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药理学实验方法
9022900000037

第37章 抗微生物药物(4)

【评价】本方法避免手术,不损伤任何组织,符合临床感染情况;操作简便,快速,提高实验效率;本法由于尿道插管,在治疗期间,可以定期收集尿液做细菌学检查,了解不同时间内疗效情况。

②呼吸系统感染模型

a.嗜肺军团菌肺部感染动物模型:用一定量的嗜肺军团菌悬液经氧管内接种或气雾吸入造成豚鼠支气管肺炎模型,再以不同浓度的抗菌药物经皮下或灌胃给药后观察动物死亡情况,计算ED50值,从而评价药物的抗军团菌感染症的效果。

【方法】建市嗜肺军团菌感染动物模型:实验动物中以豚鼠量为敏感,气雾吸入或气管内接种军团菌苗液,可引起类似人类病变的急性纤维性蛋白性脓性支气管肺炎。通常用体重约:300g的雄性豚鼠感染。

气管内感染法:用苯巴比妥钠或戊巴比妥钠按30mg/kg皮下或腹腔注射麻醉下,确定气管上段位置,用0.5%利多卡局部黏膜下注入,用配有26号针头的注射器吸取0.5ml菌悬液(约10的6次方CFU/ml)注入气管内,并保持倾斜状态(30°~45°)约10~20min。

气雾感染法:将已培养的嗜肺军团菌悬液配成气雾剂,将豚鼠置入雾化感染箱内,用超声波使菌悬液雾化后喷入感染箱内,致使豚鼠吸入雾化菌液发病。感染时间根据菌株毒力强度而定,通常感染时间为20~40min。

细菌悬液制备及感染量的预试:通常应用临床分离嗜肺军团菌血清Ⅰ型(F889)或用其他临床分离致病力强的军团菌作为感染菌株。军团菌可接种于鸡胚卵黄囊中进行繁殖或在BCYE琼脂上培养。将生长的军团菌制成蛋黄或酵母浸膏肉汤悬液贮存于-70℃备用。实验时将冷冻贮存菌液复苏后用酵母浸膏液体培养后加入5%干酵母配成所需的菌浓度。

感染量预试:为了有较准确感染菌量,将培养原菌液配制成不同浓度菌液(通过菌落计数约10的2次方~10的8次方CFU/0.5ml),分成4~5个感染组,每组4只动物,每只动物气管注入菌液0.5ml,感染后观察各感染组动物死亡数,以接近100%MLD的菌浓度作为感染菌量。

药物保护实验预试:将药物设计若干剂量组,每组4~5只,豚鼠感染军团菌后,其开始给药时间,根据动物发病时间长短而决定,通常感染后8h或24h开始给药,每日给药次数根据该药血中t1/2而决定,其疗程为3~5天。观察指标为动物生存数,体重,临床表现及肺部病变消除情况。

实验治疗:根据预试治疗结果,设计药物若干剂量组(不少于5组);已知药物阳性对照组和感染不治疗对照组进行比较实验。

结果判断:根据实验药物和已知药物的各剂量组生存动物数的比较。计算ED50对各药物治疗的存活动物数分别进行肺部解剖观察局部病变消除程度;肺组织按克重量进行定量菌落计数,也可作为药物清除细菌数的治疗指标之一。上述各疗效指标作综合分析判断各药物疗效程度。

【注意事项】实验动物购入适应性饲养1周,在实验前一天进食供水以保证动物体重的准确性。

药物稀释、动物分组及给菌、给药过程一般应在2h之内完成,以防时间过久药物变质及时辰药理和避免动物饥饿等因素的干扰。

气管内接种菌时要在动物处于麻醉状态下缓慢注入,避免引起刺激反应,并要严格无菌操作。以防其他细菌污染影响实验结果。

给菌或给药后半小时内出现动物死亡可能是由机械损伤所致,应剔除重新补做,以防统计结果出现误差。

附:军团菌培养基的制备

BcYE琼脂

成分:

酵母浸膏10g

L一半胱氢酸0.4 g

氢氧化钾2.5g

可溶性焦磷酸铁0.75 g

活性炭2g

琼脂17g

ACES(N-2-乙酞氨基-乙氨乙酵磺酸)10g

为了抑制杂菌生长可加入若干种抗生素,如:①万古霉素0.5mg/L、多黏菌素40U/ml、茴香霉素80mg/L;②万古霉素0.5m/L、头孢噻吩4mg/L、多黏菌素E16mg/L及放线菌同80mg/L。

