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给孩子读的心理学:爸爸妈妈送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
8976200000026

第26章 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行为心理学(3)

一只蝴蝶能引起一场龙卷风1960年,美国著名气象学家爱德华·洛伦兹在研究“长期天气预报”问题时,在计算机上将一组简化模型用来模拟天气的演变。他原本希望利用计算机的精确运算来提高预测天气的准确性。但是,事与愿违,他发现自己模拟的新气象模型远远偏离了先前的打印数据。开始,他以为自己的计算机出了故障,经过反复查找,他发现并不是计算机运行的故障,而是他输入计算机的初始化数字的问题。在原先的程序中,他用了小数点后面6位数字:0.506127。在第二次运行时,他将数字进位到了0.506。他觉得万分之一的微小差别不会产生什么真正的影响。但是结果发现自己错了,计算机中输入的资料要是万分之一的不同,其计算结果就会出现巨大的差异。

洛伦兹被这个现象迷住了,从此一头扎进深入的研究。十年以后,洛伦兹研究出一个著名的科学理论——蝴蝶效应。

1972年12月29日,在华盛顿召开的美国科学发展学会上,洛伦兹发表了一个伟大的演说:《不可预测性:一只在巴西翩翩起舞的蝴蝶能否在得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龙卷风?》

一只生活在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两周以后,可能会在美国的得州引起一场威力巨大的龙卷风。为什么会这样呢?洛伦兹解释道:蝴蝶翅膀的反复运动,导致其周边空气系统发生微妙的变化,从而产生一股微弱的气流。而这股微弱的气流,又会引起四周空气相应的变化,继续诱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天气系统更大的变化,以此类推,最终产生出一场威力无比的龙卷风。洛伦兹的这个研究发现引起科学界的轰动。从此,“蝴蝶效应”理论不胫而走,令洛伦兹声名远扬。“蝴蝶效应”的本质是:任何一个微小的事物,都可能引起一场巨大的变化。“蝴蝶效应”对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告诉我们一定要重视生活中每个人、每件事、每个微小变化对全局的作用。因为,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能以某种方式对全局产生微妙的影响,并且,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不知道,也无法把握它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更可怕的是,在特定的环境里,这些力量所造成的影响还会无限度地被放大,直至对全局起到毁灭性的作用。

成长加油站100:摆脱不良情绪如果一旦传染上恶劣情绪怎么办?美国密西根大学心理学教授南迪·拉森提出7种行之有效的解脱办法:

(1)设法消除产生恶劣情绪的因素。

(2)对事态加以重新估计,不要只看到坏的一面,也要看到好的一面。

(3)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在其他方面取得的成就。

(4)不妨自我酬劳一番,如去餐馆美餐一顿或去逛商店。

(5)考虑一下今后如何避免发生类似的问题。

(6)想一想还有处境更差的人。

(7)把自己目前的处境同过去比较一下,尽量找出胜过以前的地方。

总之,要看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不要让自己被不良情绪所困扰。

努力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好“因事小而不为”是很多人的通病!生活中,有很多人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自由开放的社会,注不注重细节没关系,只要学习好,有真本事就行了。还有些人则认为,小的时候马虎点没关系,“树大自然直”,长大后自然就懂得要注重细节了。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

一方面,人的细节精神需要从小培养,否则就会形成坏习惯,一旦形成坏习惯,再想改变困难了;另一方面,越是注重细节,越能受到他人的尊重和欢迎,也能给自己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可见,注重细节是从孩提时代就要养成的好习惯。

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是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他之所以能在20多名候选宇航员中脱颖而出,起决定作用的竟然是一个小细节。

原来,在确定人选前一个星期,主设计师罗廖夫发现,在进入飞船参观前,只有加加林一人脱下鞋子,只穿袜子进入座舱。这一举动使加加林一下子赢得了罗廖夫的好感。罗廖夫说,他感到这位青年如此懂得规矩,又如此珍爱他为之倾注心血的飞船,于是他更偏爱于加加林。

脱鞋虽然是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个小细节,但这个细节却能折射出一个人的严谨和敬业精神。加加林因为这个细节,为他的成功加上了重重的砝码。细节导致成功,是一种看似偶然的必然性。

注重细节,是很多成功者的共同特点。

有一个女孩到外企应聘,招聘主管看过她的简历后,婉言拒绝了她。女孩拿回自己的材料,用手掌撑了一下椅子准备站起来离开,突然觉得手被扎了一下,原来椅子上有一只钉子露出了头。女孩见桌子上有一块镇纸石,于是拿来用它将钉子敲平,然后转身离去。几分钟后,招聘主管派人将这个女孩追了回来,她被聘用了。

一些不经意中表现出来的“小节”往往更能反映一个人深层次的素质。女孩被聘用的原因就是在一件很细小的、看似与自己无关的事情上体现出了对别人的体贴和关心,这样有爱心和责任心的人在任何地方都是受到欢迎和尊重的。“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成其高。”了解细节的精髓,做好眼前的每一件小事,就能收获更大的成就。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细节精神呢?

