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爱情中的心理学
9044900000047

第47章 ?夫妻是一种特殊的“内团体”

谁都可能遇到过这样的事——

爱人下班回家,一进门就吹毛求疵,莫名其妙地发火,假如你也耐不住性子,夫妻俩比嗓门高低,甚至逐步升级,最后就会闹得很不愉快。这样的事多了,夫妻间的温情便日益减少,小吵小闹成了家常便饭。

可是,静心想一想,每次吵闹为什么来着?在许许多多的家庭中,其实都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真把每次争吵的“导火线”开列出来,连我们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议。

正常的夫妻,是爱情联结的特殊人际关系,理应是最亲密的。但为什么往往要比同事之间交往时更不客气,更容易暴跳如雷呢?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这是因为,夫妻是一种特殊的“内团体”。

什么叫内团体?家庭、班组、党派、集邮小组、旅行团等都是团体。我们每一个人同时属于许多团体。当我们把这些团体的规范或风格作为自己行动的标准,把这些团体的成员作为自己的伙伴,当自己与这些团体“认同”时,这些团体就成为自己的内团体。例如,少数民族有独特的装饰、礼仪和文化,饭店的服务员穿着同样的制服,一个公司有自己的企业文化,这都是“认同”。

家庭正是这样—种内团体。在家庭意义上,其他家庭都成为自己的“外团体”。

家庭的内团体有它的特殊性:第一,家庭夫妻关系包括着生活起居、政治思想和文化娱乐的全面关系。也就是说,它“内”的程度非常高,一些隐私甚至只能在夫妻之间交谈,夫和妻的面目在双方关系中最小掩饰;第二,家庭具有排他性,一人只能参加一个这样的基本团体(在未婚时是自己出生的家庭,结婚后是自己的小家庭),也就是说“内”和“外”更加分明;第三,家庭没有正式的组织,也没有如同班组、党团那样的纪律和制度。这些特点便成了夫妻交往的特殊形式。

由于家庭具有内团体的这些特点,因此,我们在其他活动中有了不顺心的事时,内于受到组织纪律的约束,或顾虑到同事、朋友的面子,不好由着性子发脾气,就往往莫名其妙地在爱人面前借题发挥,大吵大闹。而夫妻二人各有各的工作以及遇到的问题,同一时刻各自的心境常常很不相同。如果两个人都在气头上,多半会吵得脸红脖子粗。如果一方兴冲冲地等待着另一方,而另一方一见面竟那样“无情”,就好像热面孔贴上了冷石头,心中极不是滋味,这会深深地刺伤双方的感情。

如果“出气”只是嘀咕抱怨一番那还不碍事,可是,有的人一“出气”,就不由自主受一种心理的支配,激怒对方,一定要吵到剑拔弩张,气才算出完。这是由于家庭不是正式组织,一些不自觉的丈夫或妻子对自己的行为毫无约束,要骂就骂,要哭就哭,要扔东西就扔东西,要回娘家就回娘家。因此,一旦双方真的生气吵起来了,就可能在短短半小时内冲突急剧升级,会讲出对其他人不会讲的伤人心的话,会做出失去理智的毁物行为,直到打架离婚。

家庭关系具有心理内团体的特点,并且包含着日常起居的全部关系。心理关系一旦有了裂缝,不但较难弥补,而且以这种损坏了的关系去处理夫妻之间其他的事情,会挑起更多的矛盾和纠纷。许多夫妻的离婚,都是心理和感情的隔阂和生活具体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

研究表明,家庭这种内团体体现出来的夫妻子女的密切心理和情感关系(对家庭的依恋感、生活的密切合作和互助)、教育子女、休息娱乐和学习以及在性格爱好上的相互作用(推心置腹互相帮助,健全各自的品格)等,是十分重要的。一个人有一位值得爱、值得信赖的终身伴侣互诉衷肠、倾谈内心的苦闷和欢乐,可以使人拥有幸福感和安全感。

只是我们应当自觉地认识到:这种特殊内团体的功能只有在夫妻具有相当程度修养的情况下,才能充分而健康地发挥出来。

就拿“出气”问题来说。心中有了苦闷或怨气,找爱人倾诉,寻求解决的办法,那是应该的。但采取什么方式,则应该考虑爱人既是自己的夫或妻,又是平等的另一个人。而我们对于任何人,都应该尊重其人格,夫妻之间也应该讲究基本的礼貌。

当遇到爱人“出气”时,要冷静地分析爱人这样表现的原因,耐心听他(她)讲完,慢慢帮对方分析,加以开导。这样既消了气,又有利于解决问题,并增加“内团体”的贴心关系。

万一争吵起来,要赶快提醒自己,不要让小家庭这种内团体的特殊性使双方如脱缰之马,忘乎所以,以致最后使这种特别亲密的内团体不成其为内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