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蛇类的生殖情况
蛇类是雌雄异体动物,体内受精,卵生或卵胎生。生长发育到2~3年时的个体达到性成熟。
人工繁殖必须选择无病、无伤的壮蛇作为种蛇,同时必须善于识别雄蛇、雌蛇。从外形上看,雌雄蛇的形态区别不大,仅雌蛇头部相对较小、尾部较粗短,雄蛇头部较大、尾部较细长。鉴别雌雄最准确的方法是用手指紧捏蛇的肛门孔后端,雌蛇肛门孔显得平凹,而雄蛇的肛门孔中会露出两个“半阴茎”,即一对交接器。
蛇类在春季或秋季发情交配,为季节性发情动物。发情时,雌蛇尾基部有一种腺体能发出特殊气味,以诱引雄蛇。
交配时,雄蛇以1个交接器伸入雌蛇泄殖腔内,射精后,即雌雄分开。1条雄蛇在繁殖期内,可与40条雌蛇交配。雌蛇仅交配1次。而1次交配的精子可在雌蛇泄殖腔内保持3年有授精能力。除尖吻蝮和眼镜王蛇有护卵习性外,大多数雌蛇产完卵后即离开。
卵生蛇类的卵是在自然条件下孵化出仔蛇;卵胎生蛇类的卵是在雌蛇的输卵管内发育,然后产出仔蛇。
(第二节)卵的形成、受精及产出
母蛇的卵巢内,在孕育早期,其发育的卵数多于产出数。部分卵之所以未能发育到可以产出的程度,大多是因营养供应不足、受外界干扰、环境不适等,种种不良因素都可中止卵的发育。所以,在母蛇的孕期中,增加饲料种类和数量的供应,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就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联系母蛇的生殖器官的结构,对卵的发育直至产出作一介绍。
母蛇有成对的卵巢和输卵管。和蛇细长的体型相适应,这些生殖器官是前后排列的。
卵巢是产生卵子的器官,其形狭长,其前端对着同侧输卵管的喇叭口。输卵管自前至后可分为3段:前段管壁极薄,管径很大,其最前方如同张着口的喇叭,故名喇叭口,开口于体腔;中段管壁较厚,管腔内有皱褶,具有伸缩性;后段管壁特别厚,管腔也特别大,末端开口于泄殖肛腔。
当卵巢中的卵发育成熟时,便逐个排出,由喇叭口吸入。
蛇卵的进一步成形不一定需要受精,假若受精,则就在喇叭口部位进行。这些精子,是公蛇和母蛇交配时,由公蛇的交接器插入母蛇的泄殖肛腔射入,向输卵管上方泳动而上溯到喇叭口的。精子的活力,赖输卵管中分泌的腺体而保持。
母蛇的卵子在受精时,可以同时有许多个精子,例如3~5个穿入卵子内,但起作用的只有一个,其余的便逐渐退化消失。卵子即使因多余的精子的刺激而引起畸形的分裂,也不会影响卵的正常发育。
在蛇卵中,卵子虽是主体,但所占的体积却小,而绝大部分是供营养和起保护作用的物质。假若卵子没有受精,则失去生命活力而死亡了。尽管1条母蛇交配1次后可以在数年内产出受精卵,但因精子数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受精率在后来就会下降。故每群蛇中,到交配季节给予一定的公母蛇的搭配,让母蛇体内保有足够数量和一定质量的精子是必要的。
(第三节)卵的外形及成分
蛇卵一般呈椭圆形,壳为白色或浅褐色,有的浅表即可见布有血丝,具有羊皮纸状的革质厚膜。壳的硬度,因蛇种的不同而异,如眼镜蛇、灰鼠蛇的壳较硬,而银环蛇、五步蛇的壳则较软。但即使较硬,也不同于鸡蛋壳,蛇卵有弹性而韧,鸡蛋则硬而脆,易碎。
正常的卵,外形大多端正,色泽也较为一致;异常者则畸形,卵壳过软,不对称,色泽异常等等,大多难以孵出。
未受精卵的外形和受精卵并无不同,得孵上几天才可看出。
卵的长度和宽度之比,一般随母蛇年龄的增长而会有所改变。如银环蛇,早年产的显得细长,及至年长乃显得短胖。这和母蛇输卵管等的粗细有关。
各种蛇卵的长宽,随种而异。而如眼镜蛇,其成蛇身体虽长大,卵却并不一定长大。以下是几种蛇卵的卵径:五步蛇(40~56)毫米×(20~31)毫米,眼镜蛇(42~54)
毫米×(265~31)毫米,银环蛇(34~46)毫米×(17~19)毫米,眼镜王蛇(30~44)毫米×(12~20)毫米。
