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再苦也要笑一笑全集
8953500000088

第88章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有获得最后胜利的人才能算得上真正的英雄!

俗话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人的一生充满了风风雨雨,跌宕起伏,当一个人被命运甩到最低谷时,应该始终抱着这样的想法:只要生命尚存,就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即便颜面尽失,也要忍辱负重,以谋大业。

家喻户晓的孙膑,忍受着常人无法忍受的奇耻大辱,诈疯求生。他的膝盖被尖刀剜剔,脸色被墨刺上“私通敌国”四字,忍辱负重的孙膑不放过任何求生机会,也正是孙膑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思想成就了历史上一位军事家,让自己的才华有机会得以淋漓尽致地施展,为后人写成流传千古的名著——《孙膑兵法》,也报了庞涓当年之仇。

试想,如果孙膑无法忍受耻辱与痛苦而放弃生的欲望,一头撞死,历史上也就不会有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后人也不会看到《孙膑兵法》了。人为活而生,不是为死而生,活着就有希望。所有问题都有它的两面性或多面性,在生与死的边缘,弃死求生才是正确的抉择,为了成就明日的伟业,暂且“苟且偷生”也未尝不可。

1076年,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与教皇格里高利争权夺利,斗争日益激烈,发展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亨利想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教皇则想把亨利所有的自主权都剥夺殆荆

在矛盾激烈的关头,亨利首先发难,召集德国境内各教区的教士们开了一个宗教会议,宣布废除格里高利的教皇职位。而格里高利则针锋相对,在罗马的拉特兰诺宫召开了一个全基督教会的会议,宣布驱逐亨利出教,不仅要德国人反对亨利,也要在其他国家掀起反亨利的浪潮。

教皇的号召力非常之大,一时间德国内外反亨利的力量声势震天,特别是德国境内的大大小小的封建主都兴兵造反,向亨利的王位发起了挑战。亨利的王位与生命都遭受着严重的威胁。

亨利面对危局,被迫妥协,于1077年1月身穿破衣,只带了两个随从,骑着毛驴,冒着严寒,翻山越岭,千里迢迢地前往罗马,向教皇认罪忏悔。

但格里高利故意不予理睬,在亨利到达之前躲到了远离罗马的卡诺莎行宫。亨利没有办法,只好又前往卡诺莎去拜见教皇。

到了卡诺莎后,教皇紧闭城堡大门,不让亨利进来。为了保住性命与王位,亨利忍辱跪在城堡门前求饶。当时大雪纷纷,天寒地冻,身为帝王之尊的亨利屈膝脱帽,一直在雪地上跪了三天三夜,教皇才开门相迎,饶恕了他。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卡诺莎之行”。

最后,亨利恢复了教籍,保住王位返回德国。

也许有人会对亨利的这种做法嗤之以鼻,认为此举低三下四、尊严扫荆但亨利放弃进攻,主动讨饶,得到了教皇的饶恕,这才保住了性命与机会,亨利返回德国后,集中精力整治内部,先把曾一度危及他王位的内部反抗势力逐一消灭。阵脚稳固之后,他立即发兵进攻罗马,以报跪求之辱。在亨利的强兵面前。格里高利弃城逃跑,客死他乡。

所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德国皇帝雪地长跪求教皇的目的就是以吃“眼前亏”来换取以后的利益,为了生存和实现更高远的目标。如果因为不肯暂时低头而蒙受巨大的损失,甚至把命都丢了,哪还谈得上未来和理想。就连李广这样的血性将军也懂得这样的道理,忍辱负重实乃大丈夫所为。

公元前129年,汉骁骑将军李广一时失利不幸被捕,成了匈奴的俘虏。李广在战斗中身负重伤,伤口血流如注,脸色惨白。匈奴骑兵把受伤的李广放进一个绳子编织的大兜里,架在两匹马中间,边拖边走。一路上,过去深受李广打击的匈奴骑兵不断讥笑、侮辱李广。这位一代名将不言不语,紧咬牙关,闭上双眼,心里怒火中烧,但就是忍着不接话茬不出声。同时,各种念头在李广脑中飞速转动,他在寻找机会逃脱。而匈奴骑兵见李广眼皮合上,渐渐也失去了警惕。又行进了一段路,李广突然飞身扑到一骑兵身上,说时迟,那时快,他一把夺下骑兵手中弓箭,又一记重拳将其击落下马,待其他匈奴兵反应过来时,李广骑着马已跑出老大远。就这样,李广才死里逃生,后来在北击匈奴的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甘地说过:“生由死而来。麦子为了萌芽,它的种子必须要死了才行。”暂时的退是为了更好的进,舍弃是为了获得,是还想要有更大的作为。人生感悟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是一种大智慧。拥有这种大智慧的人是真正有远见、有毅力的人,这样的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绝望,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赢得人生的最后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