(1)从小事做事古人曾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好。例如,穿衣服时要整齐,不许随地乱扔垃圾,饭前便后要洗手等。

(2)从微不足道的地方做起我们要想在将来能够渡过人生的危难,战胜人生中的种种挫折,完成天下的难事,就要从小时候开始训练自己,从最微不足道的事情做起,从最卑贱的事情起步。

(3)从此时此刻做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想在将来有出色的成就,就要从现在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

成长加油站101:进行“细活儿”训练学习、生活中有很多“细活儿”,不认真绝对做不好。我们可以通过干“细活儿”来克服马虎的毛病。如,写正楷字、画工笔画、缝衣服扣子、淘米挑沙子、摘洗蔬菜、计算水电费、动脑筋游戏等。有目的选择这类事情干,经常训练,就会越来越细心。

克服“马虎”的习惯很多孩子都有做事“马虎”的习惯,这也是部分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来这道数学题会做,因为马虎写错了数字,结果算错了;本来这道英语题会做,由于马虎少写了一个字母,结果考砸了。很多孩子在考试结束时,认为自己解题比较顺利,应该取得比较好的成绩,可试卷发下后,却发现自己的成绩很低。

马虎现象是由于孩子的复杂心理原因造成的,是老师、家长和孩子都深恶痛绝的顽症,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从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学习心理入手,才能从根本上纠正这种恶习,提高学习成绩。

(1)充分重视马虎的危害马虎往往会影响我们的考试成绩,特别是在中考、高考这样重要的考试中,由于马虎造成的一分之差往往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而且,如果马虎形成习惯,对我们今后的工作、生活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克服马虎心理。

(2)平时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导致马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考虑问题粗糙、急躁,易草率地过早下结论,解题过程中不愿按步逐层做,经常跳过一些看似简单的环节,导致出现错误。因此,在平时做题时应注意按步骤一步一步完整地进行运算,并且养成习惯。要懂得,平时练得多,考试中出现错误的几率才会小。

(3)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注意力不集中是造成马虎的重要原因。例如,有的孩子平时做作业是经常边讲话边做,这是很不好的。注意力集中是学习成功的基础,也是高质量、高效率学习的保证。为了提高自己在考试中的注意力,经常马虎的孩子可以有意识地进行提高视觉分辨能力的训练。在平时的作业中,也要有计划地训练提高辨别事物或现象之间细微差别的精确性品质的能力,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4)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焦虑、恐惧、紧张、担忧、烦躁等不良情绪都能破坏孩子良好的心境,形成心浮气躁、注意力难以集中、思想常开小差的心理状态,在考试中容易出现误看、误写等现象。例如,有的孩子在考试中担心自己不能解答出所有的试题,于是,做题时为了赶速度而忽视质量。因此,在平时经常进行一些心理放松训练,有助于我们在考试中不致过分紧张而影响考试成绩,必要时通过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临床技术干预解决。

(5)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动手做任何一道题目之前,都应非常认真地将它通读一遍,务求准确把握题意,搞清试题究竟让你做些什么。只有弄清了所有关于题目的细节,考场上才不会因为审题不慎而丢失分数。

(6)养成认真检查的习惯每个人答题时都会出现粗心大意的现象,检查是防止答题遗漏、纠正错误不可缺少的环节。考试时,在交卷前留出一点时间,把试卷重新检查一下。通过检查卷面,可以发现是否有漏题现象;检查题目要求,验证是否有错误理解题意;检查答题过程是否规范;检查答案是否正确,有无错抄、漏抄的情况。在平时要养成检查的习惯,通过对每次作业的检查,可以强化自己良好的检查习惯。

成长加油站102:妙用“纠错本”

自己每犯一次马虎错误时,就把马虎的原因用笔记记下来,平时多看几遍,或是警告自己,并在心里默念:“别人都很细心,我也一定会很细心。一个马虎的人是成就不了大事业的。马虎并不是我的专利,它控制不了我,我一定能战胜它!”

