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垂钓日记
8979200000041

第41章 夏钓清潭

2011.7.10(周日)

7月9日下午3点多

向浮山县城边三岔口的西南方向驶去几公里后,便进入了一片旷野,车载导航除显示了一下小郭村外就再无任何标识。油路变成土路,土路渐渐也没有了,车,顺着茫茫田野间车辙印的小径行驶。最后,连小径也没有了。在小郭村杨村长的引导下,我们在荆棘草丛中继续向前行进。车,仿佛从原野走进了荒漠,继而,一望无际的旷野忽然间走到了尽头似的,还算平缓的垣地前出现了一片沟壑,陡峭崖壁,植被树林愈来愈茂密。我紧握方向盘,小心翼翼地沿着三四十度坡度的、七拐八弯的山谷隙间向沟壑底行进。终于,“路”走到了真正的尽头。

眼前豁然一亮,谷间现出一汪潭水。

这就是我们的目的地,一个没有名字的水库。

上午8点从太原出发,三个小时,二百四十多公里的车程,我、阿男、老梁和临汾的钓友小琳、老闫、指郑相聚县城吃了午饭后,开始从喧闹的城里走进这荒无人烟的原始沟壑,脑子里立即空了一切,满眼里染透原始的绿色,耳畔充斥着野鸡和山雀的叫声,扑鼻而来的黄土纯净醇香的气息让人醉了……停好车后,我们纷纷搬出钓具,便顺着杨村长手指的沟底的水库方向奔去。

心,早已飞向那潭清波。

但,这哪里是想象中的水库,分明沟壑环抱的一汪碧水,一片原生态的渊源潭水。杨村长介绍说,这水来自地下的泉和沟壑汇集的雨水,水面虽几百亩,但深处却有七八米深,方圆数十平方公里荒无人烟,水里的鱼自然是最天然最野生的。

杨村长走后,我在一片原始的小树林下选定钓位,先将昨晚在家蒸好的豆粕小麦玉米糁并加药酒发好的基础料取出,与泡开的颗粒饲料等混匀,开好一大盆钓饵,分给其他钓友,然后拿出4.5米的竿在两米五六处找到水深,挂上饵试调。我下第二竿时浮漂就出现了讯号,钓起一尾二两多的白净的鲫鱼,时间大概是下午4点左右。此时,正是开始上鱼的时机,我抓紧挂饵抛竿,一来就赶上连竿。上了四五尾后,抛出的浮漂不往起竖,我抖腕扬竿,拽起了一条截口吞钩的足有二两重的大白鲦。此后,顿口小鲤鱼,送漂小鲫鱼,洋洋洒洒一个多小时,估计至少上了三四十尾。

阿男的钓位似乎也不错,频频扬竿;老闫在相距百米的小树林下持竿,悠闲“打坐”;指郑在离我不远的山坡树下乘凉,用粗线大钩专候着大鱼。我转身看着指郑那番原生态赤裸“装束”,心想,这形象倒与见不到人烟的原生态环境相辅相成。这时,我才感到,这天气确实很热,四面环山的水面平静如镜,没有一丝风,身上早已是涔涔汗水了。忽而,我又发现,老梁和小琳早不见了踪影,肯定是钻进哪片密林丛中避暑去了。

几次,我想跳进水中畅游一回,无奈,鱼口频频,而且钓起的多是二三两的野生鲫鱼,还有四五竿双尾。

黄昏时,身后和对面林中的野鸡和鸟雀的叫声更加活跃起来,我一边垂竿,一边观察着托着长长斑斓尾翼的雄性野鸡在山坡和树杈间与短尾灰衣的雌鸡嬉闹,还有许多叫不上名字的雀鸟飞来窜去地欢啄。在原生态的渊源谷间,伴着鸟啼虫鸣弹奏出的原生态的乐声垂钓,让人陶醉在梦乡一般。

细微的风吹起,丝丝凉意刚令人感到些惬意,草丛中的小蚊虫就开始围着人叮咬起来。阿男大呼小叫不停地咒骂着,这时,我才发现我的胳膊上也被攻破了几个“山包”。

估计我的钓获已经上了一百多尾了。我和阿男商量着,把鱼护留在水里,第二天早些来接着钓。

7月10日凌晨5点前

天亮前,我和阿男、老梁就到了沟底。老梁帮我们把钓具搬到钓点,因早晨的蚊子攻击更凶猛,他干脆钻进车里睡回头觉了。

小琳昨晚有事赶回了临汾。原本想让老闫和指郑睡到自然醒再来,我们4点多就悄悄动了身,没想正当我和阿男组装钓具时,他俩后脚跟着就到了,嘴里还向我们唠叨着,虽然他们钓技不行,但起早的精神还是不差的。

黎明的曙光,伴着鸟儿离巢远去的晨歌渐渐淡远。山形树影倒映渊潭,清潭映照身影,思绪仿佛融在碧水之中——这一汪甘醇的清潭中。依山傍水,挥竿神游,今年来,不易得来的这次垂钓,一尾尾银白的小鲫,一尾尾金黄的小鲤,终于忘我尽情,身心得到一次彻底放松。眼前,那一片山,一株树,一叶草与一泓清水都透着悠然野趣。

快晌午时,山谷间空气似乎凝住了,沟壑里没有一丝风,树梢枝条纹丝不动,几十只小燕贴着水面飞来掠去。雨前气压骤然降低,鱼口渐稀。

按约定,钓至中午,我们开始收竿。当我从水中拉起渔护时,才感吃力,估计总获有三四百条,四五十斤。阿男战绩也不错,估计尾数也近二百,老闫一上午钓起三四十尾,指郑昨天下午和今天上午分别实现目标鱼,共钓起两尾一斤半的“大鱼”。

老梁端着相机让我们欣赏抓拍的远岸伫立的野鹤。

满载喜悦,依依不舍地zz离开原始的沟壑清潭,又要面对现实的世界,心底却坦然了。

车,爬上了沟壑山垣,驶出了旷野小径,驶上了县级公路,驶上了高速公路。

路,愈来愈平坦,愈走愈宽广。

神清气爽,心里自豪地唱起,我们从远古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