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家庭家居危难自救:城市应急手册
8989200000031

第31章 疾病与外伤急救 (2)

1.出血先清洗再包扎。对大量出血的患者,宜首先采取止血方法;对切割伤、刺伤等小伤口,若能挤出少量血液则能排出细菌和尘垢;对伤口宜用清洁的水洗净,对无法彻底清洁的伤口,须用清洁的布覆盖其表面,不可直接用棉花、卫生纸覆盖。

2.割伤分深浅定方法。浅的伤口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冲洗拭干后,以碘酊与酒精消毒、止血,或以“好得快”喷雾剂喷伤口,然后包扎,一般多能较快痊愈。对较小伤口贴上创可贴即可。较深的伤口,应立即压迫止血,宜速到医院行清创术,视伤情缝合修补。

3.刺伤要注意挑出异物。这样的情况应该先将伤口消毒干净,用经灭菌过的针及镊子将异物取出,再将伤口消毒后包扎。异物留在体内易化脓感染,对伤口小、出血少者,宜在伤口挤压出一些血液,指甲的刺伤不易处理,可先将指甲剪成V形口,将刺拔出或到医院处理。

包扎止血法

适用于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出血。包扎所用的材料是纱布、绷带、弹性绷带,干净的棉布或用棉织品做成的衬垫。包扎的原则是先盖后包,力度适中。先盖后包,即先用消毒纱布垫敷于伤口,放上敷料[棉团、纱布卷、毛巾等折成的衬垫],然后再用绷带或三角巾包扎。力度适中指的是包扎后应止血有效,检查远端的动脉还在搏动;包扎过松,止血无效;包扎过紧,会造成远端组织缺血缺氧坏死。

加垫屈肢止血法

在上肢或小腿部位出血,在没有骨折和关节损伤时,可采用屈肢加垫止血。如上臂出血,可用一定硬度、大小适宜的垫子放在腋窝,上臂紧贴胸侧,用三角巾、绷带或腰带固定胸部;如前臂或小腿出血,可在肘窝或窝加垫屈肢固定。

填塞止血法

用于腋窝、肩、口鼻或其他盲管伤和组织缺损处的填塞止血法,是用棉织品将出血的空腔或组织缺损处紧紧填塞,直至止住出血。填实后,伤口外侧盖上敷料后再加压包扎,达到止血目的。此方法的危险在于用压力将棉织品填塞结实可能造成局部组织损伤,同时又将外面的脏东西带入体内造成感染,尤其是厌氧菌感染常引发破伤风或气性坏疽。所以,除非必要时,尽量不采用此法。

止血带止血法

通常用于手术时,或是四肢较大动脉的出血,或用其他方法不能止血或伤肢损伤无法再复原时。此法控制肢体出血是有效的,但可能造成神经和肌肉的损伤,也会因肢体缺血引起全身性并发症,不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要使用此法。

止血带的捆扎方法:

常用的止血带是三尺左右长的橡皮管,上肢结扎于上臂上1/3处,下肢结扎于大腿的中部。结扎时应先将伤肢抬高,缠绕部位垫上敷料或毛巾等软织物,将止血带适当拉长,绕肢体两周,在外侧打结固定。

使用止血带的注意事项:

1.止血带不要直接与皮肤接触,要用棉织品做衬垫。

2.上止血带松紧要合适,在保证止血后远端不再大量出血的前提下,越松越好。

3.止血带要定时放松,每40分钟—50分钟松解一次,松解时要用手进行指压止血2分钟—3分钟,然后再次扎紧止血带。

4.做好明显标记,记录上止血带的时间,并告诉接替人员。上止血带总的时间不要超过2小时—3小时。

指压止血法

指压止血法,在伤口的上方,即近心端,找到跳动的血管,用手指紧紧压住,阻断运血来源,以达到止血目的。这是紧急的临时止血法,与此同时,应准备材料换用其他止血方法。而且,指压止血法只适用于头面颈部及四肢的动脉出血急救,注意压迫时间不能过长。

