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我的世界杯
89493100000011

第11章 小道消息3

“什么,足总的总裁要换人了?”沈润猛然抬头问道,筷子上咬了一口的红烧肉也跌落到面前的盘子里。

被他一咋呼,黄丰和达申申才如梦初醒般地纷纷露出惊讶的表情。

合着你们刚才都没在听是吗!

朱雅婷却毫不介意地微笑着点了点头。

“换谁?”沈润问。

“龚辰月。前两天已经由职业联赛管理执行委员会推举调任副总裁,等下周全体委员会会议通过就可以转副为正了。”

“啊?”沈润惊呼了一声,菜的汤汁顺着嘴角流了出来,他赶紧用纸巾擦了擦。“不会吧?”

“你认识龚辰月吗就‘啊’?”达申申装作鄙视地扫了他一眼,“你个小屁孩毛都没长齐,还能认识人家总裁?”

我差点没笑出声来,都在一个队里,上完训练课要难免一起洗澡,尽管沈润已经很小心,但他那点小秘密还是没能逃过达申申的眼睛。

沈润的脸憋得通红,“认识足总总裁算什么,我还认识更大的总裁的儿子呢!”

这家伙怎么这么口无遮拦,我赶紧咳嗽一声,他也意识到自己差点说漏嘴,赶紧低下头继续吃东西。

朱雅婷好奇地打量我们三个,不过并没有开口问。

达申申似乎倒不介意,也许他和我们结为兄弟,自然也就没把朱记者当成外人,笑眯眯地问沈润:“你倒是说出个道道来,龚辰月是谁,可别胡沁蒙人!”

这就太小瞧沈润了,他对足球是真心喜欢,不光是喜欢踢和看,对所有和足球有关的事情都有着浓厚的兴趣,虽然不像黄丰那样过目不忘,但知识面绝对广博。大学生联队和国家队集训期间我俩一个房间,睡前只要一聊到足球他那真是滔滔不绝,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上到俱乐部老板和球星,下到球迷歌曲和口号,无不如数家珍。经常都是我已经睡着了,他还在口若悬河。

果然沈润冷哼一声,说道:“不就是大连海星俱乐部的著名美女主席,‘大联赛’观点的提出者,谁还不认识了?真是的!”

达申申反问:“长什么样,高还是矮,胖还是瘦,长发还是短发?”

“这……”一连串的问题把沈润给问懵了。

“都不知道长什么样也敢说认识,她知道你叫什么吗?”达申申嘲讽地说。

“对了,你们应该都见过。”朱雅婷说道,“她来看了最后一场比赛,赛后肯定会和你们见一见的吧。”

我想起了在金指导宣布解散上大巴车之前,那个和冯毅一起来的那两个足总官员,问我们以后有什么打算的女士应该就是新任足总掌门人——龚辰月了。

“噢,想起来了,是不是那个‘女班主任’?”沈润一拍脑袋。

回忆起当时她的穿着和表情,别说,“女班主任”的描述还真是贴切。

朱雅婷被逗乐了,“应该就是吧。”

“什么是‘大联赛’?”我问。

“就是联赛第一,其他都靠边站。”沈润抢着回答。

“这不是和原来的政策正好满拧吗?从这头直接跳到另一头,连过渡都没有也太极端了!”达申申问。

“不错,正是这样。”朱雅婷回答,“这个龚辰月可是有点来头,是国外著名大学毕业的金融和经济学双料硕士,所学专业和体育一点边都不沾。但她五年前学成回国担任大连海星俱乐部总经理开始,硬是通过一己之力将当时濒临降级的小球会变成了如今国内足坛最能赚钱的俱乐部。到目前为止,大部分国内俱乐部还在靠金主不断输血才能维生的时候,大连海星却能每年盈利几个亿,球队也随之成为了联赛劲旅,每年冠军的有力争夺者之一。”

确实是真够厉害的。听完这番话,再回想起龚辰月的样子,形象高大了一倍不止。

朱雅婷接着说:“两年前,这个龚凭借自己出色的经营能力升任大连海星俱乐部董事会主席的时候,向足总递交了一份关于中国足球现状研究和改进建议的报告,其中就提出了她的‘大联赛’的观点。”

“龚辰月在报告中详细阐述并论证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所有在世界杯上取得过好成绩的球队背后,无不都是以一流的国内联赛作为基础。即便像巴西、阿根廷那样拥足球天赋逆天的国家,即便自己的联赛不算一流,但他们的球员大部分都出自欧洲各国超级联赛的俱乐部。所以龚总认为,为了国家队的一时成绩而牺牲联赛无异于缘木求鱼,中国足球的当务之急应该是打造一个专业的、成熟的职业联赛。”

