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哲理枕边书4
9018900000042

第42章 能进则进,该退则退(3)

恺撤大帝最初是一名负责公众竞赛的官员,最后才在社会上扬名立业的。他组织了一连串的活动——狩猎野生动物、角斗表演、戏剧竞赛等。对平民百姓而言,恺撒这个名字逐渐和他们喜爱的盛事结合在一起,是那么让人期待和难以忘记。在攀升到执政官地位的过程中,他的人气越来越旺。

公元前49年,内战困扰着罗马。在形势最紧急的时刻,恺撤来到驻扎在鲁比孔河岸的军营。恺撤和他的幕僚们,激烈地辩论着选择和平还是战争的问题。恺撒以个人的独白做结尾时,伸手指向河边,仿佛那里有一名非常高大的兵士吹响了军号,引领军队跨过鲁比孔河上的桥。他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说:“让我们接受神祗的指示,追随他们的召唤,报复口是心非的敌人。骰子已经掷下了,不容收回!”

他的演说极富说服力,他清楚地知道将领并没有确定要支持他,然而他以雷霆万钧之力让那些将领屈服了,不容他们思考,让他们认为必须抓住这个时机,成就不朽之功。这些效果绝对是乏味的演说无法企及的。

最后,将领们集结在他的旗帜下,恺撒挥军渡过鲁比孔河,第二年,粉碎了敌人的势力,成为罗马的独裁者。

恺撒很清楚如何说得少却能让人铭记不忘,知道如何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他从来不会忘记引起群众的关注,例如以石破天惊的宣言增强实际效果,成为公众表演人物。

恺撒是历史上第一位了解权力与剧场之间有互动关系的公众人物。他痴迷于戏剧,并且升华了这种兴趣,让自己成为世界舞台上的演员和导演。他说话就像在念台词,时时刻刻注重自己在群众面前的表现。他想方设法让普通民众了解自己,把自己的形象根植在人民心中。恺撒为所有领袖和权贵们树立了典范。

我们可以学习他采用悬疑、惊奇的方法博取人们的同情和认同,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感召力的方法。与此同时,还要时刻注意了解别人。

罗马剧场是平民大众的盛事,出席的群众多得无法想像,观众挤进庞大的观众席,因讽刺喜剧开怀大笑,也为崇高悲剧而感动落泪。如同宗教仪式,剧场对平民百姓拥有强大的吸引力。

在战争中,恺撒总是意气风发,身先士卒。他的骑术不逊于任何一位士兵,他的勇气和耐力更是无人能比,这都是他引以为荣的。他常常以最勇猛的姿态冲向战场,士兵们目睹他在战火正酣的战场上英勇战斗,这对士兵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恺撒永远让自己处于正中央的位置,不论何时何地。他是权力的象征和典范,士兵都会以他为榜样。在罗马所有的军团中,恺撒的军队永远是最奋不顾身而且忠心耿耿的,他的士兵以及参加过他举办的盛会的平民百姓,都认同他的主张,对他个人的崇拜更是达到了痴迷的地步。

盛会的规模越来越大,罗马人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场面。这些盛会不只是为了娱乐百姓而精心策划的,它们大大提升了恺撤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他看起来比实际的更加伟大。恺撒牢牢掌控住自己的公众形象,一刻也没有掉以轻心。人尽皆知,他在群众面前出现时,总是穿上最引入注目的紫袍,没有人能够掩盖他的风采。据说他最乐于做的就是接受元老院和人民授予的荣誉,因为在这些场合,他可以用桂冠来掩饰自己身上的缺陷。

有的人尽管优秀,但总难以出人头地,因为他不能获得别人的关注。成功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所以,应该在适当的时候表现自己,让别人的眼睛注意到你。方法有很多,不管采用哪一种,只要能获得他人的注意力就是绝好的方法。

枕边哲理

人们判断事物,不是根据它们实际是什么,而是根据它们看来是什么。不仅能干,而且知道怎样展示自己的专长,这才是加倍的能干。

不要显得比上司高明

法国路易十四时代,财政大臣富凯为了博得路易十四的欢心,决定策划一场前所未有的最壮观的宴会。他邀请了拉封丹、拉罗什富科和赛维尼夫人等当时欧洲最显赫的贵族和最伟大的学者。著名剧作家莫里哀还为这次盛会写了一部剧本,在晚宴时粉墨登场。

宴会非常奢华,有许多人从未尝过的东方食物及其他创新食品。庭园和喷泉以及烟火和莫里哀的戏剧表演都让嘉宾们兴奋不已。他们都认为这是自己参加过的最令人赞叹不已的宴会。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第二天一早,国王就逮捕了富凯。三个月后富凯被控窃占国家财富罪并进了监牢,在那里度过了人生最后的20年。

富凯就相当于中国的大贪官和珅,和砷深得乾隆皇帝的宠信,可是乾隆一死,嘉庆皇帝深深嫉妒他的富可敌国的财产,深恨他跋扈的作风,于是抄了他的家,治了他的罪,维护了皇权的尊严。

路易十四傲慢自负,号称“太阳王”,希望自己永远是众人注目的焦点,他怎能容许财政大臣抢占自己的风头呢?