1.面部出血:用拇指压迫下颌角与颏结节之间的面动脉。

2.前头部出血:压迫耳前下颌关节上方的颞动脉。

3.后头部出血:压住耳后突起下面稍外侧的耳后动脉。

4.腋窝和肩部出血:在锁骨上凹、胸锁乳突肌外缘向下内后方,对准第一肋骨,压住锁骨下动脉。

5.前臂出血:在上臂肱二头肌内侧沟处,施以压力,将肱动脉压于肱骨上。

6.手掌和手背出血:在腕关节内,即我们通常按脉搏的地方,按到跳动的桡动脉压住。

7.手指出血:用健侧的手指,使劲捏住伤手的手指根部,即可止血。

8.大腿出血:屈起大腿,使肌肉放松,用大拇指压住股动脉之压点[在大腿根部的腹股沟中点],用力向后压,为增强压力,另一手的拇指可重叠压上。

9.足部出血:在踝关节下侧,足背跳动的地方,用手指紧紧压住。

另外,可用干净纱布或其他布类物品直接按在出血区,压迫伤口,也能有效地止血。

骨折

发现骨折后,如果能及时采取正确的方法固定断肢,可减少伤员的疼痛及周围组织继续损伤,同时也便于伤员的搬运和转送。急救现场可就地取材,如木棍、板条、树枝、手杖或硬纸板等都可作为固定器材。

在固定骨折位置的时候,要在木板和身体的空隙处放入毛巾之类的柔软物,用来填充空隙,更好地固定。

骨折的判断

1.剧烈的疼痛:由于骨折处的尖端刺伤周围组织的血管、神经,活动时骨折局部剧烈疼痛,并有明显压痛、肿胀。

2.畸形:骨折部位在肌肉的作用下,形态改变,如成角、旋转、肢体缩短等。

3.骨摩擦音及骨摩擦感:骨折断端相互碰触时出现的声音和感觉。严禁有意去做此项检查。

4.功能障碍:骨的支撑、运动、保护等功能受到影响或完全丧失。

肱骨[上臂]骨折固定法

夹板固定法:用两块夹板分别放在上臂内外两侧[如果只有一块夹板,则放在上臂外侧],用绷带或三角巾等将上下两端固定。肘关节屈曲90度,前臂用小悬臂带悬吊。

无夹板固定法:将三角巾折叠成10厘米—15厘米宽的条带,其中央正对骨折处,将上臂固定在躯干上,于对侧腋下打结。屈肘90度,再用小悬臂带将前臂悬吊于胸前。

尺、桡骨[前臂]骨折固定法

夹板固定法:用两块长度超过肘关节至手心的夹板分别放在前臂的内外侧[只有一块夹板,则放在前臂外侧],并在手心放好衬垫,让伤员握好,以使腕关节稍向背屈,再固定夹板上下两端。屈肘90度,用大悬臂带悬吊,手略高于肘。

无夹板固定法:用大悬臂带将骨折的前臂悬吊于胸前,手略高于肘。再用一条三角巾将上臂带一起固定于胸部,在健侧腋下打结。

锁骨一侧骨折时,用大悬臂带即可。如果两侧均折断,就需要用丁字形板贴在患者背后,之后用绷带在两肩和腰部扎紧。

股骨[大腿]骨折固定法

夹板固定法:伤员仰卧,伤腿伸直。用两块夹板[内侧夹板长度为上至大腿根部,下过足跟;外侧夹板长度为上至腋窝,下过足跟]分别放在伤腿内外两侧[只有一块夹板则放在伤腿外侧],并将健肢靠近伤肢,使双下肢并列,两足对齐。关节处及空隙部位均放置衬垫[折叠的毛毯或衣物都很理想],用5条—7条三角巾或布带先将骨折部位的上下两端固定,然后分别固定腋下、腰部、膝、踝等处。足部用三角中“8”字固定,使足部与小腿呈直角。

无夹板固定法:伤员仰卧,伤腿伸直,健肢靠近伤肢,双下肢并列,两足对齐。在关节处与空隙部位之间放置衬垫,用5条—7条三角中或布条将两腿固定在一起[先固定骨折部位的上、下两端]。足部用三角巾“8”字固定,使足部与小腿呈直角。

脊柱骨折固定法

不得轻易搬动伤员。严禁一人抱头,另一个人抬脚等不协调的动作。如伤员俯卧位时,可用“工”字夹板固定,将两横板压住竖板分别横放于两肩上及腰骶部,在脊柱的凹凸部位放置衬垫,先用三角巾或布带固定两肩,再固定腰骶部。现场处理原则是,背部受到剧烈的外伤,有颈、胸、腰椎骨折者,绝不能试扶着让病人做一些活动,以此“判断”有无损伤,一定要就地固定。

