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渭南年鉴·2011
9033800000005

第5章 渭南概貌(5)

推进园区建设。按照“一业主导、多业协作”的思路,完善规划、强化功能、优化布局、突出特色。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加大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建造一批标准厂房,增强园区孵化企业功能。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调节相结合的推动作用,强化园区关联性企业的分工协作,提高上下游产品配套链接程度。按照企业小循环、园区大循环模式,加大资金投入,加快产业配套,支持园区形成循环产业集群。启动富平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建设,支持高新区、经开区、卤阳湖开发区加快建设,确保经济增长30%以上。各县市都要举全县之力办好各自园区,使其成为产业升级的领头羊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创新园区体制机制,增强园区生产要素集聚能力,力争园区产值占到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

做强产业集群。按照“十二五”末全市工业产值突破4000亿元的目标,通过现代产业增量集聚,带动存量优化,促进总量提升。加快煤炭资源整合,实施合阳、蒲白、韩城1000万吨煤田勘探与开发,年内全市地方煤矿减至47个,产能提高到3000万吨。依托渭化、陕化和渭北煤化基地,加快180万吨甲醇及70万吨聚烯烃、陕化丁二醇等项目建设,推进煤化工向精细化工发展。支持龙钢集团与国家特大钢铁集团开展技术合作、金钼公司向精深加工领域发展、中金公司延伸黄金产业链,不断提高有色冶金产业聚合度。建成中联重科二期大型挖掘机、紫兆环保垃圾资源化处理设备生产线,支持北人印机、青峰纺机扩产建设,启动卤阳湖空港物流基地项目,使现代装备制造成为工业发展的有力支撑。建成拓日新能6条光伏玻璃生产线,力争西安重装渭南LED光电工业园、安信太阳能电池等项目年内投产,把渭南建设成陕西新兴产业聚集区。坚持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造提升花炮、农产品加工等传统工业,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配套发展。支持重点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建立技术中心或研发机构,创造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制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措施,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0户,工业增加值实现410亿元。强势推进节能减排,确保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下降2.2%、2%、1.8%和1.5%。

壮大非公经济。发挥政府引导、调节、规范和促进职能,完善土地、财政、税收、信贷、出口等扶持政策,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让更多非公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进入主导产业、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领域。坚决清理和禁止不合理收费,减免企业行政性收费,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激活民间资本,掀起全民创业新高潮。年内新增小企业1000户,个体工商户3000家,非公经济在GDP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

(三)强力推进城镇化进程

坚持规划为纲,基础先行,以人口和产业聚集为主攻方向,做大中心城市,做强县城,积极发展重点镇,加速建设秦东城市群。

完善规划。按照建设“一个中心、三个层次、两横两纵”秦东城市群,高起点修编城镇体系规划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按照百万人口的规模构架,编制中心城市路网、管网、绿化、商业网点、公益设施布局等专业性详规,为城市产业和人口聚集奠定基础。按照“十二五”末55%的城镇化率,编制县城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和重点镇建设规划。启动韩城-蒲城-富平城乡统筹发展规划编制,构建以城带乡、城乡共融的城镇群发展格局。严格规划管理,坚决制止建筑挤路压线和乱搭乱建,提升城市品位。

加快建设。举市一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以建促创,以管促创。坚持拆建并举,实施中心城市拆迁项目52个、建设项目157个,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新建改建城市道路17条,打通主城区全部断头路。坚持“大绿、大水、大空间”理念,加快实施滨河大道、老城区等绿化工程,积极推进城市生态水景项目和点亮工程,努力营造推窗见绿、出家门进公园的宜居环境。启动华县撤县设区工作,加快韩城、华阴、富平、蒲城、大荔等县城扩容步伐。积极实施重点镇建设,在重点镇启动为农民建设普通商品房小区试点工作。开展合阳、华县、韩城等县市农村新型社区试点,建设城市社区27个、农村社区180个,完成投资3600万元。

