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我认识张向东的时候,刚开始一份新的创业,拉了一帮人做一份财经报纸。他那时候在新周刊做记者,他对我做的事情挺感兴趣,就过来聊聊。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他问我什么时候可以退休,我那时29岁,第一次有人这么正式地问我这个问题;开始时我说,最好35岁吧,后来又改口说,40岁吧。又问了我退休后会做什么,我似乎没答上来。
向东问的这两个问题,答案其实并不重要,在后来的创业经历中,成了两个很重要的命题。前一个问题促使我去不停地思考做好一件事的节奏与周期,渐入与淡出,商业模式的稳定性,以及后续人员的物色都与这个问题有关。后一个问题,则与自己的人生目的有关了,以我那时候的心境,确实也很难答复。同时,问题中隐性的含义就是,事业与个人所好之间应该保持怎样的距离,除了事业,我们要给自己的生活留出怎样的空间,当然,这是很久以后我才领悟到的。
后来,向东也成功地创业了,转向IT领域,我们仍然会偶尔聚会。他有传统媒体人的优秀功底,又有新一代创业者的敏锐与技术适应能力,难得的是,他仍然会腾出时间,做些传统媒体领域的创新,在不同领域中间地带或者在某个事业边缘寻找独特的意义。而这种表面上另类的动作也许就是打破边界产生新疆域的起点,当然,就像我们经常挂在口头的说法:这事儿首先一定要好玩。
当他说起要做一系列新一代IT创业者对话的时候,刚开始我有点不解,一琢磨后就充满期待,我知道他的人物选择标准一定是不一样的,不是大众所想象中的流行人选;他的话题一定是代表未来而不是占有过往的;他的角度也一定不同于我们经常看到的传统媒体人与新媒体人对话中的那种方式。后者也许不乏专业,但总有一种疏离感。
出于永远的好奇心,他喜欢问问题;出于训练有素,他会问对问题。出于本身创业的经历,他不怕问常人不会问的小问题,而且他理解每一个答案后面真正表述的逻辑。他本身就是他所采访对象的一份子,对于他们专属的那个隐性世界、能力与欲望、改变与妥协、默契与边界,他都有细微的把握与准确的表达。
有谁能比他更能胜任这个事情呢?
在他的对话中他不停反照自己,从不同的对话者那里寻找标本。有些难题是细小的,但却是现实的,是从商业案例中搜索不到的,比如创业团队之间如何分工合作、不同创业阶段心境的变化、对如期而至的或者应来未到的财富的理解、当你的竞争对手是你的朋友等等,往往在对话者的一个故事或一两句话中被看似轻巧地解开了。也许这些对话的出发点只是朋友间的聊天切磋,但这些零星的灵感、互相激发的感悟、经验之谈无意间拼出了一本非常态的创业指南。
如果说IT应用是未来所有创业的基础,那么有哪一本书会比这本书更适合当下的创业者呢?阅读它,不只是为了认识一个行业,认识一个年代,认识一批有趣的人,而是为了认识未来的自己。
沈颢
《21世纪经济报道》发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