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马化腾内部讲话
9040200000054

第54章 做令人尊敬的企业

“最受尊敬”有3个标准:一是口碑;二是要具备做事的实力;三是社会责任。

腾讯要成为最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最受尊敬”有3个标准:

一是口碑。我坦承,有些服务做得不够好,用户功能和用户体验也把握得不够好。

二是公司实力。不是要争第一或第二,但要具备做事的实力。

三是社会责任。腾讯正在筹备一个千万元以上规模的基金会,主要面向青少年教育。

——摘自《第一财经日报》

背景分析

2006年,马化腾和腾讯的高层们专门开会讨论了这样一个问题:腾讯最终要做成一家什么样的公司?最后,会议得出的结论是:“受尊敬”的公司。这家员工平均年龄20多岁,以娱乐为主的公司,自上而下都显得老成持重。而在此次会议之前,马化腾就曾多次公开谈及腾讯的愿景:腾讯要成为最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

很多人都曾问过马化腾,腾讯的未来怎么走?实际上,在腾讯刚刚成立时,这就是腾讯创业团队的一个共同话题。很多人都希望腾讯未来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企业,成为市值最高的互联网企业,或者是成为收入和利润最多的互联网企业。

然而,马化腾将公司的发展远景定位在“成为最受尊敬的互联网企业”上。谈及这个愿景,马化腾坦言:“腾讯很清楚自己的责任,我们的任何经营行为都可能会影响到上亿的用户,甚至会影响到整个行业的风向,只有得到用户的尊敬和爱护,才能确保腾讯未来的健康发展。”

那腾讯如何做到最受尊敬?马化腾认为,全体员工都共同拥有、理解和执行的腾讯企业文化起到正确引领的作用。

首先,不断地承担起更多的使命和社会责任,依托自身的网络平台和资源优势,去促进社会和谐繁荣。

其次,腾讯要成为一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服务提升人们生活品质的企业,让腾讯的产品和服务像水和电一样普遍地融入人们的生活,去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让人们的生活更便捷、更精彩。

再次,腾讯要成为一家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的企业,凭借“正直、尽责、合作、创新”的价值观,时刻保持对用户需求的敏感,重视用户的体验,超水平地满足用户的期望。

在他看来,腾讯对于社会、用户的责任和价值贡献将在很长的时间内成为腾讯需要重点关注的战略问题。

腾讯是中国互联网企业中一个比较低调的公司,随着企业不断成长,在求发展过程中如何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是马化腾关注的重点。

随着腾讯实力的强大,马化腾明显感到能力越强,担子越重,责任也越大。腾讯不是一个孤立存在的企业,它和非常多的合作伙伴、企业、社会、政府、用户息息相关。马化腾说:“企业社会责任不仅仅是为股东负责,或者为投资人负责,或者为员工负责,更重要的是要为用户、社会承担起重要的责任。”

随着2006年马化腾启动腾讯慈善基金会以来,腾讯已有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来承担企业社会责任。马化腾希望腾讯能够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也希望带动行业和社会其他有能力去投入的企业做得更多,能够一起为中国的高速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拓展透析

当任正非在1994年提出振聋发聩的十年狂想,“10年之后,世界通信行业三分天下,华为将占一分”时,没有人相信会有真正实现的那一天。当年华为的产值在100亿元左右,员工约8000人。虽然企业规模已经不小,但距离世界领先企业的规模还很远。

而这一天虽然姗姗来迟,但总算在以任正非为领袖的华为人执着的努力下,成为现实。小小的华为公司竟提出这样狂妄的口号,也许大家会觉得可笑,但正因为有这种目标做导向,华为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事实上,自成立以来,华为与国际行业巨头间的距离正在逐渐缩小。这一年华为的研发经费是88亿元,相当于IBM的1/60;这一年,华为的产值是IBM的1/65;华为的研发经费是朗讯的35%,产值是它的4%。差距虽然很大,但每年都在缩小。在任正非看来,若不树立企业发展的目标并以此为导向,就无法使客户建立起对华为的信赖,也无法使员工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和发扬脚踏实地的精神。

据中华英才网的总裁张建国回忆,1990年,仍处于草创阶段的华为仅仅20多人,但“任老板很能激发年轻人的激情,经常给我们讲故事,讲未来”,用理想与未来引领年轻人的热忱与投入。回眸华为发展的20多年来所经历的风风雨雨,我们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任正非对伟大理想与抱负的坚守,华为究竟会发展得怎样。

“在这样的时代,一个企业需要有全球性的战略眼光才能发愤图强,一个民族需要汲取全球性的精髓才能繁荣昌盛,一个公司需要建立全球性的商业生态系统才能生生不息,一个员工需要具备四海为家的胸怀和本领,才能收获出类拔萃的职业生涯。”

当任正非说出这句话时,许多将要奔赴海外战场的勇士们激动得热泪盈眶,激情满怀。而理想的实现,是用愈挫愈勇的斗志、用屡败屡战的精神来完成的。正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海外战场,华为人用了整整6年时间,才总算有所突破,并最终超过国内市场销售额。

成功的企业愿景就好比预言,具有唤起员工行动的力量。一般来讲,愿景的言语应该是平实的、易懂的,但又必须具有无法抗拒的力量,让每一位员工在做出重要决定和行动时都会自问:“这符合我们的愿景吗?”

用愿景来指导工作,是一门深邃的管理艺术,同时也是企业不断发展的一种战略方法。成功的企业愿景必须致力于满足客户的深层次需要,从生存需要、信息需要到发展需要和情感需要。同时,也必须根植于企业全体员工发自内心的共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