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玄幻归道记
89689900000043

第43章 启程

“小姐,你们这是?”

跑过来的小姑娘看了看转过身来一脸常态的小姐,又瞄了瞄一旁蔫茄状的椋昊,一脸疑惑之色,不禁出声询问。

笛舞伸出藕臂玉手捏了捏小姑娘白嫩的脸颊,轻笑道:“你这丫头片子,跑过来作甚?没看见我和公子在谈要事吗?“

一旁的椋昊听到此言,嘴角抽了抽。

小姑娘瞅着椋昊,有点不相信:“真的吗?小姐,为什么我觉得这位公子脸色很不好看呢?”

笛舞有意无意的回瞥了椋昊一眼,颇有风情万种之态,转头却佯装毫不知情道:“是吗?我怎么没看出来?”

椋昊脸色更黑。

点了点小姑娘鼻尖,笛舞笑道:“好啦!菱儿,你过去告知姐姐们,我们要准备上路了!时候不早了,天黑之前要不能及时赶到县城,我们可要露宿野外了!”

小姑娘“啊”了一声,似乎对露宿野外很是害怕,连忙点了点头,踮起脚尖转身向车队跑去。

笛舞目送着小姑娘跑到车队那边,这才转身再次看向椋昊,笑容亦然。

椋昊又不自在起来。

笛舞淡笑着开口道:“椋公子,小女子只是开了个玩笑,还请不要在意。时候不早了,我们这就准备启程吧!”

椋昊闻言如释重负,缓了缓吐了口气,点头回道:“多谢笛舞姑娘大量。”

笛舞又是一个白眼,看的椋昊又一阵紧张。只是笛舞并无所动作,而是转身向车队走去。就在椋昊松了口气时,一道声音戛然响起:“公子,下次要称呼小女子的名字,不必加以姑娘相称。不然,小女子可不会再宽宏大量了哦!”

语气透着股浓浓酥媚之意,让的椋昊不禁僵直了身子。

日上三杆之时,车队行整完毕,开始启程。

整个车队包括椋昊的马车在内共有五辆马车,除椋昊外,其余皆是两两结伴而乘。而除了笛舞和小姑娘,其余三辆马车上坐乘的都是长春阁此次要参加舞斗大会的女子,除容貌惊艳擅长歌舞外,对琴棋书画也颇为精通,是长春阁的金字招牌。

护卫分为两队骑马护卫于车队两侧,两骑护一车,共有十骑。长春阁对这些金字招牌们的安全很是重视,尽管所行路程皆是治安良好的官道,仍然派出了本阁中最精锐的护卫队护送。

笛舞和那小姑娘所乘坐的马车位于居中位置,马车旁的两骑不是别人,正是此行护卫队的正副统队。两位统队边塞军伍出身,经历了不少生死搏杀的惨烈战斗,斩首无数,战功赫赫,都做到了校尉之职。可惜久战积伤,落下了病根,不得已退伍还乡。后调养大当,但还不能复军入伍,便开武馆当了个教头,后被慕名而来长春阁所招拢。

别看两位统队皆落有病根,一身武功本事可未曾减弱半点,要不然怎么只用极短的时间便站稳了武馆的脚跟。要知道竞争最烈的一行,往往不是什么商铺斗争,而是武馆之间的你争我斗。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加之大秦规定,非校尉级别以上的退伍军兵,不得私自开设武馆,这是大秦对战功卓越的军人的特许恩惠。所以开设武馆的皆是退伍大尉。本来练武之人多好斗,而常年生活军中的大尉们更是喜好比试争斗。这些个开设多年了的武馆,哪个武馆里的教头接受的挑战少了?或是争斗比试的少了?至于刚刚开设武馆的教头,更是三天两日如同家常便饭的受到挑战。赢了就开下去,输了就卷铺盖滚蛋成了多年来武行的不成文规定。

只要不出人命,衙门官府也从不插手这些争斗之事,反而乐的看热闹。大秦国崇尚武力,上到秦王下到市井百姓,都喜好舞棒弄枪,甚至有些彪悍女妇也好这口。大秦虽严禁除退伍校尉外民间私开武馆,却不反对百姓学习刀斧棍棒,甚至有鼓励之意。对于除弓弩以外的近战兵器也不限制,允许民间打造用以修习武艺。

这也就是国情特殊的大秦民间能够如此了,除大秦外的其余四国,习武不说,对兵器的限制可是相当苛刻,绝不允许民间私藏兵器甚至打造兵器。百姓家里,也就能有菜刀铁锄等算是半个兵器的了。

两位统队身经百战,武艺超群。其中那位正统队于禁更曾以一己之力斩首百人,号称百人敌,于边塞军中威名赫赫,敌兵闻之丧胆而逃。

于禁使一口三尖两仞刀,重八十余斤,刃尖滑地而行,留下一道长长白痕。副统队旁庞猛用一柄红缨长枪,重六十余斤,枪尖寒芒闪现,慑人心魄。

两位战场猛将武教高手护卫在马车两旁,无疑是道坚实屏障。宵小之辈,见此等阵势,岂敢来犯?

