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世界文化博览1
8953000000024

第24章 原始社会(23)

肖邦的钢琴曲大量采用波兰特性舞曲的体裁,如玛祖卡、波罗奈滋舞曲等。他的前期创作更富于浪漫主义气质,表现幸福、爱情,希望和幻想,随着流亡生活的痛苦磨练,他的作品越来越多地带上民族危难的感情内涵:痛苦、孤寂、愤怒和反抗。舒曼曾称誉肖邦的音乐是“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他的《革命练习曲》充满了战斗精神和爱国热情。德沃夏克的《新世纪交响乐》,也是怀念祖国之作。斯美塔那的交响套曲《我的祖国》第二首《伏尔塔瓦河》,对这条象征着民族生命之源的河流的描绘充满深情。被誉为“俄罗斯音乐之父”的格林卡,他的第一部歌剧《伊凡·苏萨宁》,是爱国主义的杰作,可是却被贵族们讥讽为“马车夫的音乐”;第二部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首演时,沙皇及其随从中途退席。他不得不避居国外。他有一句名言:“让我每时每刻都和人民在一起,我要和人民同甘苦、共欢乐。”鲍罗丁的歌剧《伊戈尔王》和有“怪杰”之称的穆杰尔斯基的歌剧《鲍里斯·戈杜诺夫》也是爱国主义的好作品。穆索尔斯基的歌曲《跳蚤之歌》有强烈的讽刺统治阶层的意味,一直为人们所喜爱。挪威作曲家格里格曾专门为挪威著名戏剧家易卜生的诗剧《培尔·金特》精心地配写了20多段音乐,上演时大获成功,后来他选了其中的8段编成了两部管弦乐组曲,他说过:“无论祖国的前途如何,要把我和挪威分开,那就等于割掉我的手臂和双腿。”他的有名的抒情歌曲《索尔维格之歌》出自《培尔·金特》第二组曲,塑造了三位挪威少女纯洁天真、忠于爱情的动人形象,象征着挪威人民的善良品德。

音乐上的民族主义是一种真诚的爱国主义。民族乐派的作曲家们冲破了浪漫主义音乐的狭隘天地,从个人的苦闷与孤独中把目光转向社会、关心民族的命运,努力反映重大的社会题材,从历史的角度和现实的角度塑造了许多光辉的音乐形象,给人以鼓舞。

印象主义音乐

印象主义这个词,首先是作为一种绘画主张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表达直接感受于事物的印象。1870年,法国画家莫奈、诗人魏兰等人基于对旧画风的摆脱和对新的技艺的追寻,提出了他们的艺术主张:1要真实地再现;2注重色彩及光线的描绘;3尽力抓住事物瞬间的神韵,依照其原本的征候,不为任何形式所束缚地表现出来。这种艺术主张,很快为音乐界人士所接受。

德彪西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尽管依然统治欧洲乐坛,但己不能满足人们对新的乐风的渴求,法国作曲家德彪西勇开先河,1892年以新颖别致的《牧神午后》,确立了印象主义音乐的地位。这部根据象征主义诗人马拉美的诗歌写成的作品,以细腻的笔触,神奇的音响效果,渲染出朦胧的田野气氛,描写了一个牧神在炎热的太阳下昏昏欲睡时产生的幻觉。德彪西在他的歌剧《佩里阿斯与梅丽桑德》

以及许多钢琴曲(如《意象集》、《前奏曲》)和管弦乐曲(如《夜曲》、《大海》)中都实践着印象主义的创作手法,乐曲给人一种朦朦胧胧的、若隐若现的气氛和色调。

继续德彪西的路向,又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是法国作曲家拉威尔。他的作品风格具有古典乐派的某些特征,但又有他自己性格上的热情和忧悒的特点。

德彪西立起了一个完完整整的印象主义流派,以后没有人能像他那样,被人称为印象主义作曲家,而只能是某些作品和某一作品的某些部分具有印象主义特点。如法国的杜卡、英国的戴流士、意大利的列斯碧基,在这些人的作品中,都有明显的印象派印迹,但他们却很难被称为纯粹的印象主义作曲家。

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是:力求摆脱浪漫主义的主观情感表现,旋律偏向零散,在配器上力图精致纤细,强调音乐丰富的明暗层次和浓淡色彩,在朦胧的光色之中表现事物的气氛和情调,而且大量采用全音阶、教会调式及平行和弦,造成调性的扑朔迷离的效果。

新古典主义音乐

新古典主义音乐,是针对后期浪漫主义在音乐上的标题性、主观性而产生的一种创作思潮。它主张音乐创作不必去反映紊乱的社会和政治,应该回到“古典”中去,回到“离巴黎更远的时代”去。这种思潮在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盛行一时。

新古典主义的一般倾向,是客观的、超俗的、节制的;其特点是重视对位法的纹理,减轻管弦乐的繁复,鄙弃标题音乐,恢复固有形式。

新古典主义作曲家,首推意大利的布索尼。他认为音乐应当保持严格的客观精神和中立态度。而古典的对位手法以及帕蒂塔、大协奏曲、托卡塔、帕萨卡里亚、里切尔卡列等古典形式是实践这种理论的最好途径。他对巴赫和莫扎特的“德意志精神”之狂热,以及对浪漫主义的憎恶,都在他的作品中反映出来,但他的作品过分地偏重理性,所以较难被人赏识。在这一流派中,影响最大的作曲家是俄国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他在英国的音乐杂志上发表论文,提出“回到巴赫”的口号,这一口号影响了不少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以不少作品奠定了新古典主义音乐的基础。比斯特拉文斯基更接近“巴赫精神”的,当推亨德米特。

