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骠骑列传》:“状休屠祭天金人。”《汉书·匈奴传》:“其(元狩二年)秋,单于怒昆邪王、休屠王居西方,为汉所杀虏数万人,欲召诛之。昆邪、休屠王恐,谋降汉,汉使骠骑将下迎之。昆邪王杀休屠王,并将其众降汉。”《金日碑传》“金日碑,字翁叔,本匈奴休屠王太子也。武帝元狩中,骠骑将军霍去病将兵击匈奴右地,多斩首,虏获休屠王祭天金人。其夏,骠骑复西过居延,攻祁连山,大克获。于是单于怒昆邪、休屠居西方多为汉所破,召其王欲计之。昆邪、休屠恐,谋降汉。休屠王后悔,昆邪王杀之,并将其众降汉。”
《汉书·地理志》武威郡有休屠县,武威(今民勤县北)县,休屠泽在东北。汉休屠县在姑臧县北六十里,休屠泽即唐代白亭海,谷水流入此海。由此可见,休屠王驻地在今武威县北至民勤县北石羊大河中下游地区,南北长二百余里。
19.浑邪王
《汉书·武帝功臣表》:“湿阴定侯昆邪,以匈奴昆邪王将众十万降,侯,万户。元狩三年七月壬午封。”《霍去病传》:“封浑邪王万户,为漯阴侯。”又记:“西域王浑邪王及厥众萌咸奔于率,以军粮接食。”
浑邪王驻地,《地理志》载在张掖郡。汉初置张掖郡,治所在张掖县。张掖县汉代一直属武威郡,位置在今武威县与永昌县交界处,则浑邪王部驻地应在今武威县西永昌县地。
20.呼毒尼王
《武帝功臣表》:“下麾侯呼毒尼,以匈奴王降,封,七百户。元狩二年六月乙亥封。”《霍去病传》:“封其裨王呼毒尼为麾侯。”注引文颖曰:“呼毒尼,胡王名也。”其与浑邪王同时得封,原居地应在张掖郡与武威郡地。
21.焉支王
《霍去病传》:“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匈奴传》作“焉耆山”,《汉纪》作“鄢耆山”,译名不同,今称大黄山,又称山丹山,在山丹县东。焉支山的得名,是因焉支(耆)部人居此而来。《霍去病传》记:封“雁疵为煇渠侯。”《骠骑列传》作“鹰庇”,《汉书》校正之。师古曰:庇音匹履反,其头从广、非庇荫之庇。”鹰、应、雁、焉,译音相同,支、耆、疵,亦相同,雁疵即焉耆、焉支。《武帝功臣表》:“煇渠慎侯应疤,以匈奴王降侯,元狩三年七月壬午封。”此应疤王实即霍去病击败之焉支王,亦可作焉耆王。其居地在今山丹东之大黄山一带。有人把焉支作“阏氏”、“胭脂”解,是不对的。
22.乌黎王
“河纂康侯乌黎,以匈奴右王与浑邪降,侯。六百户。元狩三年七月壬午封。”《骠骑列传》和《霍去病传》作“禽黎(棃)”,传抄错误。乌黎与浑邪王同降,其居地应在浑邪、焉支部附近。《汉书·地理志》:张掖郡有屋兰县,在今山丹县西。乌黎、屋兰对音相近,应是同名异译,乌黎王部就居住在汉屋兰县地。其地在匈奴右方,又称匈奴右王。
23.鲧得王
《霍去病传》:“扬武乎稣得。”师古曰:得,匈奴中地名。”《元和郡县志》:匈奴部落名。据此,稣得部居地称稣得,首领称稣得王汉张掖郡后移治于得县,故城在今张掖县西,此应为得部居地。因其为匈奴所统治,其王称匈奴部落王。
24.单桓王
《霍去病传》:“扬武乎得,得单于单桓、酋涂王及相国、都尉以众降下者二千五百人。”注引张晏曰“单桓、酋涂,皆胡王也。”单桓王为单于属下,自然是匈奴贵族统治下的一个奴隶部落。在得附近被俘,其居地似在今张掖附近。单桓王被俘,其余部西迁,《汉书·西域传》有单桓国,在今乌鲁木齐西北,或即其后裔。
25.酋涂王
《骠骑列传》:“骠骑将军踰居延,遂过小月氏,攻祁连山,得酋涂王。”霍去病经居延地区,再过小月氏地,攻祁连山,所获酋涂王,应是小月氏一部落王。时为匈奴管辖,故《霍去病传》称为单于酋涂王。拙着《汉代河西路》曾详细考证,汉代在河西最先设置的军政要地酒泉,就是原小月氏酋涂王部的居地。酒泉为酋涂的别异,元狩二年(前121)译为酋涂,后来又译为酒泉,源于小月氏部落名。
26.稽沮王
《骠骑列传》:“鹰击司马(赵)破奴再从骠骑将军斩速濮王,捕稽沮王。”前已考证出速濮王即单于属下四大贵族部落之一须卜部的首领,居地在今永登县北及景泰县地,其同时被捕之稽沮王当在此附近。《汉书·地理志》武威郡有捂次县,位置在汉姑臧县今武威县东。《晋书·地理志》改为“揖次县”,恢复原音,则“揟次”或为“揖次”之误。揖次与稽沮音近,则稽沮王大概就是居住于汉揟次县的一部落王;牧地在今古浪河下游、武威县东部地区。
27.屯头王
