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再苦也要笑一笑全集
8953500000179

第179章 无所求便是追求

道家的“无为”并非是“无所作为”、“碌碌无为”,什么事也不做,只是不做那些愚蠢的、无效的、无益的、无意义的,乃至无趣无聊,而且有害有伤有损有愧的事。无为是一种超然的智慧,它又体现为一种快乐原则。因为只有无为才能摆脱世俗名利的缠绕和羁绊,才会不为名利所累,金钱所惑,才不会在寻烦恼。当然这里并不是说,人们不应该去追求功名。无论是为官从政,还是经商下海,人人都想功成名就,这是正当的追求,无可厚非。说无为,是“而治”的无为,在名利问题上,要拿得起,放得下,一边享受着名利,一边又不为名利所困扰,所羁绊。

无为的要义在于使自己脱离低级趣味,不纠缠于鸡毛蒜皮之事,不醉心于蝇营狗苟之当。一个事无巨细都上心都操劳的人不会有成绩,一个斤斤计较于蝇头小利的人不会有作为,一个热衷于关系学的人不会有真正的建树,一个拼命做表面文章的人不会有深度,一个孜孜求成的人反而成功不了。一定要放弃许多诱惑,不仅是声色犬马消费享乐的诱惑,而且是小打小闹急功近利窍门捷径事半功倍的做事的诱惑,才能有所为。有意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阴,这正好说明强求而不得。

许多的时候,我们对生前身后的功名期待颇多。对于前世,我们会埋怨父母没有把我们生养在富贵之家;对于后世,总是抱怨子孙们不能个个如龙似凤,但我们更多的不满足还是来自于自身。

我们为什么会这样强求呢?这其实是欲望的驱使,是幻想的冲动,是不切合实际的索龋

不知足是一种最原始的心理需求,无所求则是一种理性思维后的达观与开朗。

无所求使人平静、安详、达观、超脱;不知足使人骚动、搏击、进娶奋斗;知足智在知不可行而不行,不知足慧在可行而必行之。若知不行而勉为其难,势必劳而无功,若知可行而不行,这就是堕落和懈担这两者之间实际是一个“度”的问题。度就是分寸,是智慧,更是水平,只有在合适温度的条件下,树木才会发芽,而不至于把钢材炼成生铁。《渔夫和金鱼》中的那个老太婆是不懂得知足的最大失败者,她就是没有把握好知足这个“度”。无所取,无所需,就不会有太多的思想负荷。在知足的心态下,一切都会变得合理、正常、坦然,我们还会有什么不切合实际的欲望和要求呢?

无所求是一种境界。无所求的人总是微笑着面对生活,在无所求的人眼里,世界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淌不过去的河,他们会为自己寻找合适的台阶,而绝不会庸人自扰。

无所求是一种大度。大“肚”能容天下事,在无所求的人眼里,一切过分的纷争和索取都显得多余。在他们的天平上,没有比知足更容易求得心里平衡了。

无所求是一种宽容。对他人宽容,对社会宽容,对自己宽容,这样才会得到一个相对宽松的生存环境,这难道不值得庆贺吗?知足常乐,此之谓也。

有时候,快乐是不需要理由的,朋友的一声问候,同事或者领导的一句赞扬,都能够让我们感受生命的美好。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也总是要有点追求的。这无疑也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生机和活力,每每获得了一点点收获,有了一点点成就,细心的人,会感受到生命的美好,活着的幸福。

很多人还记得古人写的那首《不知足歌》。那歌当然有封建时代的局限性,但却不失诫世的意义。其词是这样的:

终日茫茫只为饥,方得饱来便思衣。

衣食两般俱丰足,房子又少美貌妻。

娶下娇妻并美妾,出入无轿少马骑。

骡马成群轿已备,田地不广用难支。

买得田园千万顷,又无官职被人欺。

七品五品犹嫌小,四品三品犹嫌低。

一品当朝为宰相,又想神仙对局棋。

种种妄想无止息,一棺长盖念方止。

这首歌的作者最后说:“不知足”乃人间活地狱,活百年也无一刻之乐境,每日只生无限之愁叹!

其实,幸福是一种感受。人们不要忽略了就在身边的幸福。比方,一个美满的家庭,成员同舟共济,一片温馨气氛;一份尚可的工资,虽然日子过得紧巴点儿,但粗茶淡饭管饱,全家与富贵病无缘;祖上不曾显赫过,更没有远涉重洋的经历,但却留下为人要靠自己诚实劳动的遗训,活得分外踏实;父母没大本事,没有能力庇荫自己下海发财,入仕高升,但却教给自己乐观向上、诚挚待人,因而人际关系融洽自在;乃至生个孩子,既不是天才,也不白痴,但却懂得孝顺父母,自尊自爱,令父母省去了许多麻烦,等等。我们身边的幸福无处不在,这些看来似乎都很平淡,却恰恰是普通人都正在享受的幸福。只不过人的感受不同而已。有的人感觉到了,确实幸福只是一种感觉;有的人却完全没有感到,他们抱怨生活总是亏待了自己。

现在有一个很流行的说法:不要活得太累。这话的意思是告诫人们不要自寻烦恼,而要自寻乐趣,活得自在一些。那么,无所求便是最高意义的追求,达到此境界,必能领会快乐的真意。

人生感悟

不要让自己活得太累,无所求便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