在蛇卵的壳上,具有许多肉眼看不到的小孔。这是胚胎发育时赖以与外界交换气体和散发或吸取水分的通道。
蛇卵多卵黄,卵黄和卵白约各占一半。卵黄的成分为蛋白质、脂肪、糖类、色素、维生素、生物催化剂——酶、无机盐等。卵白中大部分是水分,其中也含有一些蛋白质,以及极少量糖类、无机盐、脂肪等。
卵子含有大量卵黄而细胞质很少,它聚集在卵黄上面,状似小盘,叫做胚盘。受精卵在发育过程中,其营养物质主要取自卵黄,仅有少量营养物质取自卵白。
卵白对胚胎的作用,除了供应水分和少量营养物质外,主要是起保护作用。这保护作用有两方面:一是机械性保护,由于有卵白的存在而起缓冲作用,胚胎就不致受机械性损伤。二是生物性保护,卵白中的某些特殊蛋白质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若有害细菌为害程度轻,一般可以防止。
卵在搬动时,应避免挤压与剧烈振荡。
为让母蛇产好卵,在养殖期内应给予与自然界相似的环境条件,并保证充分的食物供应,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干扰,必需搬动时动作也宜轻捷。
母蛇在产卵前3~4天不思饮食,焦躁不安。若置于一个较大的范围内,它们会爬来爬去找地方,或许主要是为安全等考虑,总难选定产卵地点。可是,若用塑料窗纱缝制的网罩将它们罩上,当它们发现这儿自己逃不出去而敌害也无法侵入时,会很快安下心来“安营扎寨”较快产卵。若里面有好多条母蛇,还可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强的母蛇居中,其他母蛇环绕其侧,产出卵后各守其卵。蛇卵几乎均产于晚上。卵一产出,应该尽快移走。否则它们可能吃自己或别的母蛇产的卵,严重者甚至把全部蛇卵吃光。
场内的卵收集后,可以在卵上标注产卵期,并登记入册。
由于伴随产出时卵上沾带润滑的黏液,一经干燥,某些卵往往会相互粘连。通常无须将卵分开,可以让其在粘连的情况下孵化。若粘连面小,也可将其分开。分开的办法是:从粘连点两侧向内轻掰,或用钝口的刀形竹片轻轻用力。分离时若个别卵略有卵白渗出,可用消毒药棉拭去蛋白液,然后贴以小片消毒过的胶布或纸片,破口朝上晾干,一般不致影响孵化。
母蛇的产卵数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出现一个高峰期,而后又趋下降。例如银环蛇,3~4年时约年产卵4~9个,5~8年时通常可年产卵8~15个,偶有产20个左右的。卵的质量,取决于母蛇本身的健康状况及养殖是否得法。产卵数通常是5~9个。
(第四节)蛇卵的孵化
蛇卵的孵化关键在于掌握好温度,勿让温度变化幅度太大。从自然界的蛇来看,母蛇把卵产在具有一定湿度的暖处能获得较高的孵化率。究其原因,不外乎洞内的温度和湿度选得比较合适。当然,从便于管理考虑,此法很少为人采用。
蛇卵孵化的温度,虽然系阳光通过空气的传导供给热量,不过,切忌阳光直接照射。其原因主要卵耐受不了日晒的高温及失水过多。
孵化大多用缸孵法。也有用坑孵法的。
一、缸孵法
取一只大口陶缸(也可用瓦罐、水泥砖或木板箱制作),缸的容积由卵的多少而定。缸底铺土并逐层压实。铺的泥土以洁净的新土为宜。
土的湿度,以握之成团、撒之则散为准。土的厚度,以距缸口30~40厘米为合适。在上面横排蛇卵(切忌竖直排放),再在卵上铺放洁净新鲜的苔藓。为了保证卵四周的湿度和温度均衡,以及胚胎的适当活动,一般宜一周左右翻一次卵。翻时宜轻,同时密切注意各卵的情况,发现异常,就及时采取对策。
缸宜放于室内,并且加盖。这样可使内部的温度和湿度保持稳定,不致有幅度较大的波动,同时也可防止鼠害。
另外,要在缸脚置水,以防止蚂蚁为害蛇卵。
除用陶缸孵化外,也可采用木箱或木桶。从控制温度和湿度来说,木器不及陶缸,若能深一点,效果基本相仿。
二、坑孵法
在干燥的向阳山坡,挖深约半米的坑,四周略高,排卵其中,然后盖上石板,再覆盖砂石之类于石板上。估计好孵出的时间,提早一周左右挖出,带回家再孵,不久可见小蛇。
