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别让身边朋友害了你
8959800000035

第35章 保持清醒,及时消灭问题友情(3)

就像孩子一样,如果他们对于父母的话不感兴趣,对父母的唠叨表示反感,那么往往会答非所问,无论父母说些什么、问些什么,他们永远只会顾左右而言其他,只会聊一些毫不相干的事情。这样的表现显示了出孩子的叛逆,同时也让父母感受到难堪,那么父母很可能会知难而退,改变交谈的方式。

在朋友的交谈中,我们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当你不想和朋友说话的时候,不妨错开对方的提问,自说自话。实际上,这种不尊重的行为往往会给对方的自尊心造成打击,对方很有可能会因为自讨没趣而远离你。

马克·吐温有一次遇到一个非常势利眼的朋友,其实他早就想要远离这个搞建筑产业的朋友了,但是如今对方远远看见自己,并事先打了招呼,这样一来马克·吐温实在是避无可避了,只能硬着头皮迎上去。那个朋友一见面就表现得非常亲密,主动询问马克·吐温的小说写得怎么样了,马克·吐温往四周看了看,很随意地回答说:“我看今天天气很不错,所以出来走走。”

这个朋友碰了钉子后,只好附和着说道:“是啊,是啊,今天天气很不错……你还记得上次答应我的那件事吗?有关承包建设图书馆的事情。”马克·吐温就像装作没听见一样,微笑着说:“哎呀,我今天才发现过两天是自己的生日,差不多都忘了,真是该死。”朋友没办法把谈话继续下去,只能陪着笑脸认真听着马克·吐温拉家常,可是每次自己一说话,对方就立刻转换话题。

几分钟之后,这个朋友终于忍耐不住了,他非常不悦地说:“我们的小说家看来今天没有什么雅致啊,是不是有什么窝火的事情?否则这可不像一个小说家该有的风度。”马克·吐温笑着回答说:“我晚上还不知道该吃些什么呢,现在可真是一团乱呢!”话一说出口,这个朋友只好扫兴地离开了,之后他再也没有找马克·吐温询问过承建图书馆的事情。

答非所问往往透露着荒唐和讽刺,对于提问的人来说往往显得不够尊重,当然这种伤害相对比敌对情绪是比较委婉柔和的,一般情况下并不会对人产生多大的伤害,但是也能够起到一定的排斥作用,你能够明白无误地告知对方你不想和他说话,这往往也会让对方知难而退。

著名的语言学家洛克博士曾经说过:“当你讨厌和某个人交流的时候,往往有三种做法:第一种是看人不说话,也就是俗称的沉默;第二种是不看人说话,双方眼神没有过多交流的话,实际上是一种不尊重对方的表现;第三种是不接着对方的话来说话。”所谓不接着对方的话来说话就是一种答非所问的形式,无论对方说了些什么,你都装作没有听见,都装作毫不在意,或者故意曲解对方的意思,回答一些莫名其妙的话题。

对于那些你不想再去结交的朋友,对于那些可能或给自己惹上麻烦的问题朋友,你需要及时疏远他们,当然如果你觉得直接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行为太过草率,如果你不想把关系弄得更僵,那么不妨通过一些“不负责任”的回答来转移对方的提问,这样一来,你就能够很顺利摆脱对方。

用对方的方法来对付他,人为制造一点小矛盾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人际交往中常见的一种方法,比如当我们想要报复别人的时候,常常就会使用这种策略,而且实际上对于报复者来说,这样的方法多少带一点侮辱性,毕竟这种报复显示了极强的针对性,一般来说敌对的意味非常浓烈,你的对手通常一看便知其中的因由。

在一般情况下,很少有人会这样对待别人,除非是势不两立的对手,才会使用这种明确而带有侮辱性的方法。比如犯罪心理学认为很多犯人在犯罪的时候往往会留下一些比较明显的印记,出于报复心理,很多犯罪者会将自己受到过的伤害原原本本甚至是连本带利地作用到对方身上。在所有复仇类型的犯罪案件中,基本上有85%的犯罪者都会有这样的动机和表现,而这也往往成为案情的突破口。

