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垂钓日记
8979200000046

第46章 浮山,又浮于水

2011.10.16(周日)

自今年去浮山县那个小水库垂钓了两次鱼,那里便像梦影,时常萦绕在眼前。那山水的原始、古朴、天然的风貌和幽静的环境像画一般,如诗一样,又宛若悠扬仙曲。

我与小孙、阿男早7点就到了壑底的水库。我们轻声悄步地走近水边,环顾一番,便开始修整钓位准备施钓。水边的草丛中树林里,水鸟野鸭惊得扑棱着翅膀贴着水面游去或从空中飞向远处,对岸的野鸡也嘀咕嘀咕地喧闹起来,几只细长尾翼的红嘴山喜鹊一整天里贴着山腰和树梢飞来飞去,展示着蓝灰的羽衣。当我们挂饵抛出竿时,太阳懒得还没爬上山峦,水面一层厚雾飘荡,山形树影扑朔迷离,若浮水中。

我忽然有所联想,便问陪我们到壑底的杨村长,浮山县因何而得名?回答,正因此地山似漂浮而得名。相传尧当年建都平阳,即今日的临汾市,东依巍巍太岳,西临滔滔黄河,中部是广阔的河谷平原,汾河干流相临纵横南北。尧舜时期,黄水泛滥,洪水横流。尧王乘船向平阳东北方向视察水情,寻避水之地,行驶此处,船在滔水颠浮。尧见前方山形若浮,水高山高,水低山低,便问随从,前方那浮于云水之山为何处,众随从无一能答。大水退去之后,此地故命名为浮山。

而此时垂钓这山水间,阳光开始照射,山坳里半晴半朗,对面背阴山水间,层雾相隔,山恰似浮于水中。

秋雨连绵,水涨得有半米之多。我的4.5米钓竿,钓点水深超过三米多。阿男在西侧土坝处,水面早见到阳光,比我们也早开了竿,当他钓上三尾鱼后,我的浮漂开始有了动作,钓起一尾二两多的银白的野生鲫鱼,此后,鱼漂或沉或浮,鱼儿频频上钩,多是二三两的野鲫,有时还会中双尾。我叫远处动静不多的小孙将钓位迁移在我西侧的拐角处,小孙5.3米的钓竿,连连拉起野生的小鲤鱼。一天中,我连了几次竿,又歇了几阵“口”,钓获野鲫至少也有六七十尾。

一日里,静心养神,气息平和,盯着水面浮漂,看着水中山移,悠悠然,钓水边,垂伦心境。日照当空,微风开始荡漾水面,荡得神清气爽,山浮我心不浮,风吹漂乱我心淡定,垂伦中我已醉心于这片世外桃源。

下午不到5点,太阳就开始坠向西南的山顶,金灿灿的霞光将山巅染上厚重的金黄,将秋林山谷涂上绚丽色彩。红色、白色、蓝色、黄色和各色的野花,朝阳绽开,迎风舞艳。

鸟雀载歌归巢,杨村长开着皮卡车接我们上了垣梁,返回前,再次俯瞰沟壑底:眼前展开一卷画,画中藏着一首诗,诗里吟出一支曲。

山坳托着平静的水面,上空蒙上淡淡蓝色的雾纱,山浮于水,山水里穿透出神秘的朦胧。林木依然茂密,芜草渐已凄衰。幽邃壑谷垂伦,我淡定,胸中释然,心间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