其他部位骨折固定法

1.膝部骨折。

如果伤腿僵直,将夹板置于腿后。膝部加垫,如果有条件,用冰块冷敷膝部。如果伤腿弯曲,不要强行拉直;可将双腿并拢,腿之间加垫,绷带扎牢。

2.小腿骨折。

从膝上部开始固定夹板。或者在双腿间加垫、捆绑。

3.足部或踝部骨折。

通常不用夹板,抬高足部以减缓肿胀。用枕垫或折叠毛毯包裹踝部及足。踝部以上绑扎两圈,足部绑扎一圈。另外,如果没出现伤口,可以不必脱鞋,以提供固定作用。

重骨折临时固定的注意事项

1.如为开放性骨折,必须先止血、再包扎,最后再进行骨折固定,此顺序绝不可颠倒。

2.下肢或脊柱骨折,应就地固定,尽量不要移动伤员。

3.四肢骨折固定时,应先固定骨折的近端,后固定骨折的远端。如固定顺序相反,可导致骨折再度移位。夹板必须扶托整个伤肢,骨折上下两端的关节均必须固定住。绷带、三角巾不要绑扎在骨折处。

4.夹板等固定材料不能与皮肤直接接触,要用棉垫、衣物等柔软物垫好,尤其骨突部位及夹板两端更要垫好。

5.固定四肢骨折时应露出指[趾]端,以随时观察血液循环情况,如有苍白、紫绀、发冷、麻木等表现,应立服松开重新固定,以免造成肢体缺血、坏死。

6.夹板尽量选择平直和有一定韧性的。厚实的树皮用衬衣包裹也是比较好的选择,坚韧,质轻,容易塑型。当然,固定是第一要务,切不可为了寻找较好的夹板而耽误第一处置时间。

7.学会利用手头的装备,比带更齐全的装备更重要。

崴脚

崴脚,是人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医学上称做“足踝扭伤”。出现扭伤后,由于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甚至关节囊被拉扯撕裂,所以会出现疼痛、肿胀的状况。

崴脚后的应急措施

1.休息。立刻停止行走,尽快找个平稳的地方坐下来,最好借助可充做拐杖的支撑物,至少在24小时—48小时内,不要让受伤的踝关节承受重量。

2.冷敷。冷敷能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控制伤势发展,起到止血、消肿、镇痛的作用。最初的48小时内,可以用冰袋或冷毛巾每小时冷敷10分钟。记得要在皮肤和冷敷包之间放一块湿布,同时观察局部皮肤颜色,出现发紫、麻木时立即停用。

3.抬高患脚。坐下或躺着休息时,用枕头或背包抬高受伤的脚,这样可以促进静脉回流,加快血液、淋巴液循环,不会淤积在血管破损的地方,从而减轻局部肿胀和疼痛。

4.用药。止血:刚受伤时,可以用“好得快”喷在伤处,同时服云南白药胶囊。镇痛:服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可以舒缓发炎或疼痛。活血散瘀:48小时以后,出血停止,肿胀也稳定了,可以外敷五虎丹、内服活血止痛散等散瘀。也可用花椒、姜、盐加水煎煮后浸泡受伤的地方。

5.适当活动。受伤最初两天,最好不要活动。等到肿胀和疼痛逐渐减轻时,就应该增加一些柔和的运动,例如抬高腿时,做足部前伸、后屈、左右伸展、顺逆时针旋转的活动,以帮助局部肿胀的吸收。

刚崴脚时不要热敷

刚受伤时不要热敷,以免扩张血管,增加出血量。当疼痛和肿胀趋于稳定,放低患脚时感觉不太胀,伤处皮肤的温度恢复正常,一般是在48小时之后,出血停止了,可以使用热敷帮助消散瘀血。如果受伤后的30分钟内出现明显肿胀,或经过48小时的在家治疗,肿胀情况没有改善,就应该去医院了。

鼻出血

一般人大多有过鼻出血的经历。尤其是在秋季,由于空气干燥和气候变化,更是鼻出血的高发季节。当鼻腔过于干燥时,里面的毛细血管就会破裂,导致流血。另外当人的气血上升,特别是肺气较热时,人也易流鼻血。

鼻出血常见的原因

1.局部原因:外伤、鼻黏膜溃疡、糜烂、鼻及鼻窦的急性感染、肿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