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外貌与性格--各省地人的习性及经商气质
9003400000023

第23章 其他省地人的习性(4)

到了夏天,不管男女,不分老少,一律都喝啤酒,这两年都改喝扎啤了。北京人喝啤酒,讲究抱着“扎”,驴一样豪饮,喝出北京人的气派。为此,北京人搞过隆重的啤酒节,在啤酒节表演过喝啤酒比赛,一个个喝得肚子像皮球一样滚圆,嘴角如螃蟹一样挂满白色泡沫,依然叫着阵不肯停歇。

北京人喝酒就是厉害。他们并不仅是为喝酒而喝酒,而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性情和性格。

北京人喝酒,寻常人家,最讲究聚会到家中喝酒。这一点与南方尤其与上海不同。上海人请朋友喝酒,讲究到饭店,以显示尊重与大方。北京人如果请的是真正看得起的朋友,到饭店去显得生分,只有请到家中,才把你看成是一家人。这不是北京人为了节省钱,嫌到饭店喝酒花费贵,而是一份热情与真情——北京人把家看做是最神圣之地,是向亲朋好友显示的最后一张王牌。北京人家中也不见得比上海人家显得多么宽敞,即使比上海人亭子间狭窄的住房还要拥挤,也要把朋友请到家中聚饮一番。请到家中,与请到饭店去喝酒,是北京人对朋友亲热、信任程度的一道分水岭。

北京人请朋友聚在家中喝酒,一是主妇亲自下厨,亲手烧几样下酒的菜,即使色香味赶不上饭店,却是深厚的情意。而且,那菜一定要足量的,宁肯吃不下,也不能见到碟空碗净。

北京人请朋友聚在家中喝酒,酒要备齐、备足,绝不会只拿出一样酒摆在桌上跌分。北京人会想得极其周全,白酒、果酒、啤酒,连小孩儿用以当酒的饮料,都会准备得妥当,像束手榴弹一样,先排放在桌上地上,先声夺人一般,摆出一副真正要大喝一场的阵势。

北京人请朋友聚在家中喝酒,如果家中客厅狭小,一般会将酒桌摆放在卧室,床便是座位,主人把隐私毫无顾忌地暴露在外,显示出一份浓意胜酒的情分。喝醉了,你就倒床呼呼大睡,像在自己家中一样,才让北京人舒服、熨贴。

北京人喝酒,讲究劝酒,一杯满上、饮下,再一杯紧接着满上,而且,北京人自己要以身作则,先仰脖一口灌下,热情恳切而不容置辩地让你必须饮下。北京人喝酒,喝的就是这痛快劲儿。在家中喝酒,一般不谈利害、不涉交易,如果为利害交易,就不会设在家中。因此,在北京家宴中喝酒,能喝出北京人淳朴古老的遗风,那一份快要淡去逝去的真情、友情与纯净美好,让酒穿肠而过,滋润了干枯的心田,烧热了枯萎的精神,便是喝醉了也心甘情愿。

北京人喝酒,在家中不躺倒几个,绝不鸣锣收兵,哪怕你吐脏了他家的地毯或床褥,主人也痛快淋漓,觉得这才叫喝好了酒,这才叫不把自己当外人。北京人喝酒,豪爽之中也透着狡猾,劝酒时懂得甜言蜜语诱惑、花言巧语刺激,也懂得用豪言壮语自我抒情。最后灌得大家都朦朦胧胧地醉成一片,他自己自言自语,一直到醉醺醺倒头一睡大家不言不语为止。北京人将这甜言蜜语、花言巧语、豪言壮语、自言自语、不言不语,称之为酒桌上五种境界。

北京人喝酒,讲究的是“人间路窄酒杯宽”。

北京人喝酒,讲究的是“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北京人喝酒,讲究的是冷酒伤胃、热酒伤肝、无酒伤心,最后一点尤为重要:什么酒都行,哪怕是假酒,但不能没酒。