这趟行程貌似是稳妥了。

车厢之内,笛舞正和小姑娘逗笑,欢声笑语不断。

名叫菱儿的小姑娘是被长春阁阁主于十年前的一次外出所带回的,据说阁主是在一处荒郊野岭发现这个小姑娘,当时小姑娘不过一两岁,坐于一石墩嚎啕大哭。阁主起初抱以侥幸认为是哪户人家意外拉下,可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僻之地等了足足大半日后不见来者,只得承认多半是是被哪户人家狠心抛弃。

大秦国因为尚武之风尤盛,参军入伍之风要远胜过科举取士,大秦的年轻儿郎多半以于战场成就彪炳战功为光宗耀祖,而百姓父母者也热衷于此风,望子成龙,但同时也让大秦民间出现了甚浓的重男轻女思想。

按大秦国策,女子文不能科举取士,武不能上马提枪。纵有好武的彪悍女子,也没有参军建功立业的机会。按大秦民间思想,女子闺前精学女红闺后相夫教子才符合历来传统。所以女子几乎无出头之机会,对于重功名利禄的人家来说,无疑倾向生子不生女,重男轻于女。

而在十年之前正值西蛮来犯,大秦边境狼烟四起,在秦军将蛮兵彻底击溃之前,边陲的百姓不时遭遇西蛮铁骑的烧杀抢掠,故而纷纷携家东逃。逃亡队伍混乱不堪,或因食不果腹,或因其他,一些个贫苦小户人家不得已抛弃子女,而向来不为重视的女娃们自然成为首弃对象。

西蛮之乱,不知有多少女童被父母所弃,命好些的被贩卖给富贵人家做奴作婢,苟且保全性命。但更多是落得垂死荒郊野外甚至为野兽所食的下场。

这样的背景下,长春阁阁主秋姬遇得小姑娘,不得不承认又是被弃的女婴。出于不忍,秋姬在等待无果后便将小姑娘带回,悉心抚养长大。“秋菱儿”便是秋姬为小姑娘起的名字,随自己的性,可见小姑娘在阁主心中地位非同一般。

不只是秋姬,入阁没几年的笛舞入阁后对这聪明伶俐的小姑娘很是青睐,而小姑娘对这个长相绝美气质非凡的大姐姐也很有亲切感,两人初次见面便亲密非常。

阁主秋姬见两人如此亲密,便开玩笑道让菱儿作笛舞的贴身丫鬟好了,不想一言成真,菱儿还真是死心塌地的做了笛舞的小丫鬟。

不过到底是玩笑,笛舞可从没把秋菱儿真当丫鬟来看,而是打心里认作自己的亲妹妹。

菱儿托着小脑袋,饶有兴趣的聆听笛舞讲述的奇闻异事,很是入迷。她对这个姐姐虽然亲密,却不清楚其具体来历,便是阁主也未曾提及。有回她好奇询问笛舞,她是不是和自己一样是被父母所抛弃,被阁主收留的?笛舞却是笑骂小丫头片子就会瞎猜,了了说了句也差不多,神色有些悲戚。

懂得察言观色的小姑娘知道这是笛舞姐姐的伤心事了,自此以后再不提及。

虽然不清楚笛舞姐姐的来历,秋菱儿却清楚笛舞姐姐知道许多趣闻之事,每逢闲暇之余都要于她讲述,本来故事内容极其精彩,加上笛舞姐姐娓娓动听的绘声绘色的讲述。显得更加引人入胜。

在秋菱儿看来,聆听笛舞姐姐的故事,无疑是幸运快乐的一件事。

又听完一段有声有色的故事,秋菱儿望了望车外天空,心神驰往。笛舞姐姐所讲的大千世界真是精彩,好想出去领略一番!

笛舞看着秋菱儿望着天空怔怔出神,伸出葱指点了点小姑娘的鼻尖,轻笑道:“怎么啦?是不是想出去看看那大千世界?”

秋菱儿转过小脑袋,朝笛舞笑着点了点头,露出一口洁白:“是!”

“放心,日后姐姐会带你出去看的,让你看看那飞天仙人,神禽异兽,说不定,还能为你抓一只神兽做坐骑呢!”

笛舞轻笑亦然。

“真的?那太好啦!”

秋菱儿一把拥住笛舞的藕臂,小脸洋溢着激动,兴奋炽然。

笛舞由着秋菱儿紧揽自己玉臂,笑容温柔。只是在抬头望天空时,美眸之中隐有悲戚之色。

“傻丫头,当然是真的,如果我侥幸尚在的话……”

笛舞轻抚着秋菱儿的柔滑簪发,轻声喃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