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司马迁的故事
8953700000007

第7章 社会风云

司马迁可不是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无论是小时候探访龙门,还是移民茂陵以来发愤读书,他的好奇心一直很强烈,对社会上发生的各方面的事情都很感兴趣。

当时的长安,是个热闹的大都市,商业繁荣,手工业发达。司马迁跟随父亲进京城观光,对那些来自西域的商人很好奇。他们的语言、长相、服饰和商品,真是前所未见、前所未闻,特别有趣。当时,汉朝的生产力居世界前列,铁器农具已推广到中原以外的地区,丝织业很兴旺,漆器制作工艺很高明。西域各国的商人不远千里,带着他们民族的产品,来换取汉朝的铁器、丝绸、漆器等珍贵商品,大批地输往西北各国,远至中亚和大秦(罗马帝国)。

社会处在变动之中,武帝在政治、军事、法律方面不时地有大动作,令世人瞩目。但主张以儒术治国的田鼢做了丞相后,显得骄横贪婪;握有重权的窦婴、灌夫,私下里也有些违背皇权的动作。这时候,窦太后已经去世了,汉武帝已掌权十年。

雄心勃勃的汉武帝大张旗鼓地要按自己的主张治理国家了,那些有碍于国家安全的人活该倒霉;这些人欺压百姓,鱼肉下官,终于落得可耻下场:窦婴被杀,灌夫家族被灭,田鼢也死了。汉武帝看中了在对策考试中获得第一的儒家学派的公孙弘,任命他做了丞相。

公孙弘没有家族势力的背景,他起自“布衣”,也就是一个出身平民的读书人。他对皇上的旨意严格执行,是一个唯唯诺诺的丞相。这样一来,丞相完全掌握在汉武帝手里,实际是加强皇权,树立皇帝的绝对权威。

当时地方上,有不少朝廷册封的王国,有的“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对中央政权的指令爱听不听。汉武帝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下令诸侯王把他们的土地分给子弟,中央政府承认这些分得土地的小王侯为列侯。司马谈在家中谈起武帝的这一举措,感慨不已地说:“这是削弱诸侯王的势力,便于皇帝控制整个国家,巩固中央集权的策略,真是一着高明的棋。”司马迁很受启发,感到汉武帝真是个铁腕人物。

汉武帝的高招层出不穷,任用张汤做了御史大夫,专门掌管各级官吏。张汤是个心狠手辣的人,一切秉乘皇帝的旨意行事。他和另一酷吏赵番等人制定刑法,对不顺眼的官吏严加整治,对有地方势力的游侠彻底铲除。

那个曾让汉武帝生气的游侠郭解,尽管上一次追捕他,让他逃掉了,最近又露出了行踪。他逃到了临晋(今陕西大荔县东),贸然投靠一个叫籍少公的大户,请求他想办法送自己出关。郭解得到这个人的帮助,逃到太原。

不知什么原因,官府获得了情报,就要派人来抓籍少公。籍少公担心自己受不住官府的严刑拷打,自杀而亡。关于郭解的消息,就此中断。

一个对郭解并不相识的人,为了保护郭解,竟然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过了几年,官府终于抓住了郭解,极力追查他犯下的案件。

有一个专门派到轵县察访郭解“恶迹”的使者,得到了当地一个儒生的接待。这个儒生反映情况说:“我们这地方出了郭解这个人,真是太不幸了。他专门凭着黑社会的势力为非作歹,哪里说得上是个贤能的人。”某个崇拜郭解的侠客了解到这个儒生对郭解落井下石,气愤不已,立即把这个讲郭解坏话的儒生杀死,而且还割掉了他的舌头。

这件事,郭解既没有参与,也不知情。那个杀人的侠客根本没有留下任何线索。抓住郭解的官吏无法抓住郭解的犯罪事实,只好向朝中报告,说没有理由治郭解的罪。那个受到武帝重用的公孙弘想出了一个理由。他说:“郭解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居然在地方上拥有势力,行侠仗义,别人讲他一点点坏话,就有人代他出面,杀人割舌,真是无法无天。尽管郭解不知道这件事,但他的个人影响如此之大,他的罪超过了杀人,应加重处罚,判大逆不道罪。”

这个公孙弘为执行汉武帝加强社会稳定的旨意而不遗余力,居然想出了这么堂而皇之的理由。就这样,一代游侠郭解终于被处以死刑。

消息传出,司马迁惊诧不已。他阅读以前的典籍,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游侠心生向往和仰慕之情,而且他见过游侠郭解,心目中以为郭解就是古代那样的侠义之士。现在,郭解落得个身首异处的结局,这让司马迁心生同情,复杂的心情难以表达。他感到,游侠的时代,随着郭解被处死,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对郭解的同情,直到许多年之后还留在司马迁心中。他写《史记》的时候,专门写了一篇《游侠列传》,记叙郭解一类游侠的生平事迹,寄托着他深长的感慨。

武帝在军事上同样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他对文景时期忍让北方少数民族的做法很不满意,决心壮大国力和军力,稳定北方边境。公元前134年,也就是司马迁12岁时,汉武帝调兵遣将,命令李广以骁骑将军的身份带兵驻扎在云中,命令程不识以车骑将军的身份统兵驻扎在雁门,把守北方的两大关隘要道。

过了一年,武帝采纳大臣王恢的建议,派韩安国、李广、公孙贺率领30万军队在马邑伏击匈奴。结果为匈奴所觉察,悄悄撤退而去,汉军只得无功而返。

武帝确实过于急功近利,求胜心切,他把这次军事失利归罪于王恢,将王恢关进监狱。不久后,王恢就死在监狱里了。这次出兵无功而返,更让武帝感到壮大军备的重要,并加强了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也不太安定,武帝采取了另一套办法,就是派遣文学家司马相如前往巴蜀地区安抚民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皇宫生活申,汉武帝也逐渐显示出强硬的铁腕手段。他废掉了原来的皇后陈阿娇,立卫子夫为皇后。那陈阿娇极有背景,她是汉武帝的表姐,她的母亲馆陶长公主是汉武帝的亲姑姑。汉武帝小时候喜欢陈阿娇,对姑姑说:“要是姑姑把阿娇嫁给我,我一定用金子盖一间房子给她住。”这就是成语“金屋藏娇”的来由。陈阿娇做了皇后,好几年都没有生育。另一个出身卑下、本是歌舞妓的卫子夫,却在武帝29岁时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因而深得宠爱。她的弟弟卫青、外甥霍去病也得到了汉武帝的重用,逐渐掌握了大汉的军事大权。

司马迁一家到茂陵定居以来的七八年间,社会上发生了这么多重大的事件,可谓风起云涌。社会风云变幻,这对司马迁的成长有着极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