他以自己的四首协奏曲和钢琴练习曲等作品,系统地发展了一套深思熟虑的、符合逻辑的新对位法,而被公认为新古典主义作曲家。法国的奥涅格、米洛、普朗克,匈牙利的巴托克,苏联的普罗科菲耶夫和肖斯塔科维奇等都在一定时期内受其影响。

这个流派的曲型作品是布索尼的《喜剧序曲》和斯特拉文斯基的《诗神阿波罗》、《仙女之吻》、《圣诗交响曲》、《钢琴协奏曲》

等。这些作品有的选自古代神话故事,有的采用中世纪宗教题材。在音乐创作上力求具有古典音乐风格,在创作手法上则用现代的技术,使这派的音乐成为名副其实的新古典主义。

油画的由来

油画在欧洲诸国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初期的油画,采用油彩和蛋粉画结合起来的画法,即通常所谓的“坦泼拉”的画法,最后在画面上用薄如透明的油色罩在画上,形成和瓷器的色釉一般的效果,也即所谓的“格拉西”

(glacis有的译作加光术)。

这类早期油画,画面均匀,有光泽,看不见笔触,画面工细严谨,富有装饰趣味。

据资料记载,相传15世纪尼德兰画家凡·爱克兄弟,被称作是欧洲油画的创始人。

他们在总结前人作画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试验,发现亚麻油和核桃油是比较理想的调和剂,颜色易于调和,便于运笔,同时又可层层敷设,画面透明鲜亮,使油画能进一步收到表现对象具有真实感的效果。用这种油调色作画,画面干燥的时间不快不慢,可以趁湿继续在已经画就的底层上加工绘制,干燥的时间也只要两三天,而无需像从前那样借助阳光晒或炭火烤。颜色干透后很牢固,附着力强,色彩既有光泽,也不易褪色。从此,新材料和新技法便很快地流传全欧洲,油画这一独特而富于表现力的画种,逐渐地成为欧洲各国绘画的主要形式。

石版画的由来

在1796年的时候,有个德国人叫施纳维尔特的,他为了帮他母亲记下洗衣服的账目,随手用蜡质的笔把账目记在一块石灰质的石板上,后来,当他要把账目擦去的时候,发现蜡笔写过的地方,油质已牢牢渗透到石板里去了,怎么也擦不掉。这件事给了他很深刻的印象。他平时爱好音乐,喜欢作曲,也常要用五线谱来抄别人的曲子。那时他父亲死了,家境比较困难,无钱能供他去购买曲谱。于是他想起自己帮母亲记账的那回事,心想能否利用石板自己来印谱呢?经过许多次的试验,终于发明了石版印刷。这个方法被画家掌握了以后,石版画就产生了。

所以直至今天,石版画用的石板都还是从德国运来的,因为只有德国出产这种质地细腻、感油性能良好的石板。

印象派

1874年4月15日,一群具有革新精神的法国画家举办了一个“无名艺术家展”,展出了165件新派绘画。其中画展组织者莫奈的油画《日出印象》特别引人注目。这幅画体现了这次画展作品的共同特征:提倡绘画技法革新,注重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力求从光与色的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和氛围,常根据太阳光谱所呈现的七色反映出对自然界的瞬间印象。其代表作品有莫奈的《日出印象》、《睡莲》、《花园里的女人们》;雷诺阿的《包厢》、《舞会》、《游船上的午餐》以及毕沙罗的《蒙马特尔大街》、《红屋顶》和西斯莱的《塞纳河岸的乡村》等等。

野兽派

野兽派是20世纪初期法国著名油画家亨利·马蒂斯发起的一个绘画运动。野兽主义一词,特指灿烂的、任性的、强烈的色彩和原色的、粗野的油画笔触。野兽派画家继浪漫主义和印象主义之后,把色彩革新运动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它拒绝色彩上的自然主义,强调色彩对比,认为色彩关系是绘画的基本成分。艺术家应该根据自然独立自由地使用颜

达利《时间的消逝》

色,创造抽象的色彩形象和构图,用线勾绘出基本形体。著名作品有马蒂斯的《打开的窗户》、《科利乌尔》和《戴帽子的女人》等。

抽象派

又称“非具象派”,19世纪末流行于西方。它不仅表现在绘画上,而且表现在雕塑等其他方面。抽象主义者认为:艺术的使命只是表现艺术家本人的本能、下意识的感受。他们的作品要么是杂乱无章的斑点和线条的结合,要么是大理石、金属、花岗石堆积的毫无意义的结构。在绘画中没有素描和构图,在雕塑中没有对象的自然客体和真实造型。俄国画家康丁斯基是公认的抽象画派创始者,代表作是《尖而安宁的玫瑰》。

荷兰画家蒙德利安是早期抽象画派的主要代表,其代表作是《构图》。

超现实主义画派

超现实主义画派是20世纪20年代超现实主义文艺思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对艺术反映现实生活,反对美术上的一切传统。他们的作品荒诞不经、光怪陆离,给人以梦中之感。代表作主要有德国恩斯特的《红鸟》、西班牙米罗的《月墙画稿》、达利的《时间的消逝》等。超现实主义画派的目的是激发观者的共鸣反应,使欣赏者承认这些非理性的,在逻辑上费解的固有“感觉”。

浮世绘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流行的一种描写风俗人情以及俳优、武士、游女、风景等的民间绘画。浮世,就是现世,是佛教用语,含有人生无常的意思。浮世绘色彩艳丽,线条流畅,表现手法细腻。

其代表人物是喜多川歌麿,他绘作的美人画,娥眉粉颈,体态婀娜,明艳华丽。江户末期,安藤广重所作的《东海道五十三驿站》,描绘了江户时代栩栩如生的生活与风景画面,留下了幕府末期的社会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