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辛弃疾文集4
9020800000002

第2章 汉宫春

立春日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1〕。无端风雨,未肯收尽馀寒〔2〕。年时燕子,料今宵梦至西园〔3〕。浑未办黄柑荐酒〔4〕,更传青韭堆盘〔5〕。

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6〕。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7〕。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8〕?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9〕。

【题解】

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春,辛弃疾自山东起义军中奉表南归,被南宋当局授予江阴军签判职务,从此留居江南。《辛稼轩历仕始末》上说他南渡之初“寓京口”,京口就是镇江。而他的夫人范氏,恰恰也是从北方南下的归正官范邦彦的女儿,同样寓居京口。辛弃疾和范氏的结合,应当在当年秋前往江阴军任职之前。这首《汉宫春》词,是作者南渡后的开篇之作。从上半阕所写作者居家生活的简朴看,它应作于作者南归所经历的第一个立春日,即绍兴三十二年的十二月二十四日(立春在明年元日之前),作者是携眷在江阴军(今江苏江阴市,军为宋代州郡级单位)度过的,词中反映的是作者急切盼望打回山东去的心情:上片说这一年的立春特别寒冷,而第一次在江南度过立春,作者并没有作好迎春的思想和物质准备。过片之后继而说出作者的种种担忧,怕年华消逝,怕清愁不断,但最怕的还是打回老家去的愿望落空。作为《稼轩词》的开山之作,它以清新、雄健的格调,卓荦不凡的立意,带给南宋词坛一片新鲜的气息,显示了作者写作歌词的才华。

【注释】

〔1〕美人:美女子,此指作者妻范氏。是年辛弃疾年二十三,范氏年约十七。春幡:立春日旧俗,士大夫家或民居,都要用纸或绢剪成小旗、采胜,插于头上,悬于花枝。《岁时风土记》:“立春之日,士大夫之家,剪裁为小幡,或悬于家人之头,或缀于花枝之下。”〔2〕无端:无缘无故。无端两句是说,立春虽标志着春的归来,却仅仅能从美人头上的春幡看得出。而这一年立春日却无缘无故地刮风下雨,冬日的寒冷还不肯完全收敛其馀威。〔3〕年时:年前,去年。西园:指作者在济南甸柳庄四风闸故居中的花园。燕子为候鸟,去年在家乡所见到的燕子,此刻还在南方,尚未北归。但作者猜想,此夜燕子怕也在作归乡梦吧。〔4〕浑:还。未办:作“不能”、“没有”解。未办是宋人常用语,苏轼《书浑令公燕鱼朝恩图》诗,有“不须缠头万匹锦,知君未办作吕强”句。吕强是后汉的宦官,却反对外戚贵幸十政。清人查慎行解释后一句时说:“料汝不能作吕强上疏,指斥华奢也。”知苏诗未办作“不能”解。黄柑:指黄柑酒。苏轼《洞庭春色》诗序说:“安定郡王以黄柑酿酒,谓之洞庭春色,色香味三绝。”安定郡王,宋宗室赵世淮的封爵。太湖洞庭山产美柑,赵世淮用来酿酒。荐酒:进酒,供酒。这一句是说还不能酿造黄柑酒庆祝节日。〔5〕更传:更有转折义,意思是岂能,何况。立春习俗,作菜盘,又叫五辛盘。《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前集卷一五:“东晋李鄂,立春日命以芦菔、芹菜为菜盘相馈贶。唐立春日,春饼春菜号春盘。”苏轼《立春日小集呈李端叔》诗:“辛盘得青韭,腊酒是黄柑。”青韭为五辛之一,所谓春菜,即指五辛。这一句是接说,哪里还能传唤青韭堆成的五辛盘呢?〔6〕却笑:应嘲笑。薰梅染柳:原出唐李贺《瑶华乐》诗句:“琼钟瑶席甘露文,玄霜绛雪何足云,薰梅染柳将赠君。”玄霜绛雪指一种可升仙的药,见《汉武帝内传》。薰梅染柳则指某种仙术,可使枯木逢春,梅柳绽花生叶。词中用指东风催开春色。更没些闲:再没有一些儿闲时候。〔7〕转变朱颜:改变年轻人的容颜,朱颜同红颜。白居易《醉歌》:“镜里朱颜醉已失。”〔8〕解连环:是一种智力游戏。《战国策·齐策》六:“秦昭王尝遣使遗君王后玉连环,曰:‘齐多智,而解此环不?’君王后以示群臣,群臣不知解。君王后以锥椎破之,谢秦使曰:‘谨以解矣。’”齐同的君王后因群臣不能解玉连环,用锥将它击碎,回复秦使。锥是一种锐形器。〔9〕生怕见:怕见。生怕,只怕,最怕。见,语助词。塞雁:飞往北方之地的雁。花开花落:指春来春去。朝来:有朝一日。这两句意思是:只怕的是,春天来了又去了,而某一天塞雁竟比我更早地回归北方的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