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别让身边朋友害了你
8959800000003

第3章 当你真心实意的时候,朋友为什么会伤害你(3)

事实上,你能够明显感觉到社会地位差距所带来的那种隔阂,对方曾经或许非常乐意和你在一起,可是现在他不会让你去他家,不会请你去高档酒店吃饭,不会带你去会见他的朋友,更不会领你去参加什么高级宴会。他渴望不断向上攀登,渴望成为更高社会阶层的人,而你显然已经不适合出现在他的交际圈内了,你的出现只会让他的身份和形象受到影响。将你这种不入流的朋友赶走,那是迟早的事。

朱元璋曾经有过很多好兄弟,他们都是朱元璋从小玩到大的朋友,而且几个人的关系一直都非常好,毕竟这些人都是穷苦人家出生,都在生活中相互扶持。可是当朱元璋努力追求权力的时候,这些朋友却一个个被他遗忘和抛弃,原因就在于这些人对他根本没有任何利用的价值。

尤其是当朱元璋成为皇帝之后,很多朋友曾经前来投奔于他,虽然他表面上和和气气,可是却并不想接待这些朋友,因为这些人的出现意味着揭露他的老底,而过去的帝王非常看重血统,因此朱元璋总是想尽办法抬高身价,而尽量忽略和抹杀自己并不光彩的过去。对朱元璋来说,过去那些农民朋友、乞丐兄弟是他人生中的污点,他是绝对不允许别人知道自己也曾当过农民、乞丐、和尚,所以朱元璋总是要拒绝那些穷苦朋友。

有些朋友为了和朱元璋拉关系、套近乎,还和别人讲起了当年和“朱重八”(朱元璋以前的名字)一起放羊放牛的事情,说起了自己和朱元璋一起偷豆子的经历。而这些不堪的经历对于朱元璋来说就像是一个抹不掉的黑色印记,他是没有办法容忍自己过去的污点被人反反复复搬出来细说的。所以朱元璋非常生气地怒斥那些人在胡说八道,并且装作不认识对方,最后还杀了他们。其实这一切就是因为他已经不需要那些弱势的朋友了,那些弱小的人只会成为自己的累赘。

当然,朱元璋同时也提拔了徐达,他也是朱元璋曾经的好朋友,只不过是因为徐达和那些农民朋友不同,他的军事能力出众,战斗素养很高,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和这样的人在一起,朱元璋并不会担心自己会折了面子,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由此可见,朱元璋是有选择性地对待朋友的,谁的能力越强,谁就越能够体现出他的能力和地位,相反,那些没有地位和价值的朋友只会在后面拖他后腿。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认为朋友是具有时效性和阶级性的,而很多人将这种阶级性放大了,这就催生出了一些尊卑思想。尽管这是一种不健康的交际观念,但不可否认的是多数人可能都会存在这样的想法,也就是说随着个人的发展,我们在前进道路上也会不断更换朋友,不断提升朋友的“质量”。至于那些弱小的伙伴,则会在发展的道路上慢慢被淘汰掉。

正因为如此,有时候,你不能太过天真,如果你的朋友妄图攀高枝,妄图变得越来越成功,那么你要做好被对方淘汰的准备,尤其是当对方出现那种嫌弃你的表情时,你要识趣地离开,不要等到关系弄僵之后才被迫离开,那样只会让你更加难堪。毕竟像毕加索那样在功成名就之后依然愿意和一个地位卑微的理发师相交的情况并不多见,那样的珍贵友情在现代社会更是非常罕见。毫不客气地说,如果你是一个理发师,而你的朋友妄图成为毕加索,那么你要做的就是努力成为毕加索一样的伟人,如果你做不到,那么只能安然地当那个理发师,然后主动离开,以免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狂妄自大的人,通常都会拿身边的人开刀

生活中总会遭遇一些自大狂,这些人通常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喜欢说大话,喜欢自吹自擂。由于过分自信,他们常常会认为自己是无所不能的,认为自己比所有人都要强。当然,在体现和宣传自己“强势”的那一面时,他们自然而然会先从身边的人开刀。作为他们的亲人、朋友或者同事,你不得不忍受那种目中无人的性格,忍受那种刚愎自用、骄傲自满的态度,甚至常常要受到无礼的嘲讽和指责。

