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给孩子读的心理学:爸爸妈妈送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
8976200000029

第29章 我要赢,也不怕输——竞争心理学(1)

(一)鲶鱼效应:竞争帮助我们提高

竞争可以激发人们内在的活力,因此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积极的竞争意识,毫无畏惧地投入到竞争的环境中去,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为将来在社会竞争中能立于不败之地。

沙丁鱼的故事很久以前,以捕鱼为生的挪威人,在深海区发现了大量的沙丁鱼。他们非常高兴,因为沙丁鱼一直能卖个好价钱。可是,他们却碰到了一个难题,就是沙丁鱼还没等运到岸上,就都已经口吐白沫,肚皮朝天了。渔民们想了无数的办法,想让沙丁鱼活着上岸,但都失败了。

有一天,一个渔民无意中在放沙丁鱼的槽中放了几条鲶鱼,结果,沙丁鱼都活着上岸了。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鲶鱼是沙丁鱼的天敌,当鱼槽里同时放有沙丁鱼和鲶鱼时,鲶鱼出于天性会不断地追逐沙丁鱼。在鲶鱼的追逐下,沙丁鱼拼命游动,激发了其内部的活力,从而活了下来。

无独有偶,日本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据说是日本孩子懂事后父母讲给他听的第一个故事:

日本的北海道盛产一种味道珍奇的鳗鱼,海边渔村的许多渔民都以捕捞鳗鱼为生。鳗鱼的生命非常脆弱,只要一离开深海区,要不了半天就会全部死亡。

但是,有一位老渔民却非常幸运,他捕捞到的鳗鱼在返回岸边后仍然是活蹦乱跳的。人们都感到纳闷,他的船、船上的装备以及装鱼的鱼舱,都没有什么不同呀,为什么他的鳗鱼能一直活蹦乱跳的呢?

由于鲜活的鳗鱼要比冷冻的鳗鱼贵出一倍,所以没几年工夫,老渔民一家便成了远近闻名的富翁。周围的渔民做着同样的事情,却一直只能维持简单的温饱。

直到有一天,这个渔民身染重病不能出海捕鱼了,他才把秘密告诉了他的儿子。原来,鳗鱼不死的秘诀,就是在整仓的鳗鱼中,放进几条狗鱼。

鳗鱼与狗鱼非但不是同类,还是出了名的死对头。几条势单力薄的狗鱼遇到成仓的对手,便惊慌地在鳗鱼堆里四处乱窜,这样一来,一仓死气沉沉的鳗鱼被全部激活了。

这就是“鲶鱼效应”的由来,“鲶鱼效应”告诉我们,竞争可以激活人们内在的活力。在孩子的成长中同样如此,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积极的竞争意识,勇于接受各种挑战,只有在挑战中,生命才会充满生机和希望。

成长加油站109:培养自己的雄心(1)列举出你的目标。拿出纸和笔,将你人生所想要做的事,想要得到的全部列举出来,不管是否能够实现能够得到,都一一列出。

(2)在你列举的愿望后面,按照你想实现的程度,将最想实现的排在第一位,次想实现的排在第二位,以此类推,一一给每个愿望编号。

(3)每天早、中、晚三次大声念出自己的这些愿望,每念一次,就要在心里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实现这些目标。经过反复的念出,这些目标就会深入你的潜意识,并不断的得到强化和训练,成为你思想意识中最强烈的一部分。

(4)以自己最想实现的目标为目标,再分解为各个依次递进实现的小目标,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实现。当第一个目标实现后,再一一按照顺序实现后面的目标。

培养自己的竞争意识当今社会的竞争异常激烈,要想在未来的社会中生存,就必须有足够的竞争意识,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各项技能。作为学生,我们不要被暂时的安逸所迷惑,也许安逸的表面掩盖了许多我们不曾注意到的小问题。

客观规律表明,危机的存在是必然的,且危机的来临是无声无息的。这就要求我们时刻保持高度的危机感与紧迫感,变压力为动力,不断变革,不断创新,不断提升“猎食”的技能,以便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在辽阔的非洲大草原上,当黎明的曙光刚刚划破夜空,动物们就开始奔跑了。

羚羊妈妈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须跑得更快一点,更快一点,如果你跑不过最快的狮子,就可能被它们吃掉!”于是,小羚羊起身就跑,向着太阳飞奔而去。

在另一个场地上,狮子妈妈也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须跑得更快一点,更快一点,如果你跑不过最慢的羚羊,就可能会活活饿死。”于是,小狮子起身就跑,也向着太阳飞奔而去。

这就是大自然的法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在刚出生时,每个婴儿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但随着环境和事物的不断变化,婴儿在成长的过程中,有的会变成“狮子”,有的会变成“羚羊”。在残酷的现实中,每个人所面对的竞争和生存的压力都是一样的。因此,我们一定要意识到,从小培养自己的竞争意识是很有必要的。只有我们具备参与竞争的智慧和勇气,将来才不会被“饿死”,或是被“吃掉”。

当然,培养竞争意识并不是争吃、争穿、争霸,这不是我们提倡的竞争。培养竞争意识是要培养我们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培养我们做人、做事、处世的能力,提高我们的整体素质。