(五)成瘾心理:摆脱令人痛苦的依赖

以前,人们通常将某种行为的过度放纵归咎为个人选择的结果。但是,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后发现,染上狂吃滥饮、纵情逐欲、嗜赌成性等种种恶习的人与其说是个人素质低下、缺乏自制力,倒不如说其已成为行为成瘾的牺牲品。在欧美等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到医疗部门寻求帮助,想找到能帮助他们摆脱疯狂购物、赌博、纵欲等的良方,因为这些行为已经发展到了要把他们的生活濒临毁灭的严重程度。而科技的进步,特别是网络的普及,更是大大增加了人们发生潜在成瘾行为的机会。根据美国一家教育与治疗上网成瘾问题的机构——“在线成瘾中心”的统计,有5%~10%的美国人对游戏、赌博、聊天、收发电子邮件等各种网络行为成瘾。

什么是成瘾心理一提起“成瘾”这个词,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毒品、酒精、尼古丁等。事实上,除了这些以外,锻炼、玩游戏、上网、赌博、购物、工作、色情图片、进食和性等,所有这些一旦过度,都能上瘾。事实上,任何一种行为一旦过度,累积到后来就会从量变到质变,最终发展成与吸毒极为相似的状况。

心理学家研究了很多成瘾心理的人后发现,无论可卡因、海洛因、酒精和尼古丁等化学药物成瘾,还是锻炼、玩游戏、上网、赌博等行为性的成瘾,都有着一系列共同的典型特征,这些特征也同样适用于很多过度行为。

(1)明确知道自己的行为有害但却无法自控这是成瘾的核心特征,它主导了人们的生活,导致出强烈渴求和对一种习惯性全神贯注的投入。德国柏林沙里特医科大学行为成瘾研究实验室负责人格鲁色·辛诺波利说:“如果一个人成瘾了,那么他成瘾的行为管理着所有的行为,成瘾行为排在所有其他的行为诸如饮食和睡眠之前。”

(2)耐受性随着时间的增加,可以到达相同快感所需的药物剂量越来越大,这种特征也开始在行为成瘾中有所记录。例如,有心理学家测量了赌博者的心率,发现那些投币赌博机器的玩家玩的就是脉搏加快的那种感觉,这和吸毒的快感很相像。新手或者没有经验的玩家,在玩的过程中心率始终保持很快。但是对于经常玩的赌博者,心率加快只是瞬时现象,要保持这种兴奋的效应,赌徒就不得不加快加长赌博的时间并冒更大的风险增加筹码。

(3)戒断反应这是成瘾的一个最恼人和最肯定的特征。例如,对于成瘾的吸毒者和赌博者,当毒瘾和赌瘾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他们会出现情绪波动、脾气暴躁、恶心、胃肠痉挛、头疼和出汗等症状。

值得警惕的是,成瘾并非只是某些人的专利,人人都有可能成为“成瘾”心理的受害者,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行为上瘾现象会表现得日趋严重。因此,如何预防和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预防行为成瘾的关键在于要妥善解决好潜在的情绪问题。例如,很多孩子都是在不开心的时候投入电脑游戏的怀抱,并逐渐发展到对电脑游戏上瘾的。如果你不想沦为上瘾心理的受害者,那么就要努力学习应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压力。

如果成瘾心理已经发展到极为严重的地步,就要接受必要的药物治疗手段,像酗酒者或吸毒者那样,以达到戒除的目的。因为无论何种上瘾现象,其基本机制归根到底都是一样的。

除了个人积极的预防和治疗外,包括政府部门在内的整个社会也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努力加强对各种容易造成人们行为成瘾的刺激物的管理。例如,网吧对于极易染上行为成瘾的青少年来说就是一个相当危险的诱惑,政府有必要加强限制未成人进网吧的管理。

成长加油站103:让消极的想法流走有时候我们的头脑中充斥着自己本身并不希望拥有的消极想法。

这些无尽的、颓废的想法和忧愁窃取了我们宝贵的精力,让我们在一天结束的时候感到心力交瘁,疲惫不堪。现在,我们就让所有的消极想法都流走吧:

想象自己正在把所有的消极想法一一写在纸片上。当已经积攒了足够多的一堆时,在头脑中,想象自己去最近的一条小河边漫步。到达那里时,把那些困扰自己的想法一个接一个的扔掉,对它们说再见。

看着那些令人烦扰的想法像飘零的落叶一般被小河带走,然后消失在视野里。

当感觉自己已经清空了头脑中所有不必要的想法时,心情也舒畅了很多。

追星要谨防“心理成瘾”

偶像崇拜是青少年时期重要的心理特征之一,是青春期心理需要的反映。就人生发展阶段的规律来说,这种现象本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是,有部分“追星族”对心中的偶像盲目崇拜,毫无节制地终日沉溺于对明星的关注和幻想之中,并由此而产生身心依赖现象,使自身生理、心理受到极大的损害,这就成了一种追星成瘾的病态心理,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例如,有的青少年疯狂追星,追到整容、下跪、裸身、强抱,甚至发展到自杀。有媒体曾报道,兰州杨丽娟一家疯狂追星,不惜倾家荡产,卖屋、卖地及借贷,其父竟于2007年投海自杀。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偶像崇拜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接受其价值,并将其内化的过程。我们喜欢某个偶像人物时,可以日夜去读他的书,听他的歌,谈他的球,看他的电影。所以说,偶像崇拜既是一个事实,又是一种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