7.陕西人的特点

秦始皇兵马俑发掘以后,天下哗然,荒荒西北高原,区区弹丸临潼,参观者将田埂踏出小路,小路扩为大道,大道纵横,网轮散射;黑白棕黄各色种类之人莫不叹其工艺之精美;英法德日等言语之首相莫不慑服始皇威仪。忽有一日,有参观者锐声叫道:“兵俑多像关中人相貌啊!”众人顿时大悟,出来看关中人民,果然酷似:大个,前额饱满,眉骨隆起,鼻阔近于嘴,腰长过于腿。众人不禁拍手叫绝。此论一传十,十传百,绘画界便有了“描关中人容,临始皇兵俑”之说。关中人对此结论,并不反感,更觉荣光,一时开店建馆,成立学术学会,创艺术报刊,皆改“陕西”为“秦”,一字竟重有千金之势。

其实陕西并不能全部称秦,古有秦川之称,是指从东部潼关始,沿黄河之东南岸,逆渭河而西行,经渭南地区华阴、华县、大荔、合阳、韩城、白水等13个县,又过咸阳地区高陵、三原、泾阳、周至、卢县、兴平等12个县,到宝鸡地区武功、扶风、岐山、凤翔、眉县、千阳等11个县。这是一个800里的黄土积壅平坦富饶的狭长谷地。自盘古以来,这里便是养人的黄土,日月经天,往来升降,穷万物之哲理,长河行地,洪纤巨细,尽万物之情态,故华岳崛地而起,当惊世界殊;故渭河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横野漫流;故白杨最多,枝叶紧凑,直而不弯;故大蒜生紫皮,辣椒吊长线,非四川能比;故黄牛大如骆驼,毛驴叫声赛雷。万事万物得受于地面辽阔之粗广,人为万物之首,必然形成向外扩张之民性,走遍800里,所见村庄,皆黄土版筑,墙高檐宽,房与房并不对称,横七竖八一任自然,但家家门前一丈二丈出路,路和路交岔,白杨高耸,黑榆遮荫,远远望去,蹲卧蓝天之下,黄土之上,鸡鸣狗咬,驴嘶马叫,人却急急行走,永远安闲,每每于清晨雾漫之时,或近黄昏夕阳腐蚀之期,有父呼儿的,有女喊娘的,必是一声“喂”者,长达数分钟,而结尾之处才极快吐出呼喊内容,彼起此伏,十里八里有呼有应。

世间有“吃五谷长大”之理,关中人却除了五谷,生命里则不能没有酒的维持。山西汾酒虽美,但他们嫌太甜;四川老窖虽香,但他们嫌太绵;贵州茅台虽淳,但劲头太后;他们最嗜好的是“西凤”。西凤酒产自凤翔柳林镇,味辣性烈,外地人一杯便可红脸,二杯就要头疼,三杯下肚,天旋地转醉为烂泥,名副其实,“三碗不过岗”啊。但关中人从乡到镇,从镇到城,农民、工人、职工、干部,大凡红事、白事、聚朋、会友,所办酒席上,必备西凤,无西凤者不为宴。喝将起来,七人八人,十人二十人,又三杯巡过,再打贯官,酒令五花八门,动作痛快豪爽。善饮者男人有之,女人亦有之,而且女人不喝便罢,喝则不可收拾,常在酒席之中杀出,横扫满座。以酒论英雄,不管地位、身分、性别、长幼,尽显天性。更有平日,有的吃菜喝酒,有的无菜而喝,有的喜静坐独饮,有的爱聚众合饮,有的可一盅一盅悠悠来,有的则大碗仰脖而尽。善饮者却绝非酒鬼,人们不疯不痴,所到之处,不尚重礼,宾主无间,坐列有序,真率为约,简素为具,行立坐卧,忘形适意。那醉烂为泥而笑骂,那为酒吵闹之无赖,此皆饮中下流,一向为酒场上不足挂齿之徒也。