为什么这种人会先从身边的人入手呢?原因在于狂妄的人非常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同,所以他会在自己所处的交际圈内尽量表现得很强势,并且迫切地希望成为这个圈子中的核心人物,或者说要让圈子里所有的人都意识到他的存在。而亲人和朋友刚好是非常理想的对象,是他展示“肌肉”和强势“表演”的对象。

而对于他们身边的朋友来说,自然会承受巨大的冲击和伤害。因为作为朋友,你很可能会选择隐忍对方的狂妄,会选择一次次地给予对方更多的包容,而这在无形中更助长了对方的自大。你甚至都没有办法给他们一些必要的忠告,因为对方会觉得自己的事情根本轮不到别人来说三道四,弄不好,你很有可能会遭到对方的责骂和忌恨。对于这样的朋友,你不用心生幻想,不用过度委曲求全,及时远离才是好方法,否则你只会受到更大的羞辱。

在历史上,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西楚霸王项羽。项羽能力出众,在将士的心目中也很有威望,但是为人刚愎自用,过于狂妄自大,以至于常常听不进别人的好话,而且还因为猜忌、误会而导致身边的朋友一个个远离自己。范增就是最明显的例子,作为项羽的“亚父”,他一直以来都忠心耿耿,而且也的确给了项羽很多的帮助,可以说他更多时候扮演的是一个朋友的角色。

在项羽还未成名,还未起势的时候,他一直都很听从范增的话,基本上范增说什么,项羽就会严格按照要求去做,根本不会有什么怀疑。可是随着项羽日益强大,他的野心、欲望以及自信心都极大地膨胀起来。这个时候他不再愿意听从别人的意见,不再愿意有人对自己的想法说三道四,因为在他看来,自己就是最强的人,自己说的话就是最正确的。

正因为如此,范增和项羽之间的关系渐渐变得疏远了,虽然他依然恭恭敬敬地称范增为“亚父”,可是这种关系已经仅仅限于一种亲情了。最著名的一段发生在鸿门宴上,当时范增极力劝说项羽杀掉刘邦,结果项羽优柔寡断,过分自负,放走了刘邦,而之后的事实证明了项羽的确是放虎归山。

在鸿门宴后,范增非常生气地说了一句:“竖子不足与谋。”范增由此还感慨道夺取项羽天下的人一定就是沛公刘邦无疑了,后来这句话也一语成谶。鸿门宴后项羽仍旧我行我素,而刘邦和陈平很快用离间计成功离间了项羽和范增。范增感到绝望,于是主动请辞回家,结果这个堪称项羽最忠实可靠的老朋友无辜地病死在回乡的路途中。

很多历史学家都认为,范增之所以不受重用,原因并不在于陈平的离间计,而在于项羽的自大,因为在他看来自己根本就用不着别人“指指点点”,也用不着在耳边“唠唠叨叨”。他甚至觉得范增的威信太高,人也太聪明,已经超过了自己,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干脆辞掉了这个朋友,并间接害死了他。

狂妄的人往往比较自负,他们不允许有人在耳边说一些不喜欢听的话,绝对不允许别人提出什么反对性的意见,不允许有人的表现超过自己。一旦你触及这些底线,他一定会表现得很敏感,从而想办法给予严厉的打击。可以说,与狂妄的人结交朋友,你常常会有“伴君如伴虎”的危险,因为在对方心里,任何朋友都只是跟班,都只是围绕在自己身边的小角色,都是无足轻重的,在他眼里,只有自己是最重要的,只有自己是最核心的人物。

对于那些狂妄的人,我们要保持理智,即便你将对方当成真心朋友,对方也不会真正将你放在眼里,你甚至很有可能因为尽了朋友的义务而遭到对方的伤害。既然如此,我们应该有自知之明,应该主动远离这些朋友,尽量不要插手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因为你的好心很可能会被对方误解,从而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只有尽量远离,只有尽量保持沉默,你才能避免被狂妄的“利刃”伤害。

真心交朋友,小心那些形式主义

什么是朋友?称兄道弟的就是朋友?两肋插刀的就是朋友?一起混日子的就是朋友?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真正理解朋友的含义,也不知道“朋友”这两个字的分量,不知道它意味着什么。我们更多时候都注重形式主义,只要表面上看起来够义气,只要表面上对我们好,我们就认为这样的人适合交朋友,可是却不知道有些人正是打着形式主义的招牌骗取我们的信任,最终反而会让我们受到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