《骠骑列传》:骠骑将军去病率师,躬将所获荤粥之士,约轻赍,绝大幕,涉获章渠,以诛比车耆。转击左大将,斩获旗鼓,历涉离侯,济弓闾。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霍去病元狩四年(前119)出兵,从代、右北平出塞,攻匈奴左方王将。在获屯头王等以后,封狼居胥山。狼居胥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东,弓闾水当今克鲁伦河,则屯头王部的居地就在克鲁伦河上游地区,为左王将属部。
28.韩王
解释同上,亦为匈奴左方王。
29.因淳王
《霍去病传》:“故归义因淳王复陆支……从骠骑将军有功,以千三百户封复陆支为杜侯。”《骠骑列传》作“壮侯”。《汉书·武帝功臣表》:“杜侯复陆支,以匈奴归义因淳(原文作“孰”)王从骠骑将军击左王,以少破多,捕虏三千一百,侯,千三百户。元狩四年六月丁卯封。”复陆支为原归降之匈奴裨小王,居地不详。
30.楼王
《骠骑列传》:“楼专王伊即轩皆从骠骑将军有功……以千八百户封伊即轩为众利侯。”《汉书·武帝功臣表》:“众利侯伊即斩(轩),以匈奴归义楼专王从骠骑将军击左王,手剑合,侯,千一百户。元狩四年六月丁卯封。”楼专王原居地不详,或即“楼烦王”。
31.雕延年王
《汉书·武帝功臣表》:“臧马康侯雕延年,以匈奴王降,侯。”《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为“臧马,以匈奴王降,侯。元狩四年六月丁卯,康侯延年元年”无“雕”字。
32.次公王
《汉书·武帝功臣表》:“嘹侯次公,以匈奴归义王降,侯,七百九十户。元鼎四年六月丙午封。”元鼎三年(前114年)为匈奴乌维单于即位之年,《匈奴传》记:汉“不击匈奴,匈奴亦不入边”。不知此王从何处归降。
33.右校王
《汉书·李陵传》:“单于壮陵,以女妻之,立为右校王。”此右校王为临时设置,无封地。
34.丁零王
《李陵传》记:“卫律为丁零王。”卫律为长水胡人,人匈奴,被封为丁零王。《苏武传》:“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于轩王爱之,给其衣食。其冬,丁零盗武牛羊。”苏武牧羊之北海,在今贝加尔湖,丁零王亦当在此。同传又记卫律与苏武多有接触,亦可见丁零王卫律曾在贝加尔湖附近。
35.缑王
《苏武传》记:“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可见缑王是浑邪王之外甥,与其舅同时归汉。后从赵破奴击匈奴,没人匈奴中,匈奴封其为缑王,辖地不详。
36.介和王
《汉书·西域传》:“武帝天汉二年(前99年),以匈奴降者介和王为开(闿)陵侯,将楼兰国兵始击车师,匈奴遣右贤王将数万骑救之。”《武帝功臣表》:“开陵侯成宛,以故匈奴介和王将兵击车师,不得封年。”
37.西祁王
《赵充国传》:昭帝时,赵充国“击匈奴,获西祁王。”注引文颖曰:“匈奴王也”。
38.蒲阴王
《匈奴传》记:本始二年(前72年),“蒲类将军(赵充国)出(酒泉)塞千八百余里,西去候山,斩首捕虏,得单于使者蒲阴王以下三百余级。”蒲类将军的进攻目标在蒲类泽,蒲阴王当在泽以北地区。
39.东蒲类王
《西域传》:汉元帝时,“匈奴东蒲类王兹力支将人众千七百人降(西域)都护。都护分车师后王之西为乌贪訾离地以处之。”徐松曰:“蒲类王旧在车师后国东,今移于西,盖界乌孙,都护得领之。”可见匈奴在蒲类海东置有东蒲类王。后降汉迁于西,居于乌贪訾离地,在今乌鲁木齐西北。
40.乌揭王
《匈奴传》记:神爵时,“西方呼揭王来与唯犁当户谋,共谗右贤王,言欲自立为乌藉单于。屠耆单于杀右贤王父子,后知其冤,复杀唯犁当户。于是呼揭王恐,遂畔去,自立为呼揭单于。”
匈奴征服乌揭,在文帝四年(前116年),时为右贤王兼辖。此呼揭王能参与单于立位之事,必是挛鞮氏贵族,可见匈奴降服呼揭以后,单于任命自己的亲属为王,直接管辖呼揭部。证之《骠骑列传》,元狩二年(前121年)汉击败休屠、浑邪等部时,俘虏中就有阏氏、单于子等,可见单于亲属已深入至各统治区。
41.无楼且渠王
《后汉书·卢芳传》:“建武四年,单于遣无楼且渠王入五原塞,与李兴等和亲,告兴欲令芳还汉地为帝。”《东观汉纪》作“毋楼且渠王。”无楼且渠王入五原塞,其活动地当在五原郡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