完善功能。加快幼儿园、学校、医院、人防、停车场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现代服务业繁荣和提升城市经济,加快推进国际会议中心、五星级酒店等项目,升级改造餐饮、商贸、建材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物流、养老、家政等新型服务业,积极培育金融保险、设计研发、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严格按照规划建设一批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区,改善市民居住环境。强化市民教育,积极倡导高雅文明、诚信普惠、健康包容的和谐生活方式。破除农民进城政策障碍,年内进城农民达到20万人以上,不断增加城市人气。

(四)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坚持以新农村建设为统揽,以农民增收为根本,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调优产业结构。以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富平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带动,支持每个县建设一个规模较大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一村一品”为载体,实施农民增收六大工程,加快培育一批专业村、特色镇,促进设施瓜菜、畜牧养殖和有机林果等主导产业快速发展。抓好110万亩地膜玉米、28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基地建设,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220万吨以上。积极发展日光温室和大棚蔬菜,抓好华县、大荔等蔬菜基地建设,新增设施蔬菜5万亩以上。继续推进渭北现代果业项目,抓好葡萄、冬枣、核桃、猕猴桃等其他经济林果发展。加快富平奶山羊,临渭、合阳奶牛,澄城、大荔、临渭生猪,蒲城肉鸡等畜牧产业重点县建设,新建扩建规模养殖小区300个,畜牧业产值增长20%以上。

推进农业产业化。采取财政贴息、以奖代补、小额信贷、互助合作等方式,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雨润集团、陕富面业、八鱼油脂、红星乳业、渭恒农机等龙头企业,改造提升粮食仓储设施。依托优势资源,引进和发展组织化程度高、联系农户多、市场影响力大的农产品加工、物流龙头企业。推进食品企业加快品牌建设和技改扩能,大力开发文化名酒、特色饮料及营养保健品、航空和旅行食品。整合农技资源,推广大荔“农资农技双连锁服务”经验,不断提高农技服务水平。按照“龙头带基地连农户”的模式,支持企业与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农户建立紧密协作关系。年内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户以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00个以上。实施“万村千乡”、“新网”等农村流通工程,改扩建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18个,改造提升农家店1000个、农资配送中心120处。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实施灌区改造、水保治理等农田水利项目,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50平方公里。推进48个小二型水库治理,完成临渭、大荔、富平、白水等区域性供水工程,解决50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加快农村改圈、改厕、改厨,新建户用沼气池1.1万口。统筹推进扶贫开发和移民扶持工作,年内建成15个集中连片示范区和5个扶贫开发产业带,搬迁安置贫困人口4600人。加快农村公路升等改造步伐,巩固农村公路管护改革成果,积极发展农村客运,推动农村物流产业发展。启动天然林保护二期、三北防护林五期造林工程,全面实施渭河近堤和以西禹高速为重点的公路绿化,切实改善生态环境。

突出加快渭河治理。实施渭河流域综合整治工程,完成渭河城区段41公里、大荔段7公里堤防主体工程和全线滩区清障任务。启动南山支流治理项目,实施罗敷河、方山河河堤加固工程,加快二华夹槽滞洪区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年内开工。力争用三年时间,彻底根治南山支流水患,打造渭南人水亲和、城水相依、河湖相连、碧水环绕的靓丽景观。

(五)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

按照“华夏之根、文化之源、河山圣地、人文渭南”的发展定位,坚持用产业化发展理念,高起点规划,市场化开发,打造国际山水文化旅游第一板块。

大景点支撑。加快实施华山索道、文化创意园、论剑主题公园及西岳庙保护性开发项目,积极做好华山申遗、国家地质公园申报,着手启动华山旅游上市工作,把华山建设成为全省旅游的精品和龙头。积极实施韩城、洽川景区和潼关古城旅游综合开发等项目,推进华县少华山森林公园、白水仓颉庙、蒲城桥陵、大荔沙苑旅游开发建设,开发航空体验、农事体验、康体健身、健康美食、温泉养生、探险漂流等新型旅游,形成秦东特色旅游品牌。