此法简单,基本上不需什么工具。缺点是,坑内情况不便及时了解,万一发生异常现象也难以采取补救措施。
三、孵化中的几个关键技术
1温度
一般说来,蛇卵的孵化温度以20~30℃较为适宜。以银环蛇卵的孵化来说,偏向这温度的下限,孵出较晚;偏向上限,则出壳较早。由于一般多利用自然温度,并不作恒温控制,所以温度必有一定的波动幅度。尽管极短期内低至14℃,高至接近37℃(如36.5℃)仍可孵出,但这种过低过高的温度决不宜长时间持续。若温度过低,可悬挂热水袋散热来补救,但热水袋不可触及蛇卵。若温度过高,可打开盖子散热。
2湿度
一般说来,蛇卵孵化的相对湿度宜掌握在50%~70%。
湿度的掌握,总的原则是使卵不致长霉而又无明显的凹皱。偏湿不如略微偏干一点。因为湿度一高,往往容易引起蛇卵长霉,尽管发现后及时擦拭和消毒,仍可挽救,但毕竟已损及卵的质量。然因略微偏干而引起卵的轻度凹皱时,只需调整湿度就可纠正,无碍孵化。何况卵在孵化期由于水分蒸发而轻度失水是正常现象。当然,失水太多也不适宜。
3卵的防污
一般情况下,收集到蛇卵后直接排放于孵化环境中,并不进行消毒。但是,也有嫌卵脏用水洗的,结果却导致蛇卵发霉,甚至有全部因长霉而孵不出者。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是因卵壳表面起保护作用的胶质之类在洗涤过程中失去,严重时甚至损及壳的表面;二是本来不洁的物质只限于局部,而一洗倒是遍布全体;三是在未干的情况下置于孵化环境,导致卵上湿度过高。
其实,蛇对产卵场所的选择是很注意的,一般总是产在清洁的地方。
假若发现个别卵确实有些脏,也只需用布轻轻拭去脏物,并在拭处以毛笔涂点灰黄霉素后晾干即可。全部水洗不宜采用。
有人曾用抗生素软膏涂卵壳消毒,此法也不宜采用。软膏中含有油质,当油质在卵面上布有较大面积时,会堵塞卵壳上的小孔。这些肉眼看不见的小孔,是胚胎与外界交换空气和水分的通道,堵塞将导致胚胎的窒息。
4卵上覆盖物的选择
为使卵上保持相对恒定的湿度,宜选用新鲜而清洁的苔藓,而不宜选用湿稻草。
5蚁害的防止
在卵的孵化过程中,蚂蚁食卵的事故应予防止。除缸脚底座以浅水阻断蚁路外,也可撒放一些农药,但切莫沾到卵上。
6验蛋与坏蛋剔除
当蛇卵因失水而凹皱时,若用一块用沸水烫过、挤干、放凉后的新毛巾覆于卵上,凡能重新鼓起者均为有生命活力的受精卵,它们能正常发育。
可将灯光通过小孔形成一束集中的光线,将卵置于小孔上来观察卵内胚胎的发育。不用灯光的话,也可以在板上开一孔,把卵放在孔上对着阳光照,或者是使阳光通过镜子反射于平置木板的孔上。照蛋的目的,一是观察胚胎的发育情况,二是可以及时发现未受精卵和死胎。后者若不及时剔除,必然会污染其他蛇卵。
正常的胚胎在光照验蛋时,早期可见蛋内有血色及血管分布,蛇头部位的移动可较为明显地看到,而幼蛇的体形越到后期,其黑影越为明显。
对一时未能判定是否正常的蛇卵,可另外放于一处。
不要与正常的卵混放,判定后即可决定是否弃之。
(第五节)种蛇的培育
对于定型的人工养蛇场,种蛇培育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它涉及繁殖成活率、产品质量和数量以及经济效益等各方面生产指标的提高,并涉及对蛇的逐代驯养研究。所以首先要对参配的雌、雄蛇进行严格选择。要选择体型大、无伤残疾病、体质健壮、食欲正常,特别是发情交配行为正常的种蛇,才能保证产生良好的后代。在孵化前,对种卵也要选择,要求卵形大、壳色正常、无破损又新鲜。幼蛇的生长发育情况也是种蛇培育的重要环节,因为它直接影响到生产性能。个体泌毒的质量和数量,是以生产蛇毒为目的的养蛇工作最突出的培育指标,对全身入药的蛇类则以体型大小、色泽与花纹等为重要指标。养蛇场每年要逐代从蛇群中选择优良个体留作种蛇。对挑选出的种蛇要给予优厚的饲养管理条件,并施以有目的、有计划的逐代驯化工作,使蛇场逐步建立起良种核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