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机会来临时,你首先要做到的是要抛开所有顾虑,突破自己、战胜自己,自己先给自己一次机会。不要等待事情完美无缺或安全无误才愿意尝试,那样你可能永远等不到这种机会。
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试验:将四只猴子关在一个房间里,每天只喂很少食物,几天后,科学家在房间上的小洞放下一串香蕉,一只饿得头昏眼花的大猴子一个箭步冲向前,但当它还没拿到香蕉时,就被预设机关所泼出的滚烫热水烫得全身是伤,当后面三只猴子依次爬上去拿香蕉时,也一样被热水烫伤。于是众猴只好望“蕉”兴叹。
几天后,实验者换进一只新猴子进入房内,当新猴子也想尝试爬上去吃香蕉时,立刻被其他三只猴子制止,并告知有危险,千万不可尝试。实验者再换一只新猴子进入,当这只新猴子想吃香蕉时,有趣的事情发生了,这次不仅剩下的两只老猴子制止,连没被烫过的那只猴子也极力阻止它。实验继续,当所有猴子都已换新之后,上面的热水机关也取消了,香蕉唾手可得,却没有一只猴子敢前去享用。
这个实验的结果和我们的生活非常相似,禁忌和经验代代相传。虽然事过境迁、环境改变,大多数的人仍然恪守前人的失败经验,错失很多次机会。因此,当机会来临时,或许你很害怕,或许你尚有疑虑,这些感觉其实很正常。不要做后来的猴子,连自己给自己机会的勇气都没有,面对香蕉虽垂涎欲滴,却被先来一步的猴子的经验所迷惑,不敢跨越雷池半步。
要知道,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面对机会,我们必须有足够的勇气和理智的行动。这样,才不会失去机会。
也许你曾为实现某个目标而拼搏过、奋斗过,但都以失败而告终。或许曾经听过别人的经验教训:“机会只有一次,抓不住就永远没机会了。”当新的机会一次次降临到你身边的时候,你强烈想表现自己的欲望被曾经的伤口和别人的经验所吞噬,面对新的机遇,你退缩了。因此机会对你来讲,来得快去得也快。
一个垂头丧气的中年人,走进心理医师的诊疗室,向心理医师倾诉他一生不幸的遭遇:“我经历无数的失败,早年求学,没有一次考试能够过关;踏入社会,经营许多生意,皆是负债收场;然后四处求职碰壁,难得有了一份工作,但没做多久,就被老板开除;现在连老婆也忍受不了我,跟我离婚了……”
心理医师问道:“那么,你现在想怎么办呢?”
中年人万念俱灰地回答:“我此刻只想一死了之。”
心理医师:“你有没有小孩?”
中年人:“有呀,又怎么样?”
心理医师笑了笑:“还记得你是怎么教你的小孩走路的吗?从他第一次双手离开地面,颤颤巍巍地站起身来,是不是所有家人都会为他喝彩、为他鼓掌?”
中年人似有所悟:“嗯……是的……”
心理医师继续道:“然后孩子很快地又跌倒了,你是不是轻轻扶起他,告诉他,没关系,再试试看,他会走得很好的!”
中年人的语气坚定了些:“对,我会帮他……”
心理医师:“孩子走走跌跌的,经过无数次的练习,还是走得不稳。你会不会失去耐性,告诉他,最后再给你三次机会,如果再学不会走路,以后终生都不准走路,干脆你给他买个电动轮椅。”
中年人:“不会,我会再帮助他、鼓励他,因为我相信,他一定能学会走路的!”
心理医师:“那就对了,你才跌倒过几次?就想坐轮椅了?”
中年人抗议道:“可是,小孩子有人帮助他、提携他,而我没有。”
心理医师:“真正能帮助你、鼓励你的人是谁,此刻你还不知道吗?”
中年人想了想,朝心理医师重重地点了点头,昂首阔步地走出诊疗室。
可见,机会要靠自己去寻找去把握,不多试几次,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有时人们甚至重新走到自己失败的地方,经过拼搏重新站起来。再给自己一次机会,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你以前做出的努力不会白费,它至少可以使你积累经验或者避免重蹈覆辙。关键是要有尝试胆量和面对挫败的勇气。只要坚持不懈,梦想终究会成为现实。
在人生的道路上,很少有人会一举成功,在经历几次正常的失败后,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到底,不是每个人都能朝着自己理想的目标继续奋斗,他们选择的往往是向命运低头,做着低等、重复、枯燥、收入微薄的工作。虽然工作没有贵贱之分,但每个人都应当有适合他自身个性和能力的工作。如果他天生只有这个能力还罢,否则,他的才能首先就被自己软弱的意志扼杀了。
席慕蓉曾经说过:“在我们一生里,常常要付出很多无谓的代价,才能得到所期望的那一点点快乐。”吝于再给自己一次机会,说轻了是软弱无能的表现,说重一点,就是过早地给自己的人生画上了句号。再给自己一次机会,不要为曾经的付出而后悔。
人生感悟
不要让自己有“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的慨叹,不要让自己留下遗憾,不要让自己咀嚼悔恨与叹息。那么就再给自己一次机会吧!即使已有千百次的失败。也许正是这千百次的失败为这最后一次的成功埋下了希望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