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辛弃疾文集4
9020800000024

第24章 祝英台近

晚春

宝钗分〔1〕,桃叶渡〔2〕,烟柳暗南浦〔3〕。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4〕。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5〕?

【题解】

这是一首闺中怨别怀人的词,写作年份已无法考清。只是词中提到了分别之地有桃叶渡、南浦,以文献所记载的这些地名推测,这首词的写作地点自然要在江南一带,但也不能强说它是写于建康府或隆兴府。现附在淳熙八年(1181)春,表明它应当是作者中年游宦期间的作品。辛词向以豪放著称,此词却缠绵绯恻,以婉约闻名,因此被诧为“词人伎俩,真不可测”。词用传统的闺怨题材,所写的也不外是怀人。上片写一个暮春日的离别,下片写同样是暮春日的怀人。不过,上片重点写的是少妇独守闺房的伤怀: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衬托她的心境也如同天气一样淫雨连绵,不见晴日。而满地落红,三春啼莺,又徒增烦恼。下片则通过白天用花朵来占卜游子的归期,及黄昏时分怨春的梦呓揭示女主人公朝于斯暮于斯的执着和幽怨。上下片在时间上应有一段间隔,不应当是一天内所发生的事情,但这离情别恨却经岁月而长新。

【注释】

〔1〕分钗:男女分别,有分钗的习俗,各类书籍多有记载。如白居易作《长恨歌》,述杨贵妃死后,唐明皇派鸿都客前往海上仙山见杨贵妃,带回杨贵妃保存的单股金钗。诗中有“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等句。又如唐段成式《剑侠传·虬髯客》也载刘损妻被夺,作诗有“宝钗分股合无缘,鱼在深渊鹤在天”句。南宋王明清《玉照新志》卷四则载诸友在春日游西湖,在普安寺窗户间得玉钗半股。因此知分钗赠别,到南宋仍为盛行。〔2〕桃叶渡在江宁县(南京)南一里秦淮口,晋王献之送别爱妾桃叶在此。王献之有诗:“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见《六朝事类编类》卷五。〔3〕南浦:《新修南昌府志》卷三:“南浦,在郡城广润门外。”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后泛指送别处。王安石《晚归》诗:“不愁南浦暗,归伴有嫦娥。”以上三句,忆送别游子情景。〔4〕鬓边觑(qì):向鬓边窥视。试把花卜归期:试着用鬓边的花朵占卜游子的归期。具体怎样占卜,今已不详,也许是用花瓣的数目确定游子归来的日期。因不敢相信所占卜的结果,所以“才簪又重数”。写盼游子归来的急切心情。〔5〕哽咽梦中语:只听见断断续续的梦中呓语。是他春带愁来三句,所叙述的大意是:一个春天快要过去了,游子还未归来,春天来的时候是带着愁一起来的,春天要去了,要回到哪里?却不能把愁也一同带去。不解:不能。将:语助词,带将,带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