制备方法:将L-半胱氨酸和焦磷酸铁除外,上述成分溶于980ml蒸馏水中;121℃高压灭菌15min,取出后置于50~55℃水浴中保温。

将L-半胱氨酸、焦磷酸铁分别溶于10ml蒸馏水中,并用0.22ul孔径的滤菌器过滤除菌,加入上述保温的液体中充分混匀。

用pH计调pH6.9±0.05,混匀倒入平皿供分离培养及军团菌药敏实验用。

F—G(feeley—gorman)琼脂

成分:

水解酪蛋白17.5g可溶性焦磷酸铁0.25g

淀粉1.5g琼脂17g

牛肉浸膏3.0g蒸馏水加至1000ml

L—半胱氨酸0.4g

制备方法:除L—半胱氨酸外,其他成分加水调节pH 6.9±0.05,高压121℃灭菌后并放置于50~55℃水浴中,同上法将L-半胱氨酸溶于蒸馏水中,经膜过滤除菌后,加入上述液体中混匀;倾倒于平皿,作为分离军团菌用培养基。

酵母浸膏液体肉汤培养基

成分:

酵母浸膏10g焦磷酸铁0.25g

L—半胱氨酸0.4g蒸馏水1000ml

制备方法:同F—G琼脂。

保留军团菌菌种的培养基

成分:

蛋白胨1g甘油15ml

酵母膏0.5g琼脂0.38g

氯化钠1g蒸馏水85ml

制备方法:L述各成分溶于蒸馏水中,调节pH7.5,121℃,8磅(36N)高压消毒15min,倾倒于玻璃试管内制成斜面备用。

b肺炎支原体的呼吸系统感染模型:支原体在临床上为呼吸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的传染性疾病,分别为肺炎支原体与解脲脲原体所致。在动物体内能复制成与临床相似的动物感染模型,可作为评价药物对衣原体感染治疗指标之一。

【方法】支原体感染株:通常应用临床分离致病力强的毒株作为感染株。将临床分离的肺炎支原体经鉴别后,接种于以牛心消化液为基础,另加小牛血清、酵母浸液、蛋白胨、氯化钠的Hagflick’s培养基或马丁培养基中,置35℃5%二氧化碳孵箱中进行培养后反复传5~7代作为感染悬液,经超声波均匀化后,配成适宜浓度(约10的7次方CFU/ml)供实验用。

实验动物:常用动物为叙利亚仓鼠5~6周龄,实验室观察1周后方可应用。

感染方法:仓鼠感染前,用巴比妥钠按30mg/kg皮下或腹腔注射麻醉下,仓鼠仰卧解剖板上呈30°~45°角倾斜位置。用20号软金属的钝头血管插管与粗细相似塑料管连接,左手持眼科镊子,将麻醉仓鼠嘴扩开,右手持塑料管连接软金属血管钝头插管,经口腔,咽至声门缓慢插入气管,直至金属顶端有软骨感觉时,证实插管进入气管内,此时用血管插管的内针回抽有空气时证明插管在气管内。用1ml注射器吸取肺炎支原体培养悬液0.15~0.3ml(约5×10的7次方CFU/ml)注入气管内,抽出插管后,实验仓鼠仍保持原倾斜位置约10min,使残留感染悬液,由于重力作用流入支气管和肺泡内而引起感染。一般感染后24h开始给药治疗。

支原体感染量预试:方法与军团菌感染相似,支原体感染后1~4天应引起肺部有明显病理变化和动物逐渐死亡等指标而决定感染悬液浓度。

治疗预试:方法基本同军团菌感染动物,根据动物感染后发病快慢而决定给药剂量范围、次数和疗程。通常感染动物分成若干组,每组约4~5只。感染后24h开始给药,治疗约7天,观察实验动物生存数和肺部病变的好转程度而决定实验治疗剂量范围和疗程。

实验治疗:根据预试结果,设计药物若干剂量组,每组动物,如是小鼠为10只,仓鼠为5~8只。另设已知药物对照组和感染不治疗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各药物治疗。

结果判断:根据各药物剂量组的动物生存数,与已知药物比较,作为判断疗效指标。各剂量组生存动物分别取肺组织,按克重量研磨成匀浆,进行10倍稀释后,置于37℃培养48h进行包涵体计数以及肺组织病理学检奇等作为药教学指标。

