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青少年知识博览4
9019100000003

第3章 人类社会(2)

在父系氏族下,生产资料如土地、森林、牧场等仍归全氏族公有,但生产资料的分配则从以集体为单位变成为以家庭为单位。这个时期,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剩余新产品日益增多,原来属于氏族公有的财产逐渐变成私有财产。氏族成员间贫富差别扩大,出现了阶级分化,战俘和一些穷人逐渐变成富人的奴隶,原始社会逐步解体并为奴隶社会所代替。

“茹毛饮血”的旧石器时代

二三百万年前,从形成中的人能制造工具成为完全形成的人开始,人类跨入了原始社会。在原始社会里,人类制造和使用的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器,因此自人类跨入原始社会开始,就进入了考古史上的石器时代,并与漫长的原始社会历史相始终。考古学家习惯上将其分为旧石器、中石器和新石器三个时代。

旧石器时代的石器,是人类脱离动物界后最初制造和使用的工具。这种石器是用石块互相敲击而成,加工粗糙,形状简单,类型也少,与天然石块没有多大差别,考古学上称之为“旧石器”。目前所知最早的石器发现于肯尼亚特卡纳湖的库彼弗拉,距今261万年。但许多人认为旧石器时代可能在300万年之前或更早一些就已开始。

旧石器时代早期相当于早期猿人和晚期猿人阶段。石器多是用砾石打制的粗糙的砍砸器。到晚其猿人时出现了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类型的石器,还出现了叫斧但并非斧子的手斧。它一端钝厚,便于手握,另一端锋利,用于挖掘、割削和砸击,是一种“万能工具”。这一阶段人类同大自然斗争取得的最大成就是开始使用天然火。旧石器时代中期相当于早期智人阶段,这时石器类型增多,制作精巧,还出现了骨器。晚期智人出现时,人类进入了旧石器时代晚期。这时石器制造得更加精致,骨器和角器已广泛流行,有的骨器、角器和石器还装上木柄,结合成为复合工具、复合武器,如带柄的石斧、石头标枪、投矛器等。

整个旧石器时代的生产力水平是极端低下的,人类以采集野生动物的根茎果实及狩猎为生。当时的人类长期过着“茹毛饮血”、以树叶兽皮蔽体、以洞穴为居的艰苦生活。但随着工具的改进加上对火的使用,到旧石器晚期,人类的物质生活有所改善,并开始向相对定居的生活过渡。

发明了弓箭的时代——中石器时代

大约在1.5万年前,人类的石器制造技术有了较大进步。当时的人们制造出精细、规整、体积较小的石器,并被镶嵌在木棒、骨棒上,用于刮削树皮、兽皮,或被当作矛尖和鱼叉用于狩猎和捕鱼。为了与过去粗糙的打制石器相区别,考古学家把这种石器称作细石器,把使用细石器的时代称为“中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是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过渡阶段。考古学上通常把它划入新石器时代。

中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是弓箭的发明。弓箭是在投掷武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是一种复合武器,具有射猎快、射程远、可瞄准和命中率高等优点,大夫提高了狩猎效率,使人们获得了更多的生活资料,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随着狩猎的发展,人们开始驯养家畜,最先被驯养的是狗和绵羊。

农人的时代——新石器时代

距今约1万年前后,人类由中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当时,晚期智人先把石料打成一定形状,然后在砥石(磨刀石)上加砂蘸水磨光,还使用钻孔技术,主要工具有石铲、石锄、石刀、石镞、石犁、石杵、石磨等。

在新石器时代,经济领域里的重大成就是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的出现。最早向原始农业过渡的是西亚,在巴勒斯坦的细石器文化中已发现最原始的农具,如装有石制刃口的镰刀、磨光的石杵、石臼和骨锄等。其次是东亚和美洲,这三个地区成为原始农业最早出现的三个中心。最主要的农作物有,起源于亚洲、北非和欧洲的小麦,起源于西亚、阿拉们的大麦,起源于印度支那、中国的水稻,印第安人则培植了玉米、甘薯、马铃薯和烟草等作物。此外,中国最先培植了茶和粟,印度人最先培植了棉花。当时的原始农业规模很小,还处于“刀耕火种”的阶段。工具主要是最简陋的石犁和木锄。

原始农业的出现使各部落渐渐定居下来,这使驯养牲畜成为可能。继狗和绵羊之后,山羊、猪、牛、驴、马、骆驼、羊驼等都被驯养成家畜,原始畜牧业从而形成。

新石器时代还发明了制陶技术,人口也有了较大的增长,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面积较大的有一定布局的村落。

使原始社会走向解体的金属器时代

继新石器时代之后人类进入金属器时代,金属时代分为金石并用、青铜和铁器三个时代。

石器时代末期,人们把自然铜当石料磨制,发现它不易碎裂,可锤薄、拉长,适于制造小器物和装饰品。后来又发现它可烧熔,凝固时可变形,因而发明冶炼术。最早掌握此技术的是西亚、埃及和印度的一些地区,时间在公元前四千年或更早一些。但此时冶炼出来的是纯铜(红铜),熔点高,硬度低,产地有限,不能大量使用,石器仍为主要工具。因此,这个时期考古学上称为金石并用时代(或铜石并用时代)。

