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长虹,山西盂县路家村镇西沟村人,1898年出生在一个世代以耕读为本的小康之家。他是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过相当影响的文学社团“狂飙社”的主将。是山西一位较早结识鲁迅,并在鲁迅直接培养下成长起来的进步作家。1924年至1929年间先后在太原、北京、上海等地,发起并组织“狂飙运动”,创办《狂飙》、《弦上》、《长虹周刊》等多种进步刊物,并作为鲁迅倡导组织的“莽原社”的重要成员,鼎力协助鲁迅编撰《莽原》,被鲁迅誉为“奔走最力者”,在推动新文学运动发展上起过积极的作用。1930年至1937年间,为了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曾先后到日德法英意等国,对其政治文化经济,进行多方面实地考察,对行为主义心理学、俄国文化以及马克思主义学说,进行探索研究。抗战爆发后,他即返回国,先在武汉重庆,从事抗日救亡运动。1941年初,徒步到延安,参加革命工作。1946年春,到东北解放区……
高长虹文学创作生涯前后长达20多年,是一位杰出的诗人、现代作家。在20年代我国文坛上是一位有相当影响的人物,对中国文学和文化事业做出过相当贡献。迄今流传于世的约170多万字的文学作品,有散文、小说、诗歌等,他写的杂文更有特色。这些都是留给我们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高长虹一生,是积极追求民主自由文明进步、追求光明与理想的一生。他积极支持他的弟弟和朋友加入共产党,参加革命,鼓励朋友翻译《共产党宣言》。
1938年回国后,参加抗日战争,写了大量政论、杂文和诗歌,最后一部诗集命名为《延安集》。他不愧是一位爱憎分明的爱国主义者。
高长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怪杰”。从小博览诗书,聪慧过人,对旧事物,很有反抗精神,对新事物热情追求。他和山西早期共产党人高君宇等都有交往。
他的性格孤僻古怪,自恃有才,独来独往,我行我素,有时表现出自我意识冲动的狂和傲。这正是他与鲁迅反目的主要原因,也是他离开延安,脱离革命文艺营垒的主要原由,也是被历史淹没而导致悲剧人物的主观根源。但他的思想是他自己的,他有自己的独特思维,这点是最难能可贵的。
后来人对高长虹这样一位现代文坛“怪杰”的评说,可谓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有的说他是山西才子、狂飙主将,把他比作一股狂飙,一道彩虹,把他比作彗星式的人;但也有人说他是,孤傲不群,唯我独尊,自命不凡,说他是极端个人主义者,无政府(安那其主义)主义者,自由主义者;还有人说他是“尼采式的超人”,甚至称他为“疯子”。高长虹自己曾说,“我希望有一个尼采、托尔斯泰、拿破仑综合的人”《睡觉之前》;还有人说他受哥德、巴枯宁、尼采影响,是“激进派”,是非理性主义者。姚青苗先生把高长虹比喻为五台山的“孤魂野神”……
其实,高长虹生前未必是“界画分明的白日”,死后却是“浑融的夜”,在夜色里,一切相形的轮廓都朦胧了。其实,朦胧是美的修饰,很自然的修饰。俞平伯先生说过,“恐怕再没有比身后之名渺茫的了”。诚然,文学所投射的影子,从来就是朦胧的。我们对文学作品原创者的心性与思想,只能多半是体察、揣摸、领悟。解读研究高长虹,也只能在朦胧中隐约可见其身影。正如董大中先生为《高长虹研究论文集》写的“序”中说的那样,“我在朦胧中,看到一个人影,他是高长虹……他习惯于一个人在人迹罕到的山间小径,或者从未到过的穷乡僻壤,踽踽独行。他不需要向导,他自己就是向导。”正如高长虹在《给反抗者》一文中写的那样:“你不曾因为无人同行,而停止过自己所应走的路。”
《一道闪烁着绚烂亮光的长虹》这本书,也只能是在朦胧中探索,隐约中体悟,给读者不会有什么明朗清晰思想启示的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