【注意事项】仓鼠于实验前一天供水禁食。

气管接种应在麻醉下进行,麻醉不要过深或过浅,操作方法应细微、熟练,否则易导致动物死亡。

给菌、给药后动物如迅速死亡,可能为机械损伤所致,应剔除重新补做。

支原体在固体或液体培养基中牛长达高峰后的24h内几乎全部死亡,因此应及时转种,转种量要大,否则不易生长。培养基应在pH7.6~8.0。

c.鹦鹉热衣原体呼吸系统感染模型

【方法】鹦鹉热衣原体感染株:通常应用鹦鹉热CalifornialO作为感染株。用Hela229细胞作为鹦鹉热农原体感染的细胞进行培养,置37℃,5%二氧化碳温箱中孵育48h,用超声波适当处理,使培养细胞感染悬液均匀化后,用蔗糖磷酸谷氨酸培养基作适当稀释后应用。

实验动物:应用5周龄雄性小鼠作为感染动物,观察1周后进行文验。

感染方法:感染前用戊巴比妥钠25~30mg/kg皮下或腹腔注射麻醉,将小鼠仰卧实验台上或左手抓住鼠颈背部皮肤,右手持0.25ml注射器(用5号或6号针头连接)或微量注射器吸取鹦鹉热衣原体感染细胞悬液,每只鼠从鼻孔滴入10的5次方包涵体形成单位(IFU),通常感染后24h开始给药。

结果判断:根据各药物剂量组的动物生存数,与已知药物比较,作为判断疗效指标。各剂量组生存动物分别取肺组织,按克重量研磨成匀装,进行10倍稀释后,置于37℃培养48h进行包涵体计数以及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等作为药教学指标。

【注意事项】感染菌量与治疗药物剂量的预试及实验治疗与前述支原体实验基本相同。

衣原体感染是人和动物共患疾病,实验全过程应注意防护,其他注意事项同支原体。

d.小鼠呼吸道感染模型:本模型主要使用肺炎链球菌,对小鼠进行鼻内接种,造成小鼠呼吸系统强烈感染,再以不同浓度的抗菌药物经皮下或灌胃给药后观察动物死亡情况,计算ED50值,从而评价药物的抗菌效果。

【方法】感染菌量预试:所有微生物,进行LD100初步实验研究以确定最适宜的接种菌量,即可在10天内引起对照组动物100%致死率,但也不能过大,以防动物在药物治疗之前死亡。记录死亡时间,根据不同细菌,采用合适的液体或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在室温下6000g离心15min收集,或将平皿中过夜生长的菌落吸入脑心浸液肉汤或PBS。

接种菌的制备:在感染动物之前,用PBS对微生物进行10倍系列稀释(范围是100~10的9次方CFU/ml),并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450nm的吸光度。用滴定法检测各稀释液中细菌数目。再用PBS对其进行10倍系列稀释(也可在微孔板中进行)并取0.1ml涂布于适合的固体培养基。在合适的条件下孵育平皿过夜并检测CFU。计算各稀释样品中的CFU/ml。

感染方法:将动物麻醉,抓紧小鼠,用拇指和食指固定头部,使腹部朝上。轻微但牢固的将拇指置于喉咙部,用拇指将小鼠下颚关闭,使动物被迫只能用鼻呼吸。用移液器吸取40~50ul菌液滴于小鼠鼻孔外部(这可能需要多次滴加)以使动物吸入完全。

实验治疗:各组小鼠可按多种方式给药。每日两次,也可根据药物的不同,给药方案为一天3次,从感染后开始连续给药2或3天。

分组如下。A:未感染动物;B:未治疗组(给予等量溶媒);C:阳性组(已知抗菌药物,优选与受试药物同类的已证明的有效抗菌药物);D:阴性组(已知抗菌药物,优选与受试药物同类,但以被证实对感染器官不敏感);E:受试药物组。组内同样设计未感染对照组,该组给予大剂量的受试药物,以观察药物的潜在毒性。

结果判断:每日两次对动物进行症状观察。

如果动物不能进食饮水,呼吸困难,毛皮褶皱及昏迷,则采用二氧化碳或颈椎脱臼法进行安乐死,并作为动物死亡率进行记录。

或者,当末次给药结束或在其他选择的时间点对动物实施安乐死,无菌切除肺脏,于1mlPBS中制成匀浆液。稀释匀浆液,取定量菌量转移至适当的阎体培养基,评价药物抑菌能力。

在一定时间内计算存活率,以评价受试药物对肺炎链球菌的抗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