关中人能饮,关中人更能吃,800里地面,县县都有传统小吃。此地生产小麦,米不多见,人也视米不能饱肚。每几省人开会,饭桌上吃白花花米饭,见狼吞虎咽者,必是南方籍人;而一边吃米饭一边啃馒头的,十个有十个是关中人民。一样的面粉,吃法百样,仅烙吃的有礼泉的石饼,以大油、鸡蛋合拌,摊饼在锅里炒焦的泾河石子之上,饼酥、干、脆,而白净色不变;有耀县油炫,面擀薄如纸,敷之油辣、葱花卷团压扁,食之油而不腻,脆而不散,又觉层层叠叠,工艺叹为观止;有乾县锅盔,那竟是一拃多厚,形如磨盘,硬如石板,用牛耳刀方可切下。若论起面食,更是千奇百怪,渭南的是乒乓面,以蘸辣醋水吃之;有长安的粘面,以拦大油、蒜泥搅匀吃之;有岐山吊面,以韧、薄、光、煎、稀、汪为特色;有兴平涎水面,数十人捞面回汤而出名;兼之武功扯面,三原削面,大荔拉面,其形不同,味不同,各领风骚。但是,关中最喜吃的,也最能吃的,却是牛羊肉泡馍。将牛羊煮熟,切成碎块,在炒勺匀匀炒过,加汤放料,汤是骨汤,色清而存味,料是生姜、大茴、辣椒、葱花、量重而味浓,再将烤饼掰成碎末倒入,滚成糊状,放香油香菜,盛粗瓷海碗。其整套做工,该粗即粗,该细即细,以土为洋,以奇反正,以丑变美。吃起来,碗比头大,馍比碗高,蹲在凳子上,直吃得咂声一片,汗流满面。南方人初见此食,大为惊骇,一是惊其野蛮,二是骇下肚难克,但吃之则香美绝妙,此饭是关中“国饭”,入秦不吃牛羊肉泡馍,犹如进京不吃北京烤鸭一样,将为人耻笑,终生遗憾。

有了吃,有了喝,经济基础一经保证,必然要产生上层建筑,于是,相对而论就要提到秦腔了。关中人讲究实在,言语也多用去声,行走也多有响动,即使理想也不非非袅袅。在他们眼中,所谓的上流阶层,所谓的幸福生活,甚至共产主义,也是喝西凤,吃泡馍,听秦腔。秦腔生净丑旦,行当齐全,悲喜正闹,内容应变,它为中华第一大剧种,早于川剧,源以豫剧,甚至汉调京腔还是从其衍变而成。走遍关中,县县都有秦腔剧团,村村都有自乐班,仅西安城内秦腔团竟达十几个。历代名流辈出,流派繁多,对台之戏常演。每逢古历正月十五、二月二、三月清明、四月过会、五月端午、六月六、七月十五、中秋八月、登高九月、十一月初(十一月一、十一月二)村村镇镇锣鼓齐鸣,粉墨登场。巴西足球大赛可以使一城轰动,关中一场精彩秦腔,却可以使十几里村庄路断人稀。相传生角任哲中在西安城演《周仁回府》,曾使南大街交通堵塞了几个小时;相传名旦郭明霞其母去车站乘车误点,大叫“我是郭明霞的娘!”火车司机竞将车停下候她;相传一秦腔迷行将死去之时,还要叫人抬床铺去戏院,看到中途会鬼使神差般翻身起坐。秦腔最宜演雄壮之剧,故大净尤受欢迎,唱得得意之处,满口啧腔,不辨学音,便满场掌如雷鸣。外地人评论秦腔是“吵架”,据说有一领导训斥部下,叫道:“再要如此,让你去看一场秦腔!”将秦腔与惩罚等同划一。“挣破腔”确实是秦腔的特点,因为一个血气方刚的壮汉,怎么能想像得到让他咿咿呀呀唱那软绵绵的细腔柔调呢?

总之,喝西凤,吃泡馍,唱秦腔,这便是关中人的形象,八百里的秦川形成了独特的风尚习俗,风尚习俗又影响到这块土地上生生息息的人民。于是乎,这是一块产生英雄和建立英雄业绩的土地,从古以来,13个封建王朝在此建都,历史上最强盛的周、秦、汉、唐,将这里的武威推到了一个极致。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这也是关中人种的伟大贡献。至今在世界上,一提起关中,谁的脑海中不浮现出一个雄壮的画面:东有潼关,西有大散关,南有武关,北有金锁关,威威乎白天红日,荡荡平渭水长行,朔风劲吹,大道扬尘,古都长安城池完整,广漠平原皇陵排列,断石残碑记、历代名胜斜埋于田埂,秦砖汉瓦散见于农舍村头常搜常有。关中大地真是中华历代兴邦立业之境,关中百姓真是中华民族刚强武威之种。