到公元前三千年代,西亚、印度、埃及、中国的一些地区进入青铜时代。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生锈后呈青色),其优点为熔点低,而且可以根据需要加减含锡量得到不同的硬度;熔液在浇铸时气泡少,易铸造锐利的锋刃和细密花纹等。因此,逐渐成为器具制造的主要原料。但青铜器造价很高,硬度也没有超过石器,所以未完全排除石器,直至铁器的出现。铁器的出现是金属器时代的最高阶段。在此之前,已使用陨铁,但未普遍使用。

金属器的使用,首先推动了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使农业、畜牧业生产日益专业化,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与此同时金属冶炼和各类手工业也日益专业化,于是发生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和农业发生分离。

两次社会大分工是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的产物,它为经济领域生产关系的变化,即为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开辟了道路,为原始社会的解体创造了条件。

“原始共产主义”的终结——国家的建立

国家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对抗的时间和地点才出现的。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没有剩余产品,因而不可能有剥削和阶段,也不可能有国家。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剩余产品和私有制,使一部分人有了剥削另一部分人的可能;同时,以军事首领为代表的氏族贵族集团,凭借战争和日益增大的权力,占有大量财产和战俘奴隶,并把部分贫穷成员也变成奴隶。于是社会分裂为奴隶主和奴隶两大对立阶级。奴隶主为了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和特权地位,逐渐把部落联盟管理机关作为既用于对外掠夺,又用于对内压迫的工具。这样,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便在氏族制度的废墟上产生了。

国家的产生标志着原始社会的结束,人类开始进入阶级社会,这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人类历史上有四种基本类型的国家:奴隶制国家、封建国家、资产阶级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出现的国家是奴隶制国家。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先后出现于北非尼罗河流域、西亚两河流域、南亚印度河流域、中国黄河流域及爱琴海地区。

你知道山顶洞人吗

随着时间车轮的不断前进,到了距今约五万年前,早期智人发展为晚期智人,即新智人。这时,人类体质形态上的原始性质已完全消失,并因所受居地环境的影响,逐渐分化为名色人种,现代人开始形成了。

晚期智人的遗迹,在我国境内发现的更为普遍,其中以山顶洞人最为典型。

1933年到1934年在发现北京猿人的龙骨山山顶部发现了一个经过修整的大洞。洞长12米,宽约8米,面积达90多平方米。在洞中,先后发现有分属于至少8个以上的男女老幼不同个体的完整的头骨、上下腭骨、牙齿和体骨化石,时间约在18000年前。这种人类被称为“山顶洞人”。

山顶洞人用的还是打制石器。但是,他们已经懂得磨制和钻孔技术,会制造相当精致的骨角器,最有代表性的是一根骨针。针长82毫米,有火柴棍那么粗,针耳微弯,一头是锋利的尖,一头是用极为尖利的器物磨成的针孔。这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早缝纫工具。山顶洞人还学会了把石珠、兽骨、兽牙、鸟骨、鱼骨及海蚶壳等磨制、钻孔后做成装饰品。有的还涂上红色。这表示这些刚刚懂得穿衣御寒的人类,就已经知道爱美了。山顶洞人已经懂得人工取火。他们活动的范围很广,曾到遥远的海边去捕捞鱼虾蚶蚌。

半坡与河姆渡文化

距今约六七千年以前,我国境内的母系氏族公社达到繁荣时期。半坡和河姆渡文化就是我国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两个典型氏族公社。

半坡遗址位于陕西西安东郊半坡村。遗址略呈椭圆形,总面积约五万平方米,包括居住区、制陶窑场和公共墓地三部分。居住区的周围有一条深宽各五六米的壕沟。沟北边是氏族公共墓地、东边是窑场。在居住区和沟外的空地上,分布着各种形式的窑穴,是氏族的公共仓库。居住区中,有一座规模很大的长方形房屋,是氏族的公共活动场所。半坡遗址中还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陶片。其中不少是红色底子,上面画着人面、鱼形、鹿形等黑色、褐色花纹的彩陶。彩陶上的花纹绘得生动活泼,富于变化,是原始艺术的结晶。

半坡人的生产工具主要是磨光石器。妇女用磨得很光滑、锐利的石刀、石铲,在火烧过后荒地上种植粟等庄稼,经营着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半坡人还使用弓箭、鱼叉等,从事渔猎活动。他们还学会了把猪、狗、牛、羊等野生动物驯养成家畜。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的发展,给人类提供了可靠的食物来源,丰富了原始居民生活。

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东北。在遗址的居住区发现了“干栏”或木结构建筑遗迹。“干栏”式建筑就是把一根根木头打进地下,然后在桩柱上架设房屋。河姆渡人根据自己的生存环境,大量栽培了水稻,从而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生产工具除了伐木用的石斧、石凿,还有农耕用的骨耜,骨耜是该遗址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它是用个体较大的动物的肩胛骨去掉骨脊制成的一种翻土工具。陶器制造粗糙,为“夹炭黑陶”。河姆渡文化的发现,证明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一样,是中国文明发源地。

