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哲理枕边书4
9018900000010

第10章 学习是一生的事情(3)

营销产品的时候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便是“核心竞争力”,也称作“品牌核心价值”。而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求职的过程就是一次自我营销的过程。为了让自己得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就必须让自己具有足够的“核心竞争力”。说白了,就是要让自己拥有一项有效专长。顾名思义,有效专长包括“有效”和“专长”两层意思。专长不限于所学的专业,只要是能够让自己胜任一份工作的专门知识或者特长都属于此列。至于以本专业以外的专长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其实就是一个跨专业就业的问题,针对这点,需要强调的是:如果真要将专业以外的专长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那就一定要在这个领域比科班出身的更加专业。在两个都过了英语专业四级的求职者中,如果一个是英语专业而另一个不是,那用人单位应该只会考虑英语专业的了。但如果非英语专业的过了六级,那结果可能就完全不一样。

许多初涉社会的年轻人,总把自己的学历、文凭以及各种各样的证书当作骄傲的资本,认为自己是什么都会的通才,对自己那点通才知识还特别满足,并以此认为在用人单位眼里是个离开了自己就转不动的人才。

事实真是这样吗?非也!这样的通才其实是很容易被淘汰的。

千招会,不如一招绝。十个百分之十并不是百分之百,而是零。如果你有十项工作每项都只会做百分之十,那么,在用人单位眼中,你什么都不会。所以,你必须要让自己具备核心竞争力。“通才”只有在“专才”的基础上才有意义。否则,什么都只会百分之十的所谓“通才”,是很难逃脱被淘汰的命运的。

枕边哲理

无所不能的人实在是一无所才,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

建立自己的价值观

在广播剧《艾莫斯和安迪》里面有这样一段:艾莫斯问头领,为什么他总是料事如神。头领说:“准确的判断力来自经验。”

“那么,经验又从哪儿来的呢?”

“经验来自错误的判断。”

一个具有经验智慧的人,能够从自己的经历中滋养出良好的判断力,并以此作为自己行动的基础。

1.积人情。与人建立良好的交往,彼此也就达成了默契:“我有的,如果你需要就可以拿去。”这种人予我取的,可以是忠告、鼓励、服务,也可以是在紧要关头的支持。

这是成功之一大要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由于俗事烦多,工作压力大而封闭自己,甚至已经不能或不愿交结朋友了,有时与配偶和子女也极少沟通了。但每当我们面对危机或困难时,却又会怀念人情的可贵,友谊的美好,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广交朋友,广积人情呢?你要知道,助人虽然未必都有善报、但总有十分之一的希望,在你最困难的时候,哪怕是一丁点儿安慰也会使你勇气大增的,不是吗?

2.防专家。大家都得求助于医生、律师、银行家和其他的专家,但不能不用自己的大脑,要信赖自己的知识和直觉。“谁这么说的?”“哪本书里提到过的?”这样的说法总有些缺乏自信。

不要心存幻想,以为所谓的专家能给你人生保上险。甚至有的分析家只是为优厚的报酬而著述,就是他们自己也显然不知所云。

任何名人、专家的论断都有缺陷。他们只是像一个巨大的真空吸尘器,总是设法以他们“博学”“内行”的形象将你纳入其内。

3.善居下。一位成功者说:“一开始,我只是以一个助理的资格在广告所做些收收发发的差使,也算是最末流的了。不过我还是尽力体现自己的价值,抓住每一个能帮上一手的机会,给自己压担子。三年以后,我便成了副经理。”

具有“经验智慧”也就意味着一旦有了用武之机,就一显身手。

4.识“畏”“贪”。灌输恐惧和诱发贪欲,是最为常见的两种激励方式。律师惯于前、股票经纪人长于后。在买房时,律师告诉你:“这张地契不一定有效力。”实则是说:“你少不了我。”而股票经纪人呢,惟有你的冒险可以成为他的赚头,因此,他的手段正是对你诱之以利并减少你的担心。此时,你得自生戒惧以平抑贪心。

而如果你受雇于人,那么减轻自己的畏惧心理就很重要。如果你不敢果断而有创造性地行动,你便无法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出路只在于:你应该让雇主离不了你,就像你离不了他一样。

