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别让身边朋友害了你
8959800000005

第5章 真心交朋友,小心那些形式主义(2)

比如宋江原本可以安安稳稳地当个地方官,但他为了兄弟情义而杀了阎婆惜,触犯了国法,最后落草为寇。可以说他是一个典型的被朋友拖累,被义气拖累的江湖人物,一场及时雨救了别人,却终究救不了自己。他自己被义气所伤,其他人则是被他的义气所伤,当他放走高俅的时候,把顾全兄弟情义的林冲活活气死;当他决定效忠朝廷时,让数百个死心塌地跟着自己的兄弟白白丧命。所以,严格来说整个《水浒传》就是活生生的“义气”伤人的典型故事,将其说成古代版的《古惑仔》也不为过。

除了被义气诱导走上歧途之外,义气会让你心甘情愿地受他人支配和利用。实际上很多人宣扬义气就是因为义气能够为他带来更多的利益,对于这些人来说义气只不过就是一个高尚的幌子,是一个收买人心的手段。他们会先故意给予你一些小恩小惠,以此来赢得你的信任,让你死心塌地地跟着他。结果一旦出了大事,对方很有可能拉你当垫背,让你一个人去背黑锅。生活中被义气朋友出卖的现象并不在少数。

在唐朝的时候,某个高官的小儿子为了帮助当强盗的朋友脱身,竟然同意将所有的赃物放在自己家中藏起来,结果后来那位强盗朋友被抓,这位高官的儿子也受到了牵连。为了保命,那个强盗竟然撒了个谎,说自己受到了某个朝廷大员之子的委托,才去抢劫这批金银财宝的,结果官府很快查到这位高官的儿子身上,并且很快带走了他。最后连这位高官竟然也受到了牵连,被捕入狱。虽然没过多久,官府查清了他和强盗并无什么联系,可是因为他的儿子和对方有密切的联系,且窝藏巨款,这位高官最终还是被革职削位。

朋友之间固然需要讲义气,可是这种义气并不是江湖义气,这份情义应该接受社会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应该是建立在遵纪守法,维护道德良知的基础上的,如果你的朋友本身就是违法乱纪之人,如果你所承担的朋友道义是为了不惜一切手段帮助对方,那么还不如直接放手,放弃这份畸形的友情。毕竟这种江湖义气往往害人不浅,这样的义气朋友也害人不浅,你最好还是保持距离,不要和对方往来为好。

伟大的画家达·芬奇一直以来就喜欢和穷人打交道,在他的朋友圈中,有很多人是手脚不干净的小偷,但是达·芬奇从来没有因此而嫌弃他们,但是达·芬奇也从来不曾帮他们辩解,更没有因此而助纣为虐。他曾经说过:“从朋友的角度来说,如果他们吃不上饭了,我会给他们钱,但是如果他们依靠偷东西来维持生计并且被抓了,那么我只会去牢里探视,而不是尽力去担保。”达·芬奇是一个是非分明的人,他重视朋友关系,但是绝不是盲目地维护自己的朋友。因为在他看来,朋友和义气并不是完全统一的,他不会过分讲义气。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如此,要懂得去帮助朋友,但不是盲目地帮助他们,只要朋友做错了,那么你就要尽量帮他们矫正过来,如果对方只想用江湖义气来要求你,那么你就应该趁早远离,不能被那些义气所误导,以免让自己陷入到不必要的麻烦之中。

朋友的朋友,不要指望真的会帮助你

汽车销售大王乔·吉拉德有一条著名的“250定律”,在他看来每一个人的身后大约有250个可利用的人际关系资源,这些人包括亲戚、朋友、邻居、同事。此外,朋友的朋友也可以成为这一交际生态圈内的成员,乔·吉拉德认为一个人想要成功,不要轻易忽视任何一个顾客,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朋友,甚至连朋友的朋友也不能轻易放弃,因为这些人完全可以成为自己的人脉资源。

乔·吉拉德的话有一定的道理,不过对于“朋友的朋友也是朋友”这样的理论来说,在现实生活中并不一定行得通。很多时候,朋友的朋友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助人为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陷入一种惯性思维当中,认为只要是好朋友的亲戚或者是朋友,那么一定会愿意帮助自己,而自己又是好朋友比较信任的伙伴,那么其他人也一定会帮助自己,一定会愿意和自己结为朋友。可现实情况并没有这么理想,因为每个人都是多面性的,他会有不同的交际圈,会结交各种各样不同的朋友。举个简单的道理,如果某人的工作很出色,那么在他的专业技能之内,一定会有类似的朋友。可是另一方面这位朋友又是一个电脑游戏迷,那么他还会有很多研究游戏的朋友,如果他喜欢做生意,那么生意圈中也会有一些朋友。可是这些不同圈子的朋友和你往往不是同一路的人,他们对你的帮助也实在是有限的。