我们要意识到竞争的重要性,充分调动自己的竞争意识,这种潜在的积极性一旦调动起来,不但会产生乐于完成学习任务的迫切需要与强烈的动机,而且会有更强的外部行为努力、更强的责任心、更大的创造力。因为竞争意识泛指对外界活动所做出的一切积极、奋发不甘落后的心理反应,培养自己的竞争意识就是提高自身素质。

培养自己的竞争意识,我们可以给自己寻找一两个竞争对手,然后“暗中使劲”,与对手展开竞赛。寻找竞争对手的好处在于,我们可能通过比较的方法看到自己与其他人的差距。只有看到差距,才会有补偿差距的愿望,否则,我们就不知道往哪个方面去努力。

要注意的是,在选择对手时,目标不要太高,不要每次都盯着第一名。如果选择的竞争对手与自己的差距太大,很容易产生望而生畏、高不可攀的心理,而丧失竞争的勇气。最好是选择一个自己比较熟悉,比自己略高一筹的同学作为竞争对象,这样容易激起我们赶超的信心和勇气。

在竞争的同时也要重视“友谊第一”,不要滋生对竞争对象的敌意,那样就是邪恶的嫉妒心,而不是良好的竞争意识了。当我们通过努力已经超过竞争对手时,要给自己选择新的竞争对手,这样有了不断前进的动力,促使我们不断取得进步。

成长加油站110:当众拥抱你的竞争对手当众拥抱你的竞争对手甚至是敌人是一项优秀的习惯,将使你在和人相处时,能容天下人、天下物,出入无碍,进退自如,这正是成就大事业的资本。

事实上,要当众拥抱竞争对手,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难,只要你能克服心理障碍,就可以做到:

(1)在肢体上拥抱你的竞争对手。如拥抱、握手等,尤其是握手,这是较普遍的社交动作,你伸出手来,对方好意思缩手吗?他一缩手就显出了他的渺小,你在内心就已经胜他一筹了。

(2)在言语上拥抱你的竞争对手。如公开称赞对方、关心对方,表示你的“诚恳”,但切忌过火,否则会造成反效果。

与自己竞争除了不断超越竞争对手,与自己竞争也是一个不断让自己进步的好办法。例如,我们在训练口算时,可以每次都卡时间,和自己比,这样,我们的速度就会一次比一次快,自信心就越来越强了,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在选择他人做为自己的竞争对手时,很多人的选择往往是盲目的。如果我们与那些遥遥领先于我们的人比,很可能会丧失信心和勇气;如果跟那些毫无竞争力的人比,我们便会因沾沾自喜而停滞不前。所以,用来比较的最好的标准就是从前的自己。

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十分贪玩的孩子。每天,他不是在大街上闲逛,就是和周围的一群孩子到庄园或河边玩耍。

爱因斯坦的母亲常常为此忧心忡忡,她再三告诫爱因斯坦说:“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你现在不学一些东西,长大了如何能出人头地呢?”

爱因斯坦总是不以为然地回答说:“你瞧瞧我的伙伴们,他们不都和我一样吗?”直到16岁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亲将正要去河边钓鱼的爱因斯坦拦住说:“昨天我碰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我给你讲完了,你再去钓鱼,怎么样?”

爱因斯坦很不乐意地站住了。

父亲说:“昨天,我和咱们的邻居杰克大叔去清扫南边工厂的一个大烟囱。那烟囱只有踩着烟囱内的钢筋踏梯才能上去。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们抓着扶手,一阶一阶地终于爬上去了。下来时,杰克大叔依旧走在前面,我还是跟在他的后面。后来,钻出烟囱,我们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杰克大叔的身上、脸上全部被烟囱里的烟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连一点烟灰也没有。”

爱因斯坦的父亲继续微笑着说:“我看见杰克大叔的模样,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样,脸脏得像个小丑,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杰克大叔呢,他看见我钻出烟囱时干干净净的,就以为他也和我一样干净呢,于是草草地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样地上街了。结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还以为杰克大叔是个疯子呢。”

爱因斯坦听罢,忍不住和父亲一起大笑起来。父亲笑罢了,郑重地对爱因斯坦说:“其实,别人谁也不能做你的镜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镜子,拿别人做镜子,白痴或许会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爱因斯坦听了,顿时满脸愧色。爱因斯坦从此离开了那群顽皮的孩子。他时时用自己做镜子来审视和映照自己,终于映照出了生命的熠熠光辉。

要想超越别人,首先应该超越你自己。一个人要想不断进步,就需要比从前的自己更出色。

选择与自己竞争,我们就可以更加关注自身的进步,而不会盲目贬低或是看重自己了。我们只需要每天都积极行动,努力使自己每天都在进步,每天都超越自己,每天都比昨天的自己更优秀,这样,就赢得了胜利。

成长加油站111:学会自我奖惩在每次写作业或复习功课之前,先给自己定一个时间表,从几点几分到几点几分要完成什么内容,越具体越好。如果在规定时间完成了学习计划,并且始终是专心致志的,那么就可以奖励一下自己:看会儿电视或听一下音乐;相反,如果由于分神而使计划落空,那你就该毫不留情地惩罚自己做不愿做的事,如干杂活或跑楼梯等。

