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辛弃疾文集4
9020800000007

第7章 满江红

题冷泉亭

直节堂堂,看夹道冠缨拱立〔1〕。渐翠谷群仙东下,环珮声急〔2〕。谁信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3〕?是当年玉斧削方壶?无人识〔4〕。

山木润,琅玕湿〔5〕。秋露下,琼珠滴。向危亭横跨,玉渊澄碧〔6〕。醉舞且摇鸾凤影,浩歌莫遣鱼龙泣〔7〕。恨此中风物本吾家,今为客〔8〕!

【题解】

冷泉亭,在临安西十五里武林山(又名灵隐山)飞来峰下。唐杭州刺史元莫建,白居易作《冷泉亭记》:“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持搜胜概,物无遁形。……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作者此词是乾道七年(1171)秋在临安所作。词中描写的是飞来峰和冷泉亭的美景,重点写苍松翠柏、青葱石壁和横跨湖中的危亭。全词打乱上下片结构,着力于景物的刻画描摹,使如身临其境。当此美景,醉舞浩歌,自然成为每一个游客情不自禁的宣泄方式。然而,此词并不仅仅为了冷泉亭的美景而写作,歇拍的两句“恨此中风物本吾家,今为客”,才是词的主旨所在。全词大费笔墨写尽冷泉亭的胜概,就是为了说作者的故居同样有此美景这一句。仅此一句,即传达出作者不尽的乡愁,游子不尽的江南为客的悲伤。

【注释】

〔1〕直节:喻竹。堂堂:形容高大。冠缨:喻松。拱立:喻官员执笏板而立。这是写道两旁的松竹成行。〔2〕环佩:喻水声丁冬。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隔篁竹,闻水声,如鸣骊环。”这两句说向东渐入翠谷,仿佛来了一群仙人,听到环珮丁冬的响声。〔3〕天峰飞堕地:用飞来峰故事。《淳祐占临安志》卷八:“武林山……上有五峰,曰飞来。晏殊《舆地志》云:‘晋咸和元年,西天僧慧里登兹山,叹曰:此是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年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今此亦复尔耶?因挂锡,造灵隐寺,号为飞来峰。’”作者不相信佛教传说,连带对飞来峰千丈石壁的开凿也表示怀疑。〔4〕方壶:传说渤海中五座神山之一,见《列子·汤问》,说“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又一说为海上三仙山之一,见《史记·封禅书》。这是继上一句,说也许是当年佛用玉斧所凿削,然而没人记载此事。〔5〕琅玕(láng gān):美玉,此指山石。〔6〕危亭:高亭。玉渊:指湖。白居易《冷泉亭记》载,“亭在山下,水中央”,又载:“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7〕鸾凤影:形容舞姿倒映在湖中,如鸾飞凤舞。鱼龙泣:鱼类闻歌而静止,如哭泣。范成大有《爱雪歌》,也说“歌呼达晓鱼龙愁”。〔8〕作者家乡在济南,大明湖风光秀丽,不减西湖,作者见西湖引起思乡情绪,于是说,看到两湖灵隐寺、飞来峰、冷泉亭的景物,仿佛看到我家济南大明湖,可惜自己不是在家中,而是在江南为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