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孩子不可以
8989700000012

第12章 别让孩子误服了药品

宝宝区别不出什么是食物、药品和其他有毒物质,而他们的身体又对药物特别敏感,一旦误食,后果不堪设想,轻则出现恶心、头晕和腹泻等症状,重则影响身体发育,损害内脏器官,甚至危及生命。

28.误吃药品易中毒

每个人都会患感冒、发烧等平常的疾病,农业需要灭害虫等等,解决这些问题都离不了药。这些药如果不注意放置,很容易被小孩吃下肚去,从而发生危险。从近十几年发生的儿童误吃药的事故来看,着实不少,这不得不令人感到担忧。所以,父母在平常生活中,应将药放在小孩不容易够得着的地方,以避免悲剧的发生。

有一个叫娟娟的孩子,4岁了,爱吃零食。一天,妈妈在厨房里做饭,娟娟只好一个人玩,时间一长,感觉很没劲,于是就找食物吃。在妈妈的床头,娟娟看见一个塑料瓶,她以前看见妈妈拿起这个瓶子倒出里面的东西吃,心想一定很好吃。兴奋的她赶忙拿过瓶子倒了几颗吃了起来,觉得没啥味道,就又去玩了。过了一会儿,娟娟的肚子开始难受起来,于是喊妈妈。妈妈回来后,看见女儿把自己的减肥药吃了,出现了严重的腹泻症状。焦急的妈妈不敢耽误,连忙把娟娟送到了医院。在医生的抢救下,娟娟好了。

孩子误吃药品已成为社会的一个焦点,特别是3~6岁的孩子,由他们发生的中毒事件越来越多。因为孩子这时期的好奇心特别强,看到什么都想尝一尝,他们不能或不善于分清食物、药品以及其他有毒物质,又对各种毒物非常敏感.一旦误食,轻则出现恶心、呕吐、头昏、腹泻等症状,重则影响身体发育,损害内脏器官系统,甚至危及生命。最常见的中毒是小儿误服大人的某些药物,如镇静药、降压药、心血管扩张药、避孕药物等。

农业药品使用或保管不善易导致事故

在夏日,各种昆虫性的动物非常活跃,苍蝇、蚊子、蟑螂、跳蚤到处乱爬乱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麻烦,甚至是伤害。因此,人们多选择用杀虫剂来消灭它们。就是这个杀虫剂,既可以杀死昆虫,但有的也对人有害,其中有很多成分可以导致癌症。

孩子药品中毒后症状

孩子误吃药品后,一般有以下的中毒症状:出现胃肠道症状,如呕吐、腹痛、恶心、腹泻以及头痛、呼吸不均匀、脉搏细弱无力、面色苍白、头晕、憋气、呼吸带特殊气味、皮肤发花,轻者烦躁不安,重者甚至出现昏迷、嗜睡、抽风等危险症状。

孩子药品中毒怎么办

◎ 催吐。一旦确认孩子吃了一定数量的有毒物品,马上要做催吐,可用手指或筷子伸进口腔刺激咽部,使小儿产生咽反射而呕吐,呕吐越干净越好。最好迅速熬绿豆汤或沏淡盐水或1∶1000高锰酸钾液口服,服后再催吐,以此达到洗胃的目的。并把孩子送往医院检查,去医院时,要带呕吐物及吃进的物品做标本,以有助于医生鉴定毒物种类。

◎ 稀释排泄出去。在发现孩子误食药物后,可给他喝大量的白开水,通过利尿排毒的方法,促使已被吸收的药物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 采取对症急救。呼吸或心跳停止应立即做心肺复苏,呕吐、腹泻的要及时补液,争取时间支持孩子度过危险期,并立即送医院抢救。

出现小儿误服多与家长看管孩子不慎有关。奉劝每一个家长一定把药物放好、锁好,放到孩子拿不到的地方。在灭鼠、灭蚊蝇时所用的敌敌畏及其他药品,绝不能放在床下、桌上、窗台上,以免小儿误服。只要平时多加注意,就可避免意外的发生。对于已发生误服药物的情况,最好先查清所吞药品的药名、性质、剂量,给予适当的催吐剂,如误服碘酒等应选米汤,误服强碱药物应选食醋、橘子汁等中和。然后,带上药瓶,赶快将孩子送往医院及时处理,以避免延误而导致不幸发生。

家长如何放置药品

儿童药物中毒或误服药品的情况时有发生,而且有相当比例是由于家长的粗心或意外行为所致。这是因为,许多药品的色彩、形状以及甜味的糖衣对不懂事的孩子来说,都是一种极大的诱惑。因此,为避免儿童药物中毒,家长应及早采取预防措施。

◎ 家长应把药品放在孩子看不到也拿不到的地方。家长要妥善保管好各类药品,尽量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甚至是孩子看不到的地方,以彻底断了孩子的好奇心。父母最好把药品锁起来,平时也要教孩子认识一些常见的药品,减少误食的可能性。