5.揣人心。与人打交道,应该把自己处身于对手的位置,揣测其用心以及可能的举动,才能制胜。先是自问“我要是处于对手的位置会怎么做?”这还是不够的。如果再问一问,基于他的见解和处境、按照他的处事习惯、依据他的文化和传统,他会做些什么?这样,就可以得出一个好得多的答案。

6.立信念。没有对自身、对自己的见解的坚定信念,你便会每每为接踵而至的人、信息、观念、事件困扰不堪。你就不能专注于关键的问题以至于四处奔忙。

出类拔萃的人们都表示,他们有自己的一套价值观,有很强的自重感。尽管众说纷纭的风波淘汰了一些人,尽管各种此起彼伏的时髦卷走了一些人,而他们却仍自不动如磐。这正是独具经验智慧的重要体现。

枕边哲理

生存就是变化,变化就是累积经验,累积经验就是无休止地创新自己。

活到老,学到老

很多年轻人认为在学校的时间才是真正学习的时间,以一个拥有大学本科学历的人为例,小学6年、中学6年、大学4年,算一算也有16年的时间待在学校,那么一个人在学校到底学到了什么东西?一位刚刚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不到1年的大学毕业生说:“我在大学里学的专业是企业管理,但是工作已经一年了,学校里学到的知识直接用于工作的部分几乎没有多少。参加工作之后,我才开始真正地学习用以谋生的知识。”

这个例子让我们看到了终生学习的重要性。

我们都知道,在学校期间是培养求知心态最好的时候,也就是说,每一位在校生要把握机会多方面培养兴趣,无论是文学、艺术、科学都行,这也是一种向上的、积极的心态。除此以外,我们每个人还培养了自己学习的习惯,这包括终生学习的习惯。如果一个人在校期间既没有培养求知心态,又没有培养学习的习惯,那么他一定是在浪费时间。就算他考试考得再好,教科书背得再熟,对于以后的求职、发展也不会有太大帮助,这甚至还会成为甩不掉的思想包袱。张先生认为,学习只是一种input,如果没有经过内化(internalize)的过程,去发展出自己的思想,那不叫思考。求知心及学习习惯是两项基本能力,若没能在求学阶段及时培养,完全是虚掷光阴。至于思考能力则是更进一步的能力,如果想做些与普通人不同的事,非具备此能力不可。

事实上,普通人常挂在嘴边的“活到老,学到老”,并非我们这里所认同的终生学习,终生学习绝不能是泛泛的“活到老,学到老”,而是必需具备“有目标”、“有纪律”、“有计划”三项要素。

定目标。终生学习必须设立长期目标,也可称作终生目标,同时也要有长则几年、短则几天的短期目标。比如,某人自从出校门后,就一直待在人力资源领域,因此他所立的终生学习目标,就是要跟上人力资源领域的发展。当一个人处在技术的领域,就应该要求自己要跟上技术的最新发展,如果以后又要转往业务领域,那么他的目标就要换成要跟上本行业各项业务的发展。

有纪律。终生学习必须有纪律、花时间、严肃看待。好的终生学习,绝对会影响生活习惯。比如:一个人如果每天看书2小时,阅读的内容可以是与工作相关的资料,也有纯属兴趣的阅读,这样一来自然不热衷应酬,因为有更具乐趣的事情可做。

有计划。终身学习的最后一个要素就是要有计划,学习如果没有计划就会事倍功半。所谓的计划是先设定你的长、短期目标,你要看什么书、读什么杂志、报纸,或是要跟谁说话都要有计划。尤其是跟谁讲话一定要想清楚,因为生活习惯也跟平常接触的人具有密切关系,会决定你的交友圈,因此对要认识哪些人也要订出一个方向。

此外,回学校充电也是必要的,即使很忙,每年也应抽出一、二个星期到学校听课,即使不是正式的上课,也可多参加研讨会,一年五到十次,听的时候要严肃地做笔记,才能学到东西。

总之,学校是培养求知心、学习习惯及思考能力的地方,但从另一个角度思考,一个人并不需要进大学,更不需要进研究所才能培养出这些能力。我们常看到一些从学校半途出家的人依然能做出一番大事,而且他的思想、学问比接受正规教育的人来得好,这是因为他们拥有良好的终生学习习惯。

枕边哲理

人永远是要学习的。死的时候,才是毕业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