大服务引领。与国内、国际知名旅行社团联手,策划包装秦岭山水生态休闲游、渭北历史文化游、黄河风情休憩游等特色旅游线路,构建秦东三日游、五日游格局。加快发展商务、假日、郊野等专业型特色旅馆,鼓励建设农家庭院等经济型旅馆,满足不同层次游客需求。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建设旅游商品购物街,发掘地方特色美食,组织民间社火、烟花、地方戏等演艺进景区,推进旅游产业由门票经济向消费经济过渡。办好2011年“中华文化游”主题年、通航大会等节会活动,借助世园会平台,加强旅游推介,不断提升我市旅游吸引力。强化旅游执法,严格导游队伍管理,坚决杜绝欺诈游客行为,力争全年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600万人次。

大文化融合。以挖掘、整理、开发东府文化为抓手,引进市场化运作模式和竞争机制,大力推进富平陶艺、华州皮影等文化创意园区和韩城古城文化街市项目,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推进蒲城麦秆画、澄城剪纸、合阳线戏、白水九龙木雕产业化发展,让渭南锣鼓、华阴老腔唱响全国,走向世界。扶持演艺集团、影视集团等改制企业实施精品工程,发展创意产业,创排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剧目2部以上,提升文化软实力。年内旅游文化产业综合收入突破130亿元。

(六)着力加强和改善民生

全力落实配套资金,切实加大投入,重点为老百姓办好八件实事。

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按照政策提高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五保供养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2.2万人、107万人、29.1万人、14.5万人和9.3万人。力争通过两年努力,实现城乡基本养老全覆盖。

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实行孤儿发放生活费制度,为残疾人办好生活补贴发放等十件实事。实现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加大城乡医疗救助力度,规范临时救助制度。加快敬老院建设,落实好80岁以上老人生活补助,让老、弱、病、残、困等弱势群体都能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建设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2.5万套162.6万平米,统筹建设拆迁安置房,加大采煤沉陷区治理、城中村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力度。通过房屋限价、货币直补、住房公积金支持、企业代建等方式,加快解决基层干部、农村教师、医生的住房问题。

建立完善就业政策支撑体系。以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为载体,落实各项激励扶持政策,完善以就业服务和资金保障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市场导向就业机制。积极开发公益岗位,开展就业援助,帮助高校毕业生、复退军人、残疾人、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充分就业。发挥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实施“人人技能工程”,以创业促就业。年内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突破80万,新增城镇就业5万人。

促进教育科学发展。实施教育优先战略,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扶持发展民办幼儿园,年内每个县城新建1所标准化示范幼儿园,三分之一镇建成公办中心幼儿园。优化中小学布局,加快中小学校舍改造和寄宿制学校建设,确保学生就近入学。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促进高中阶段教育特色化发展。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加快职教园区建设,入园4所院校完成主体工程,打造西部重要的职教培训基地。重视特殊教育,为残障儿童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完善以县为主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继续实施乡镇卫生院安心工程,加强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年内市中心医院新院建成使用,高新区、经开区等综合医院开工建设。实施好65岁以上老人健康检查、农村儿童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脏病普查治疗等医疗服务。深入推进母亲健康、优生促进两项工程,在农村产妇免费住院分娩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产前免费检查。

统筹发展文体事业。积极实施体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完成体育中心主体工程,加快市文化中心、博物馆建设。统筹建设农民体育建身工程和城市社区健身广场工程,建成沋河健身长廊。完成81个乡镇文化站和200个村级文化室建设,推进城乡文化广场建设,实施边远地区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让群众充分享受发展成果。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创新社会管理,进一步落实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完善责任追究办法,实行定期讲评制度,落实奖惩机制,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深入推进平安渭南建设,健全以技防基础设施为重点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公民文明素养。加强村组、社区等基层组织建设,完善规范社会利益协调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重视刑释人员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坚持信访联席会议和干部下访等制度,妥善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健全安全稳定预警体系和应急处置机制,提高防灾减灾和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加强食品药品市场监管和整治,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建立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和重点部位经常性安全监督检查机制,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七)加快改革开放步伐

把改革开放作为区域经济的动力源泉,在改革中破解发展难题,在开放中增强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