◎ 药品放置时,不可混淆。药品不可和其他物品混放在一起,而且不能放在杯子或其他容易拿取的容器内。

◎ 应保持药品完整的外包装。散装药品应装于瓶内,贴上标签,使用时需对照标签。否则,即使是大人也容易误吃误喝。

◎ 定期清理过期药品。过期的药物不可丢弃在垃圾桶中,而应该倒入水沟或厕所中,这样可以预防孩子捡食。

◎ 吃药时应避着孩子。孩子模仿力强,最容易模仿大人的动作,家长应避免在孩子面前吃药。

◎ 不要糊弄孩子。平时吃药时,不要骗孩子,而有的家长骗孩子自己吃的是糖果。而家长不在的时候,孩子时时想着这样的“糖果”吃。

29.别让毒害老鼠的食物害了孩子

年幼的孩子不知老鼠药的危害,常常误吃掺有老鼠的食物而导致中毒。特别是5岁以下的孩子,由于认知事物的能力很有限,在日常生活中最容易发生意外服药的伤害。其实,这种事情的发生,客观与我们大人有很大关系,如果能想到家里有低龄人群,就不应该把老鼠药或其他掺了老鼠药的食物乱丢乱放,家长应把隐患消灭在源头。

一天晚上,理发店的赵某上厕所时,发现装着一袋小饼干和一瓶“汇源鲜果饮”饮料的塑料袋挂在门上,以为是别人放在那里忘了拿走,就拿回屋里放了起来。第二天,好朋友家的孩子小亮来了,要喝“汇源鲜果饮”,赵某于是就拧开盖倒了两杯给他。而小亮的母亲怕孩子喝多了对胃不好,后来就不再让他喝了,领着孩子回了家。后来,赵某听说小亮中毒去了医院。

孩子在医院经过抢救,但还是没有活下来。后来,当地民警经过对小亮的胃、心血、呕吐物、生前吃剩的西瓜和猪尾巴、喝剩的饮料和喝饮料用过的杯子送到公安部门做物证鉴定,最后一致认定孩子是由于氟乙酰胺鼠药中毒死亡。

孩子万一误食鼠药怎么办

家长一旦发现误食了可疑会中毒的毒物或食物,在送医院之前家长可先用手指刺激咽喉部,使滞留的胃内的毒物尽快呕吐出来,以减少毒物的吸收。高超的医术有时虽然可以挽救孩子的性命,但弥补不了孩子所经受的痛苦。

如何预防孩子误吃药品

意外伤害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因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防卫意识。虽然多数家长经常担心孩子的安全问题,但对于某些能够引起意外伤害的家庭环境因素却不够注意,有近1/3的人不注意保管好家里的药品,放在孩子能拿到的地方,他们想不到由此可能会导致孩子药物中毒。由此可见,对家长及孩子进行预防意外伤害的教育已迫在眉睫。

爸爸妈妈们必须明白,意外伤害是一组疾病,有它自身的发生规律和危险因素。与一般疾病不一样的是,意外伤害完全可以预防。意外伤害处理的宗旨就是:预防第一,抢救及时,正确处理。

由于幼儿生性好动,好奇心强,缺少生活经验,不知道危险,综合判断力差,所以特别容易发生意外事故。即使稍大一些的孩子也不懂事、不懂得保护自己,那我们成年人则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不给孩子造成存有隐患的环境。因此,家长对孩子的这些想法应做到心里有数,为了孩子岁岁平安,除了要增强自己的安全意识,还要让孩子认识到周围环境中潜在的危险,提高孩子对危险的预见性和自我保护技能,不仅可以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生命质量。

30.小孩不要吃用于滋补的食品

家长重视孩子的健康成长的初衷是好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儿童的营养应主要从日常生活中的一日三餐中获得,其实只要保证了人体自然需要,身体就能得到良好的发育。儿童营养专家认为,孩子在一般情况下无需滋补。

不同的滋补食品针对不同的人群

一些强化食品有很好的滋补作用,但它的对象是那些3岁以下还不能正常进食及没有足够户外锻炼机会的宝宝。而绝大部分宝宝则不需要这样的食品。强化食品的目的是把宝宝容易缺乏的几种营养素加到食品中,制成新食品,改善和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使它更适合各年龄段儿童的生长发育需要。因此,家长在购买食品前,应注意不同年龄层宝宝的需要,其次注意营养素强化种类和强化量,超出儿童生理摄取量会引起中毒,没有达到所需强化量,则没有预防或治疗营养缺乏病的作用。

如何注意孩子的饮食

◎ 少补零食。对于正常发育的儿童,要少吃零食,平时也不要让儿童吃大量的巧克力、甜食品、冷饮。更不许让零食代替正餐,也不许用各种饮料代替牛奶和白开水,最适合孩子喝的“饮料”是白开水和自制的新鲜果汁。

◎ 少吃成人补品。父母出于爱孩子的目的,常把自己的补品给孩子吃。这是不正确的,哪里是爱孩子,其实在伤害孩子。

◎ 少吃有添加剂的加工食品,比如果冻、可乐饮料、方便面、咸鱼、罐头、泡泡糖等食品加入了防腐剂、色素、甜味剂等,这些添加剂会对孩子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一定的伤害。

◎ 父母吃滋补食品要避着孩子。孩子占有食物的欲望强烈,常常比较馋,吃滋补食品应避开孩子,以免他们偷吃,损害孩子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