美国行为学家马克博士曾经说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交际范围,而且每一个人的交际实际上都会存在一定的距离限制,这些限制实际上和感情的亲疏有很大的关系。”比方说我们和自己的亲人或者朋友会靠得比较近,可是关系再远一些的话,这种相互之间的作用力就会减弱,彼此之间的感情也会慢慢失去存在的基础。简单来说,那些你越感到陌生的人,建立起感情交流的机会越小,这种感情的作用力也会越小。从这个方面来说,朋友的朋友未必真的愿意把你当成朋友来对待,也未必真的会帮助你,如果你认为这样的人也值得交朋友,那么只能说你太天真了。

当然,经过朋友的介绍,你可能会认识对方更多的人,可你应该明白,自己和那些人是存在着隔阂和差距的,他们不会将你当成自己人看待。对于这样的人,你需要保持一定的陌生感和距离感,也许有时候为了顾及情面,对方会在酒桌上或者在你朋友面前夸下海口,承诺帮你解决困难,可问题是,多数人只是随口这么一说而已,毕竟他与你非亲非故,根本没有什么理由来无偿帮助你。所以如果一旦对方这么说了,你要么当成一种客套话来听不必当真,要么就要注意对方是不是有什么企图和利益诉求。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是一个非常善于交际的人,平生的朋友有很多,彼此的关系也都很融洽,因此欧阳修才能够在文坛和政界都可以吃得开,成为人人敬仰的人物。在欧阳修去洛阳当官的时候,朝中的一个好朋友告诉欧阳修说自己有一个发小一直在洛阳为官,此人和他的关系非常亲密,自己每次去洛阳都会得到盛情的款待,因此他对欧阳修说只要有什么事情就可以去找他帮忙,至少人生地不熟的,有个人照应着也是一件好事。

欧阳修听了是千恩万谢,他知道那些官场文化,想自己这样一个初来乍到的人,如果没有当地人来指引和照应的话,往往很难真正融入地方的官场,也就很难将自己的工作展开了。此外,若是有人照应,自己也可以有一个依靠,尤其是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至少也可以求人帮忙。朋友为了帮助他,于是写了一封亲笔书信,让欧阳修带着书信去洛阳找这位故人。

数天之后,欧阳修去洛阳上任,然后带着书信去拜访朋友的这位故人,见面之后,对方果然客客气气地款待了他,而且还告诉欧阳修说自己在这洛阳城中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以后欧阳修若是有什么麻烦,那么只管提出来,自己一定会尽力办到。欧阳修自然是非常感激,于是拜别而去。

没过多久,欧阳修遇到了一个比较棘手的案子,他本想亲自办理,可是由于人手不够,根本就难以成事,这时候他想到了朋友的那位故人,于是让人送去书信,并详细说明了事情的原委,希望能够得到一臂之力。可是书信送出去好几天也没有什么回信。欧阳修实在等不住了,于是就主动登门拜访,对方解释说自己最近太忙了,根本无暇顾及,等过一段时间有空了再来帮忙。欧阳修只能怏怏而回,又过了几天,对方还是没有给自己回复,欧阳修彻底觉悟了,他知道洛阳城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繁杂事务,再说了对方也不是掌管什么重要部门,根本就不会很忙,很显然这只是对方的托词而已。想到了这里,欧阳修只能暗自苦笑。后来他再也没有去过朋友的故人家中,自己也和对方彻彻底底划清了界限。

我们常常说朋友多了路好走,可是有些人是并不适合做朋友的,尤其是朋友的朋友。他们并不真正属于你的朋友圈,你并不了解他们,因此不能轻易就信任对方。如果你因为有过一面之缘,有过几次喝酒聊天的经历,就坚信朋友的朋友对自己也是真心实意的,那么到头来很有可能会空欢喜一场,而你被对方利用和诈骗的可能性绝对不会很低。

公安人员发现最近几年,以朋友为轴的发生在第一方和第三方之间的诈骗案越来越多,这种案件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当事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朋友,可是当事人彼此之间却并不熟悉,而是通过朋友的介绍和牵线进行合作,结果因为信息不够透明,反而上当受骗,成为了友情连线下的牺牲品和受害者。实际上,这种存在间隔的合作方式和友情往往不够牢靠,因为当事人双方的感情基础非常薄弱,仅仅依靠朋友的信誉或者感情来做担保,这样很容易被那些不法分子钻了空子。

所以我们在结交朋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持警惕,在进行合作或者交流的时候,至少要保证自己能够真正了解对方,不能因为朋友的关系而认定朋友的朋友也适合做朋友。其实你只要保持理性,只要多花时间去接触对方,就会发现那些人也许并不是自己所喜欢的一类人,就会发现对方实际上并没有朋友说的那么可靠。

敌人的敌人可能是你的敌人,切勿称兄道弟

在生活中,我们会比较肤浅地理解那些人际关系,比如说朋友的朋友就是朋友,敌人的敌人也一定是朋友,我们永远都在从自身的角度,从自身的利益选择来评判别人和自己的关系。可实际情况往往要更加复杂一些,虽然与敌人的对手强强联手往往是一种绝佳的竞争策略,可是这种联合并不意味着你们就是朋友,并不意味着你们就可以形成很好的同盟关系。这样的结盟关系多数时候都是暂时的,而且隐藏着极大的风险,因为在你们有着共同利益的时候,个人的利益实际上很有可能是对立的,而且这种对立和冲突迟早会爆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