“这也没什么新鲜呐!”达申申头也不抬,一边吃一边嘟嘟囔囔地插嘴,“不是几十年前创建职业联赛时就在讲了嘛。”

“哟,你个‘老外’对国内足坛知道的还不少!”沈润嘲笑达申申,算是对他之前说自己“毛没长齐”的报复。

却被达申申重重地一掌拍在脑后,脸直接栽进了面前的碗里。“你才‘老外’!你们全家都‘老外’!你一户口本‘老外’!”

自从结义以来,他俩的关系越来越好,也越来越喜欢斗嘴,相爱相杀已经成了日常的戏码。

“究竟怎么做才算是‘大联赛’呢?龚辰月有什么具体建议?”黄丰忍不住开口,他已经决定要成为职业球员,对于中国职业足球未来可能的发展也就格外关注。

“龚总在报告里提了十几条,大部分在国外的职业联赛中都已经司空见惯,只是因为国内政策特殊才没实施。不过,确实有几条特别重磅的。”朱雅婷说道。

这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达申申和沈润也纷纷放下筷子,抬起头认真听着。既然龚辰月将要就任足总总裁,她过去的建议自然很肯能会被落实成为将来联赛真实的规则。

“她建议联赛俱乐部每年的内援允许转会限制人数从五人增加到七人,其次球员最高工资限制由原来足总的统一规定改为根据俱乐部盈利来进行设定。”

达申申不亏是成功商人的儿子,对于商业运作特别敏感。我还在思考为什么朱记者要把这两条建议放在一起来说的时候,他反问:“这不是赤裸裸地垄断经营吗?让强队更强弱队越弱。?”

我没明白。

沈润也问:“什么意思?”

达申申解释道:“强队成绩好球迷就多,不光是转播费和赞助收入,周边渠道的开发也会更充分,盈利自然就多。再根据盈利来设定工资帽,强队薪水开得高,高水平球员自然愿意来。还要增加引援人数限制,造成更多高水平球员向强队集中,强队愈强,而弱队就永世不得翻身了?”

达申申的一番分析让我稍微清楚了些,对他的莽撞印象也有了很大改观。

“正是如此,现在海星俱乐部采取的经营模式就是这样。”朱雅婷点点头,“从她担任总经理开始,有多少现役国脚、当红球星转入了大连队。而正是犹豫这些强援的加入,大连年年都是联赛冠军的有力争夺者,球市也随之变得火爆异常。”

“这么做是有问题的!”达申申瞪着眼睛大声说。

“当年接到这份报告,足总高层的许多官员也是你现在的表情,连语气都一样。”朱雅婷笑了起来,“不过实际情况是,海星俱乐部不但没有因为购入球员的巨大投入而造成亏损,盈利反而逐年增加了。”

“现在就她一家这样干当然看不出,一旦整个限制放开,海星肯定瞎!”达申申冷哼一声,“如果引援名额限制放松,不用多再来一到两家也这样干,球员的身价立马就会被炒起来。最后变得价、值不符,到那时候别说国脚,水平稍微高一点的球员的转会费和薪资都会成为天价,俱乐部的收、支还能平衡?年轻球员的训练成本肯定也跟着水涨船高。从小培养一个球员还不如从别地儿买来得容易,谁还肯去花力气搞青训,几年一过,再上哪儿去买球员?这些,她龚辰月都想过怎么解决没有?”达申申说着说着声音越来越大,听着像在吵架。

达申申的话我总算听懂了,大学里有选修过一门名为“制造供应链概述”的课程。教授这门课的老师曾经说过,一个健康繁荣的市场必须给予那些位于供应链下游的合格供应商以足够的生存空间,如果上游的企业只想挤压利润一味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结果只会使得下游基础企业消失而最终导致整个市场崩溃。

职业联赛本质上来说也是一个无形的市场,像大连海星这样炒高球员身价的行为看似对供应商有利,其实损害的是作为整个联赛的供应链基础——青训体系,这无疑是“竭泽而渔”。

“她没有明说。不过从她报告里的其它建议,能看出一些。”朱雅婷不为所动,仍旧用讨论的语气说:“龚总在建议增加内援引援名额的同时,也建议增加每队上场外援的人数至五人,注册人数七人。如果引入的是世界排名前五十国家队的国脚,俱乐部的最高工资限制还可以向上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