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肥马逐轻尘
89483000000039

第39章 焉知二十载

到了京兆府衙门刘堪等将张涣放下,向堂上禀报:“启禀诸公,人犯已经带到。”

几位紫袍玉带的大人物,看到张涣凄惨模样均是不敢置信。

韦应物等人,牙齿打哆嗦的声音大堂上人人都能听见。

张涣努力睁大眼睛,就看见韦家子弟也被带到了堂上。

奇怪的是,韦家子弟没有一个像他这样凄惨,甚至看上去都不像坐过牢的样子。

韦应物看着张涣的质疑眼神,有些无地自容。

硬着头皮小声说道:“我等只在牢里待了两天,家里就将我等救出去了。直到今天才放我出来,我还以为世兄也出去了,没想到……”

他说不下去了,因为张涣已经闭上眼睛没有动静了。

刘堪上去查看,原来是张涣是在虚弱的厉害,直接昏迷了过去。

等到张涣再次醒来,又回到牢房里。

这次他身上的伤得到了救治,而且还见到个意想不到的人--刘逸。

刘逸给张涣送来了一个精致的食盒,隔着牢房哭的稀里哗啦。张涣见是他来大喜过望,前言万语说不出来。

刘逸赶忙安慰他:“没事没事,再过几天郎君就能昭雪出狱了。”

张涣缓和一下,艰难地嘶声问到:“祖母?”

“老封君安好”刘逸赶忙回答到。

张涣点点头,“祖父可曾回来?”

刘逸迟疑一下,还是如实说道:“国公正在回京的路上,不过已经给陛下上了奏疏。陛下肯定会给国公一个解释的机会,此事还有回旋的余地。”

张涣心中一凉,再也没心情问下去了。自己命悬一线还牵扯到了勾结吐蕃,整个家族恐怕都有危险。

事到如今他已经无法可想,只寄期待于祖父能够为自己洗刷冤屈。

他费力地伸手指指刘逸的带来的酒菜,既是质询眼中也有绝望之色。

刘逸一愣,赶紧解释:“这是公主殿下命我送来的,不然别人的哪有通天的本事。

先前朝廷为了慎重,已派了三公重问您的案子。谁知道您竟然被他们折磨至此,当堂昏了过去。

眼下已经将郑仁泽和裴银停了职,此案交给三公堪问。”

张涣点点头,又沙哑着问:“宫里那边。”

刘逸知道他问的是熙儿,低声说到:“郎君安心便是,仆此行是奉金仙大长公主的命令。”

张涣失笑,自己被关傻了。熙儿一个內宫女流无权无势,只有金仙玉真有这个能量,刑部大牢都能使上劲。

刘逸不忍,告诉张涣:“自郎君入狱以来府中出了大力气,老夫人和郎主求告不少关系。

金仙玉真二位公主那边也托了人,只是没甚效果。府中您伯父那边似乎。。。”

说罢摇摇头。张涣不置可否,大伯那边本来就比较忌惮自己这一房。加上张涣平时的作为在他们看来有些浮浪,说些让人心凉的话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张涣有些魂不守舍,事情怎么会进展到如此地步?两世人都白活了,穿越者竟然混到自己这样穷途末路,这也是没谁了。

他心灰意冷地说:“我没什么胃口,承蒙对面先生多日照顾。我这个将死之人,也没有什么东西回报的。你将饭食酒菜给对面先生送去,略略表达一下我的感激之心。”

刘逸听从吩咐将酒菜送给那文士,人家也不推辞。接过酒菜,仍然气度从容的开始享用。

张涣敬佩万分,人家的气度自己是望尘莫及了。他语气落寞的对刘逸交代后事,希望刘逸早早脱身而出。并请刘逸给家人转达歉意。说道熙儿的安排,又不免伤心流泪。

主从二人仓皇无措,隔着槛门各自垂泪。

那文士慢慢品着酒,突然开口赞道:“真是好酒!能尝到如此美酒佳肴,某一介寒士沾了你的光,今日倒是福分不浅!”

张涣二人听他突然开口,忽觉尴尬万分,默默地擦掉泪水。

那人自顾自的说道:“蝼蚁尚且贪生,何况人乎?”

张涣听他话中似有点拨之意,赶紧开口求道:“先生料事如神,恳请先生教我。”

那文士说道:“你我皆在囹圄之中,我如何救你?”