但是,世间之事是一兴一衰,唐才子王维也曾有诗:“行到穷路处,坐卧看云起”,关中正是如此。自周秦汉唐以后,这里便每况愈下,一座庄严的保存完整的世界独一无二的古城长安,便渐渐失落了它的风采。结果,封建王朝东迁北移,从此留给这里的是一群天龙地凤的陵墓,和一种民众强悍的遗风。历史发展到了今天,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五十多年,在这块土地上进行了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一批批关中儿女走到了历史的潮头,他们成为功勋昭着的将军,成了名垂青史的英雄。但是,不能不看到这块土地毕竟还落后于中华别的地区,长期以来,伟大的“长安”竞成了“保守”的代名词。曾几何时,人口拥挤的四川发达了,水旱相侵的河南发达了,长高粱大豆的辽宁发达了,贫困不堪的安徽发达了。而关中,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虽未落入龙尾,但绝无出人头地,不上不下不左不右稳稳妥妥可可怜怜地守着一个中流。究其原因,当然可以列举无数,但也正如一只雄鹰被关进笼子,日夜向往云天,但一旦放其出笼,长期有吃有喝的舒适的笼中生活,则使它翱翔的翅翼变软了,不能高飞了。关中辉煌的历史,使这块土地得以炫耀,关中祖先的勤劳、勇敢、威武、争胜,使这块土地富饶丰盛,富饶丰盛的土地却使它的子孙们滋长了一种惰性,惰性的滋长反过来又冲击着古老的风俗。一旦这种风俗彻底改变,这将是多么令人伤心可怕啊!

对于关中这块土地,改变和恢复传统的健康可行的民俗却有着其独特的意义。试看今日的关中,年老的和年轻的已经有了明显的不同,对于西凤烈酒,年轻的慢慢趋向于甜酒和啤酒。早期关中人鄙甜酒为淡水,讥啤酒为恶水,笑那是城市中有钱有闲的红男绿女们的饮料,而现在却恶其西凤太暴,一味去品甜酒、啤酒之温和。那牛羊肉泡馍,则视之为不上雅座之食品,而热衷去吃七碟子八碗的凸底盘儿炒菜,什么糖醋丸子,什么甜米羹饭,什么丝扒甜果,推说泡馍胃不好接受而以南方口味为荣。至于秦腔,更是农村观众多于县镇,县镇观众多于城区。一进戏院,台上的是满脸皱纹,台下的是皱纹满脸。此不仅是吃、喝、听、唱,而风俗渐变严重地渗透整个社会肌体,退化着关中人种的气质:女的都时兴浓涂艳抹;男的也蓄长发,窄腰身,垫高鞋底;生活节奏松散缓慢;工作效率人浮于事;市面商店多出售鱼虫花鸟;作家诗人也尽写矫柔做作甜腻浮华之章。

8.河南人的本质特征

作家贾平凹讲:在我们西安,河南人占了三分之一,占城内三个大区:莲湖,碑林,新城;新城几乎要成为河南的省城了。他们是20年代开始向这里移居的。半个世纪以来,黄河使他们得幸,也使他们受害,水的灾祸培养了他们开放型的性格,势力便随着陇海铁路向西延伸,在西安的城墙内外的空旷地上筑屋栖身了。而在这个城市居住的本地人,却是典型的保守性格,冬冬夏夏,他们总是深住在一座座对称严格的小四合院里,门口有石狮照壁,后院有花坛水井。两相建筑,对比分明。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城市的人口愈来愈多,居住的面积也愈来愈紧张,这种对比分明的建筑也愈来愈失去了界限:小四合院里,已经不是一家人、两家人了,而是十几家、几十家,门窗失去了比例,灶房占却了庭院,那门道处、花坛上,拐弯抹角的地方都成了窝,人都有了善于爬高钻低、拧左转右的灵活;而河南人呢,门前再也没有一道篱笆圈起来种葱种蒜的空地,横七竖八的住屋往一块聚集,越集越大,迅速扩张,宽一点的出路便为街了,窄一点的出路便为巷了,墙随着地势或直或圆,檐随着光线或收或出,地面上没有前途了,又向高空发展,那电线、电视天线、晾衣服麻绳,将天空分割成无数碎块,夜里星星也看得少了。于是,大千世界,同此凉热,本地人再不自夸,外地人再不自卑,秦腔和豫调相互共处,形成了西安独特的两种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