在朋友之间,这种报复心理同样存在。比如很多时候,我们会遭到一些不良朋友的伤害,为了和对方划清界限,为了和朋友撇清关系,我们可以选择“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方法,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用对方伤害我们的那一套手段反过来对付朋友。这种表现能够表达你的敌意和不满,而且针对性比较强,对方往往一下子就能够领悟到你的想法和用意,因此这种方法在对付那些问题朋友,或者用来结束那些问题友情的时候,往往会非常有效。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你的朋友总是喜欢占小便宜,要么就经常从你这拿走一些东西,要么就是经常吃饭的时候不付钱。在和这样的人打交道时,你往往会感到很苦恼,因为几顿饭或者一点钱,对朋友当面提出批评显然很不妥,而且你还很容易贻人口实,被人反咬成小气鬼。当然,如果你装作不闻不问的话,对方可能会得寸进尺,可能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在你身上占便宜,这样你只会更加吃亏。

面对这样的人,这个时候你不妨保持冷静,然后找机会从对方身上占点小便宜,平时也经常从对方手里拿走一点东西,或者吃饭的时候故意不带钱,死皮赖脸地要让对方请客。只要你用这样的方法回敬对方几次,那么相信朋友一定会意识到你对他的不满,会意识到彼此之间的矛盾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很可能会慢慢改正恶习,或者从此主动疏远你,不再给你制造麻烦。

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年轻的时候喜欢结交朋友,当然他的朋友也是良莠不齐,各种各样、各行各业的人都有,这些人对戈尔巴乔夫都很好,而且都有着高加索男人的豪迈气概。不过有个叫盖尔列夫的朋友却很小气,他从来不会为一位朋友付出,反而总是想着从朋友那儿得到一些好处。用戈尔巴乔夫的话说,“盖尔列夫是一个不肯站在人家茅坑里撒尿的小气鬼”。可以说,盖尔列夫完全就是一个吝啬鬼,哪怕是问他借一点东西,他也会推三阻四。

正因为如此,戈尔巴乔夫非常讨厌盖尔列夫,因为他曾经问对方结果一点钱,可是盖尔列夫像个女人一样找了一大堆的借口,最后还非常不情愿地对这笔钱打了折。因此,戈尔巴乔夫非常不情愿和这样的人有什么深交,双方也没有什么非常深入的往来。

后来戈尔巴乔夫成为了苏共中的积极分子,并且不断得到提拔。这个时候,盖尔列夫找到了戈尔巴乔夫,希望他能够帮助自己的儿子谋一份差事,戈尔巴乔夫故作为难,然后找了很多借口,他说这样的事情可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的。最后盖尔列夫一连求了好几天,戈尔巴乔夫才勉强同意下来,这个时候,戈尔巴乔夫对盖尔列夫说:“你孩子的事情,我会努力想办法的,不过你也知道现在的政府管得很严,我一个人没有那么大的权力,这样吧,你儿子的工作我会帮忙找的,但是得打个折,所找的工作可能没你要求的那么好。”

盖尔列夫一听就傻眼了,他知道这是自己平时用来应付朋友的那一套把戏,而且自己也曾这样对付过戈尔巴乔夫。想到这里,盖尔列夫显然领悟到了戈尔巴乔夫的潜台词,他可不想继续自找没趣,所以干脆灰溜溜地离开,再也没和戈尔巴乔夫谈论过此事,他甚至再也没有和戈尔巴乔夫往来。

在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有一门功夫叫做“斗转星移”,其基本原理就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说白了就是将你对付我的那一套反过来作用到你身上。这门功夫多少带着一点邪性,用现代的话来说其实就是“损”,如果你有一个经常伤害自己的损友,那么你不妨也用对方惯用的损招去对付他。对于你的朋友来说,这么做多少带着一点侮辱和挑衅的意味,无疑会破坏彼此之间的感情,会让你们变得更加疏远,此时你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和对方脱离关系。

生活中总会出现一些厚脸皮的朋友,这些人常常让你感到头疼,常常会让你感到很无奈。其实,在对付这种朋友的时候,不妨也选择使用一些小人的技巧,当一回小人,因为小人的方法往往更加有效,而且总是一针见血,往往更容易让人印象深刻。用别人用过的方法对付别人,这就是一种高明的计谋,它比较隐晦地表达了你对朋友的不满,表达了对朋友的疏远。通过这种办法,相信对方下一次再也不会轻易打你的主意了,再也不会将你当成欺负的对象了。

做好友情规划大师,让朋友都能成为真金朋友

常常有人会说:“一生得一知己足矣!”好朋友生活中总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好朋友同样可遇不可求,想要获得一个能够体谅自己、关心自己、爱护自己、信任自己、尊重自己的朋友,往往很困难。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懂得及时去做好友情规划,需要掌握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和方式,从而打造出最纯粹、最值得信任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