这样长此以往,你就会为得到奖励、避免惩罚而渐渐养成集中注意力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狐狸法则:培养自己的独立意识

自然界的动物生存法则是:长大后就不能与父母住在一起,就不能靠父母养活,得自己去生活。如果不知道如何生存,那么就将被大自然无情地淘汰。

尽管有些残酷,但这是动物为了族类持续生存的天然法则,正如达尔文所说的那样: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狐狸的故事在一个严寒的冬天,狐狸富来普和莱拉真诚地相爱了。莱拉生了五只小狐狸,他们在海边的沙丘上建立起了一个愉快、幸福的家庭。为了让孩子们能尽快地成长,富来普和莱拉日夜奔忙着寻找食物。

后来不幸的事发生了,最小的琪尼双目失明;梅雨季节孩子们饥饿的叫声,使富来普和莱拉冒着生命危险去村子里偷鸡,莱拉不幸被夹子打中,脚被夹断,莱拉因伤重离开了富来普和孩子们。

狐狸妈妈不幸去世后,富来普担负起了抚养孩子的重任。

他没有像母鸡孵小鸡那样把孩子们保护在身下,而是让他们出去独立生活。他严厉地教育他们,教给它们捕捉食物的方法,逃避危险的智慧,带着他们去做实习旅行。

当小狐狸已经能独自捕食的时候,它们还想娇滴滴地在爸爸身边撒娇,但富来普已经决定把它们赶走。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富来普把刚学会走路和觅食的小狐狸全部赶到洞外。

小狐狸站在风雪中凄厉地哀叫着,一次又一次地试图回到洞里,可是每一次都被站在洞口的老狐狸咬出去了。

那些被富来普咬伤并赶走的小狐狸眼中充满着忧伤和委屈,然而换来的却是义无反顾的坚决和果断。

虽然琪尼的双眼已经瞎了,但是富来普也没有给它特殊的照顾,照样把它赶得远远的。因为富来普知道,没有谁能养它一辈子。小狐狸们从这一天起便长大了,那只瞎眼的小狐狸也终于学会靠嗅觉来觅食。

当狐狸爸爸再一次看到自己孩子的时候,虽然五个孩子中只剩下两个,但它们已经变得更加健康强壮。

这是日本电影《狐狸的故事》中的场景。

在狐狸的世界里,小狐狸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如何捕食,当它们长大成熟后,就不能靠父母养活,得自己去独立生活。其实这不仅仅是狐狸世界的生存法则,也是自然界所有动物的生存法则。

据说小鹰长到一定程度以后,它们的父母会让那些小鹰们在悬崖壁上一字排开,然后被父母一个个地推下悬崖。

会飞的适者生存,不会飞的物竞天择,纵然摔向谷底粉身碎骨,威严的老鹰父母也决不会有一丝一毫的动摇。

动物是靠本能中的天性来实现它对下一代的关爱的,尽管有些残酷,但这就是动物为了族类持续生存的天然法则。就像达尔文所说的那样: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老鹰和狐狸的生存法则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必须从小培养自己的独立意识和能力,否则,你就将被大自然无情地淘汰。如果一个人在父母身边永远有所依靠,那么有朝一日独立去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他将无所适从。

成长加油站112:消除依赖的习惯(1)制定一份“自我独立宣言”,并向他人宣告。

(2)与你依赖的人谈话,告诉他们你为何要独立行事。

(3)当你不愿违心行事时,对想要支配你的人说“不”。

(4)当你感到在心理上受人左右时,告诉那人你的感觉,然后争取根据自己的意愿去行事。

(5)坚持不带任何条件的经济独立,不向任何人报账。

(6)不要继续发号施令,控制别人;不要继续受制于人,唯命是从。

(7)承认自己有保持私密的愿望,不必把自己的所有想法和经历都告诉别人。

(8)在晚会上,不要老是陪着你的伙伴。与伙伴分开,找别人谈谈,晚会结束后再聚到一起。这样,你们都会成倍地扩大自己的知识和见闻。

(9)记住:你没有为别人高兴的义务。你可以在与别人的相处中得到真正的乐趣,但如果感到有义务让别人高兴,那你就失去了独立性,就会因别人不高兴而愁眉苦脸。

(10)习惯并不是做任何事的事由。即使你以前有一直服从别人的习惯,但不能因此再继续受人支配。

从小培养独立能力小的时候,父母可以给我们提供温暖的住所、美味的食物,但是他们毕竟会老去,如果我们没有独立生存的本领,到最后只会成为社会的弃儿。所以我们要从小开始培养自己的独立意识。

独立承担责任是我们成长的必由之路,因为社会同自然界一样,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虽然来自父母和其他长辈们的倚靠可以让我们暂时过上安逸的生活,看上去似乎是一种幸福,但最终它是一种祸害,因为它只会消磨一个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阻碍你的上进,这样的生活也不能激励一个人奋发图强。父母和其他长辈们只能陪我们走一段人生之路,谁也无法扶持我们走一辈子,最终依靠的还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