富凯本以为国王观看了他精心安排的表演会感动于他的忠诚与奉献,还能让国王明白他的高雅品味和受人民欢迎的程度,对他产生好感,从而任命他为首相。然而事与愿违,每一个新颖壮观的场面,每一位宾客给予的赞赏和微笑,都让路易十四感觉富凯的魅力超过了自己,身为国王,却不能让朋友和子民为自己的风度和创意更加心悦诚服,是一件很危险的事。

富凯万万没想到这样会触犯国王的虚荣心。当然,路易十四不会向任何人承认这点的,他只是找了个借口除掉这位令他感到不安的大臣。有“太阳王”之称的路易十四怎么会让别人夺去他的光辉呢?富凯这些举动让国王感到不平衡,国王尚且没有这样的奢侈,财政部长怎么能有呢?

正如著名作家伏尔泰描述的那样:“当夜幕开启,富凯攀上了世界的顶峰。等到夜晚结束,他跌落了谷底。”

每个人都有不安全感,当你在世人面前展现自己,显露才华时常常会激起各式各样的怨恨和嫉妒。因此,对于那些居你之上的人,更应该采取不同的对应方式。

大多数人对于运气、性格和气质方面被超过并不太在意,但却没有谁愿意在智力上被人超过,领导尤其如此。当领导的总是要显示出在一切重大的事情上都比他人高明。人性就是如此,你不可不知。

枕边哲理

大多数人对于在运气、性格和气质方面被超过并不太介意,但是却没有一个人(尤其是领导人)喜欢在智力上被人超过。因为智力是人格特征之王,冒犯了它无异犯下弥天大罪。

寻找自己的吉星贵人

一个人要想成大事,固然要靠实干,但有人一辈子实干也未必成功。这大约是缺少“贵人”相助。

“贵人”可能是身居高位的人,也许是令掌权人物崇敬的人。这样的人经验、专长、知识、技能等在那个圈子里“名头”响,说话管用。让贵人扶上一把,有时可以省很多力。

法国前总统戴高乐在任少尉时,深得其上司贝当上校的赏识。1922年,戴高乐考入军事学院。他在军事理论上主张军事行动在于进攻,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将改变战争的静止形态,战争的主要形态将是运动战。这与当时的院长穆瓦朗主张用炮火防御的理论有重大分歧。1924年6月,戴高乐在结业考核的战术演习中,指挥“蓝军”高速机动部队发动闪电式进攻,把消极防守的“红军”打得一败涂地。穆瓦朗对锋芒毕露的戴高乐深为不满,没有分配戴高乐当作战参谋,而是让他在莱茵区掌管驻军的冷藏库。

戴高乐怀才不遇,闷闷不乐,只能忍声吞气。后来,他去拜见已任法军总司令的贝当元帅,向这位老上司反映了自己的处境,贝当深表同情,并答应他两件事:一是要在总部为他安排合意的职位,二是总有一天要跟军事学院那帮人算账。

1925年10月,贝当兑现了第一个允诺,调戴高乐到总部担任参谋。时隔一年多,贝当又公开羞辱了军事学院的保守教授们,兑现了第二个允诺。贝当要新上任的军事学院院长埃兰举办演讲会请戴高乐作演讲。1927年4月7日,贝当陪戴高乐到了军事学院。院长给元帅让路,而元帅却让夏尔·戴高乐上尉先行。元帅带领着一大群教授在前面几排就座,全体师生在会堂聚集。

戴高乐登上讲台,从容不迫地开始演讲。全院师生来听一个小小的上尉,原先是该院的二等生讲课,这在军事学院是闻所未闻的。戴高乐用他伶俐的口才,滔滔不绝地讲了3次。由于讲座带有法国三军首脑贝当的权威印记,戴高乐就显得格外出人头地,而那些保守的教授们无不感到难堪。

好马须得伯乐识。没有识才的慧眼,会把良才当蠢才。戴高乐本是出类拔萃,独具见解的高材生,仅仅因为自己的理论与学院院长和保守的教授们的理论相左,而被贬为二等生。幸好他遇到了知人善任的老上司,否则这块好钢也许永远不会用在刀刃上。

美国二战时期的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丰功伟绩自不必说,但不能忘了,他走上政坛得到了他的一位“贵人”叔叔的支持,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西 奥多·罗斯福。

有人曾在很多公司中做过统计,发现90%的中、高层领导有被贵人提拔的经历;80%的总经理要得贵人赏识才能坐上宝座;自行创业成功的老板100%受恩于贵人。

职场中人的“贵人”也许就是此人的师傅、教练、顶头上司。不论在什么行业,把年轻人“扶上马再送一程”向来是传统,这种情况在体育界、演艺界、政界更是如此。没有背景来头,没有靠山撑腰,不是名门之后,凭自己崭露头角,一般来讲是很难的。

话又说回来,如果一个人一无所长,很难得到贵人赏识。即使侥幸获得高位,也肯定有一堆人等着看笑话。贵人也会比较谨慎,选择一个“扶不起的阿斗”,那不明摆着往自己脸上抹黑吗?“相马相出一个癞蛤蟆”,那可是天大的讽刺。

“伯乐相马”同时“良禽择木”,所以双方最好各取所需,以诚相待,投桃报李。

受贵人相助,有利也有弊。因为有些贵人提携新人,是出于爱才、出于公心,但也有人是有私心的,为了培养班底,增强自己的实力。如果贵人倒台,身败名裂,你作为他的党羽,也要小心受到牵连,影响仕途、财运或名誉。

枕边哲理

最无助莫过于没有一颗幸运星。要知道如何追随你的幸运星,不要擅自更换它,也不要对它不屑一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