与贲赫有染,要逮捕贲赫。贲赫因而逃往长安,上书告发英布有谋反之心,给早就想消灭英布的刘邦提供了借口,遂派兵灭了英布。
相似的事情,不同的结局,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领导者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处理问题。楚庄王能明断是非,知道孰轻孰重,给予下属补过的机会。而英布则过于意气用事,对下属过于苛求,最终,小不仍忍乱大谋,自取灭亡。
楚庄王是一位懂得正确处理下属过错的领导者。他给下属留有余地,给他补偿的机会,而最终为自己的江山社稷的稳定凝聚了人心。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得到下属的竭心辅佐,坐稳江山,跻身“春秋五霸”之一。
然而,在一些重大的事情上,领导者如果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会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领导者如果事事宽容,也会使得有些人觉得领导好说话,越来越有恃无恐,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样的错误。一人不受处罚,其他的人也会竞相效仿。正所谓“法不责众”,到时候领导者处罚也不是,不处罚也不是,很难重新确立自己的威信。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现代企业领导者,该如何对待下属的过错呢?正确批评,令其改过绝对必要,但另一条原则就是绝不可揪住下属的过错不放。领导者应该容忍下属的短处,或者是一时的过错,发挥他们的优势。这样,领导者就会得到下属的感激与信任。
对待下属的过失,领导者要根据事情本身的性质和现实利害关系,加以区别对待。无足轻重者,尽可不必计较,不可责之过切,为下属留有补过机会。领导者在工作中不能处处较真儿,过于明细。在某些场合“装痴作聋”,来个“难得糊涂”,“无为而治”,也许反而会有较为理想的结果出现。要知道,使人畏,不如使人愧。
领导者不仅要能容有缺点、有过错的人,也要能容有不同的意见人以及超过自己的人,甚至能容竞争对手。当然,容忍也是有限度的,容忍不等于纵容,无原则的宽容只会导致鄙夷和失败。一旦下属的行为确实触犯了部门的利益,领导者就要按原则去办事,和他诚恳地讲清道理,说明缘由,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千万不能姑息迁就。
领导的亲和力是企业团队的粘合剂。现代企业内部岗位设置越来越明确、细化,然而每个岗位都是组成企业这部机器的有机部件,岗位不论贵贱,职位不分高低,每个员工都是不可或缺的企业团队组成成员。具有亲和力的领导,事事尊重人,处处关心人,从而深得全体员工的认同,在碰到困难或遇到危急的时候,往往给人以信心,给人以鼓舞,容易和员工同舟共济,克服困难,勇闯难关;在实施目标任务的时候,能使每个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容易使各个岗位协调一致,形成团队合力,有力确保了企业目标的同向性,有效促使企业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领导的亲和力是企业吸收人才的强磁场。决定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所有因素中,人是最重要的,优秀人才是最可宝贵的。具有亲和力的领导能虚怀若谷,尊重人才,爱护人才,注意充分发挥每个人才的作用,并在工作上支持他们,在生活上照顾他们,在个人发展上指导他们,对员工的点滴成绩和进步都能给予充分肯定和认可,使员工工作心情舒畅,生活中无后顾之忧,热爱自己的企业,安心于自己的岗位,乐于为企业竭尽全力,建功立业。具有亲和力的领导求才若渴,爱才如命,就像强磁场一样吸引着众多有识之士和各路精英来企业加盟,从而使企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
§§§第三节 如何打造亲和力
往往一位成功的管理者所发挥的管理功能更多的是来源于个人影响力和人格的魅力!
对于高层领导来说,难能可贵的就是平民心和亲和力。平民心,就是与人民心心相印,休戚与共;就是平等待人,从善如流;就是严以责己,勤政廉明。有了平民心,心有亲和力,心有凝聚力,心有号召力。登高一呼,应者云集;一马当先,万马奔腾;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亲和力是在与人相处时所表现出的亲近行为的水平和能力,是领导干部的一项最基本的素质.
具备一定的亲和力是领导干部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也是进一步密切上下级关系的良方妙药。但是亲和力是怎样形成的呢?
以公正的态度待人处事
领导者要赢得威信,就不能高高在上,必须懂得对下属的尊重,要和下属和睦相处,取得了解与信任。往往一位成功的管理者所发挥的管理功能更多的是来源于个人影响力和人格的魅力!
一家公司接到了客户赠送的三张旅游券,可是公司却有四个人,怎么办?公司经理自己拿了一张券,发下去了两张。显然有一个人没有得到券,他倍感打击,对经理产生了憎恨的心理。在留守上班的日子里,他故意把几笔生意给推了。且不说这位员工做法对不对,而那位经理却犯了错误,他应该去补一张券,或者自己不去旅游,或者对留下的员工进行解释,让他下次优先享受“好处”。
对于大小头头来说,不要以“领导者”自居,要放下架子,以平等友好坦诚直率的态度与下属相处。不要做表里不一、心口不一的人。要关心下属,经常了解下属的生活情况、思想情绪、工作中的困难,竭力帮助下属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解除思想上的烦恼。
对下属一视同仁,首先体现在相互尊重上。不能有亲有疏,处理问题对事不对人,要“一碗水端平”。如上面讲的,那位经理就没有一碗水端平,他可以用很多恰到好处的办法处理那件事,但他没有,以为自己是经理,有权分配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