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古典文学荟萃(曾国藩家书)
9015600000011

第11章 致诸弟·带归度岁之资

“原文”

澄侯、温甫、子植、季洪四位老弟足下:

廿五日遣春二、维五归家,曾寄一函并谕旨、奏折二册。

廿六日水师在九江开仗获胜。陆路塔、罗之军,在江北蕲州之莲花桥大获胜仗。杀贼千余人,廿八日克复广济县城。初一日在大河埔大获胜仗,初四日在黄梅城外大获胜仗,初五日克复黄梅县城。该匪数万现屯据江岸之小池口,与九江府城相对,塔、罗之军即日追至江岸,即可水陆夹击。能将北岸扫除,然后可渡江以剿九江府城之贼,自到九江后,即可专夫由武宁以达平江、长沙。

兹由魏荫亭亲家还乡之便,付去银一百两,为家中卒岁之资,以三分计之。新屋人多,取其二以供用;老屋人少,取其一以供用。外五十两一封,以送亲族各家,即往年在京寄回之旧例也。以后我家光景略好,此项断不可缺,家中却不可过于宽裕,处此乱世,愈穷愈好。

我现在军中声名极好,所过之处,百姓爆竹焚香跪迎,送钱米猪羊来犒军者,络绎不绝。以祖宗累世之厚德,使我一人食此隆报,享此荣名,寸心兢兢,且愧且慎。现在但愿官阶不再进,虚名不再张,常葆此以无咎,即是持身守家之道。至军事之成败利钝,此关乎国家之福,吾惟力尽人事,不敢存丝毫侥幸之心。诸弟禀告堂上大人,不必悬念。

冯树堂前有信来,要功牌一百张,兹亦交荫亭带归,望澄弟专差送至宝庆,妥交树堂为要。衡州所捐之部照,已交朱峻明带去。外带照千张交郭云仙,从原奏之所指也。朱于初二日起行,江隆三亦同归,给渠钱已四十千,今年送亲族者,不必送隆三可也。余不一一。(咸丰四年十一月初七日)

“译文”

澄侯、温甫、子植、季洪四位老弟:

二十五日派春二、维五回家,曾经寄了一封信,以及谕旨奏折二册。

二十六日水师在九江开仗得胜。陆路塔罗的军队,在江北蕲州的莲花桥大获全胜。杀敌一千多人,二十八日收复广济县城。初一在大河埔大获全胜,初四日在黄梅县城外,大获全胜,初五日收复黄梅县城。敌军几万人,现屯据江岸的小池口,和九江府城相对,塔罗的军队,当日追到江岸,便可水陆夹攻。能将北岸扫除,然后可以渡江进剿九江府之敌,自到九江后,便可有专人由武宁到达平江、长沙。

因为魏荫亭家回家之便,特付去银子一百两,为家中年底的用度,分成三份。新屋人多,可取两份供他们用,老屋人少,可分一份。另外五十两,送亲戚族人各家,就是往年在京城寄钱的旧例。以后我家光景略好些,这个惯例决不可缺,家中却不可过于宽裕,因处在动乱年代,越穷越好。

我现在军队中声名极好,所过之处,百姓放爆竹焚香,跪着迎接,送钱、米、猪、羊来犒赏军队的人络绎不绝。以祖宗一代又一代积累下来的厚德,使我一个人得到丰厚的回报,享这么大的荣誉,心里真是战战兢兢,又惭愧又谨慎。现在只愿官阶不要再升,虚名不要再扩大,一直保持现状,不出过失,便是持身守家的道理。至于军事的成与败,利与不利,这关系到国家的福泽,我只能尽人事,不敢存一点侥幸心理。弟弟们请禀告堂上大人,不必挂念。

冯树堂前不久有信来,要功牌百张,现也交荫亭带回,希望澄弟派专差送到宝庆,妥善交给树堂。衡州所捐的部照,已交朱峻明带去。此外带照千张,交郭云仙,这是依照原来奏折所说的。朱于初二日起程,江隆三也同回,给他的钱已有四十千,今年给亲戚族人的钱,隆三可以不必送了。我不一一说了。(咸丰四年十一月初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