大汶口文化

距今约四五千年前,我国的母系氏族公社经过长时期的发展,进入了原始社会的最后阶段——父系氏族公社时期。

随着原始农业、畜牧业的发展,男子逐渐取代妇女成为氏族大家庭中的主要劳动力。由男子掌握的财富,如粮食、家畜、皮毛等也日渐增多,开始出现剩余。掌握了经济大权的男子在取得社会生活支配权后,逐渐废止了旧的按母系计算血统的制度,确立了按父系计算血统的制度,并且产生了财产的父系继承权。在氏族社会里,妇女渐渐失去了崇高的地位,过去的男女平等渐渐被男尊女卑所代替。这种变化最直接地反映在了墓葬形式上。在公共墓地里,原来体现母系大家庭的迁移合葬和男女分区埋葬的现象,已经基本消失,而盛行单人葬,并普遍地出现了成年男女合葬墓,但随葬品多偏置在男的一侧,这显示了男女双方地位的不平等。在这一时期发现的遗址中以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最为典型,因此被统称为大汶口文化。

父系氏族公社取代母系氏族公社是历史的一大进步,它带来了生产力的突飞猛进,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了。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大量的谷壳谷粒、家畜骨骼,显示了当时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景象。出土了多种新型生产工具,如开荒用的大而厚重的磨光石斧、石刀,翻土用的扁薄锋利的石铲、骨铲和双齿木耒等,穿了孔可安装木把的半月形石刀,以及蚌镰、鹿角锄等。手工制品中出现了薄如蛋壳的黑陶和用玉石、玛瑙、象牙雕刻的装饰品,这些都反映出农业和手工业的巨大发展。

在大汶口的墓葬里,还出土了许多作为随葬品的猪头、猪下腭骨。这些随葬品用来标志死者生前财产的多少,随葬的越多,表明死者生前越富有。随葬品最多的达180多件,不仅有大量的猪头,还有玉器、牙雕、酒杯等。而在其他一些墓葬中,有的甚至连一件随葬品也没有。这反映了私有制和贫富分化的现象已经出现,漫长的原始社会将要解体,人剥削人的社会——阶级社会即将诞生。

黄帝和炎帝

海外华人常为自己是炎黄子孙而自豪。这里的炎黄指的就是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

炎帝和黄帝是传说中的国原始社会晚期的两个非常著名的部落首领。炎帝姓姜,因崇尚火,所以称为炎帝。黄帝姓姬,号轩辕氏或有熊氏,因崇尚土德,而黄河流域的土地是黄色的,故称为黄帝。

“炎黄”两个部落原先都居住在今天的陕西境内,他们向中部地区发展时,与从我国东南部来的蚩尤部落发生冲突。蚩尤先率部打败了炎帝族,炎帝逃到涿鹿向黄帝求援。黄帝联合黄河流域的各个部落,在涿鹿与蚩尤展开了激战。相传,蚩尤和他的81个兄弟,个个凶猛善战,冲杀在前。蚩尤请来风伯雨师,掀起了狂风暴雨。黄帝和炎帝由熊、罴、狼、豹、虎为前锋,用鵰、鹖、鹰、鸢作为旗帜,与蚩尤部展开激战。黄帝还请来女神旱魃助战,用猛烈的阳光和狂风驱散了风雨。蚩尤又施放大雾,企图逃跑。黄帝用指南车指明方向,攻进了蚩尤的九黎阵营,除掉了蚩尤,取得了胜利。这场战争就是传说中的著名大战——涿鹿之战。后来,炎帝与黄帝为争夺领土在阪泉展开大战,炎帝战败后服从黄帝的领导,两个部落结成联盟,在黄河流域繁衍生息,构成了华夏族的主干。

禅让制

相传在远古时代,尧在帝位70多年,年老准备退位,在部落联盟会议上就继承人问题征询大家的意见。众人推荐共工,尧虽不同意,却还是让他担任了工师之职,以考验其才能,结果不行,大家又推举舜。舜于是协助尧20年,又代尧摄行政事8年。尧死后,舜才正式主持联盟的事务。舜继位后,挑选贤人,治理民事,用禹治水就是其中一项重要措施。舜老时,也召集部落联盟会议,因禹治水有功,被推举为后继人。这种通过部落联盟会议选举,更替联盟首领的办法,就是“禅让”制。

尧、舜、禹的禅让,已经可以看出原来老的联盟首领已具有相当大的权力,但最终还得服从联盟会议的决定。因此,当时的禅让制实质上是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随着私有制的逐步发展,禅让制终于被世袭制所取代了。传说禹往位时众人推举皋陶为继承人。皋陶死于禹前,众人又推举伯益为继承人。可是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位自立,禅让制度便从此废弃了。

大禹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