刘逸连滚带爬的扑了过去,向那文士磕头说道:“先生,求你大发慈悲救我家郎君一救。他平时乐善好施善良慷慨,连我这种身份低微的下九流都深感大恩。请您务必指条明路!小人给您磕头了。”

说完重重的磕头不止。只几下,头上青肿一片有血迹渗出。

文士果然不忍心,将他制止长叹一口气说道:“自你进来我就知道,你不过是个寻常贵介子弟罢了。

本性纯良甚至有点蠢顿,不像是作奸犯科之徒。

这些日子下来,我也发现事实如此。此时你们还有闲暇抱头痛哭,更是蠢笨至极。”

刘逸大喜,对他恳求到:“还请先生指点。”

那文士再向张涣方向看一眼,深思后说道:“也罢,还有人不计生死为你奔波,可见你的为人还是有些可取之处。你且附耳过来。”

后面半句是对刘逸说的,张涣离的远更本听不到他说的什么。

刘逸听了他的计策,脸上露出一丝释然。

张涣心中好奇先生到底出了什么主意,但是害怕走漏消息坏了大事,只好按耐住了。

日子照旧,虽然依旧难过,至少再也没有任何波折了。

张涣也曾在放饭的时候,偷偷拉着狱卒打探对面文士的来历。不过狱卒明显有些忌惮,不敢说出来。

张涣每天仍旧学着文士的样子,早起读书,按时作息。或者就是趁着天气晴好,借着阳光晒晒太阳。

这中间狱卒还格外开恩,给那位先生换到有太阳的牢房,等他晒完太阳再换回去。

又过了几天,黛儿深夜过来送饭探监。张涣看着哭的稀里哗啦的黛儿,强忍着眼泪还要安慰她。

黛儿努力擦去眼泪,却又如何擦的干?

她抽泣着说道:“奴婢实在太不争气了,在家想过千回,不在您面前掉泪让您难受。没想到一见到您还是忍不住,奴婢是不是很没用?”

说完梨花带雨的脸上,挤出一个笑脸。

“说什么傻话!我见到你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怪你?”张涣声音异样地说。

黛儿心绪稍稍得到一点安抚,轻声对张涣说道:“马上天气热了,府里给您送来了换季的衣物。”

张涣笑道:“都什么时候了,府里竟然还顾着给我换季。”

黛儿闻言对他猛使眼色,张涣会意赶忙收住话头。

黛儿若无其事的大声说道:“郎君换上干净衣服,奴婢回头好将换下的拿回去。”

等到张涣换上新衣,黛儿又说:“看吧,没有婢子服侍,您看衣服都穿错了。”

等到张涣和她面对面,她快速在张涣耳边小声说道:“郎君为何在供状上落了手印?

衣带中有一指笔头和墨块。还请郎君拆开衣带写下翻供之辞,家中好再想办法施救。

外面盘查很严,一定要切切小心。”

不及细说,狱卒已经开始催促。

黛儿只好紧紧握着张涣的手万分不舍,双眼通红的说:“还请郎君一定保重身体,奴婢下次再来探您。”

黛儿走后张涣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往被褥上一趟开始休息。不过黑暗中的眼睛睁的大大的,根本就睡不着。

第二日,照常早起、读书。

等到午休的时候,张涣背着身子躺着休息。从外面看好像没什么异常,实际上正小心谨慎的按照黛儿的嘱咐行事。

期间张涣几次偷偷观察对面那文士,人家根本没注意这边。其实这好几天人家都没跟他搭话,甚至连这边看都不看一眼。

又过了几日,外间竟然从高高的天窗气孔飞进来几只蜜蜂。张涣这才感觉到原来已经热了,难怪最近牢中的酸臭更重了几分。

这期间牢里也关进来几个人犯,不过大多是有些地位的人。不过很快都有了处分,有的无罪放出去,也有人被传唤出去再也没有回来。

张涣很好奇,这么久就没见到有人来探望这位先生。既然关着这里,大概这位先生也不是等闲之辈,起码在张涣看来深不可测。

这一天张涣正百无聊奈的在墙角捉虱子,对面的文士又开始和他说话了。

只听那人说道:“我估计你也呆不到几天了,出去之后千万记得我的话。”

张涣感觉怪异,心中甚至胡乱猜想。这人不会是诸葛卧龙吧?怎么会如此神奇,几次都料事如神,救了他姓命。

张涣稍微心安一些,说到:“这么久还没问过先生尊姓大名,不知先生犯了何事?不见家人朋友来探望,若有用得着的小子或者试一试。先生如何得知,小子即将获释?“

那人闻言向这边瞥来一眼,语气古怪的说到:“这几日还以为你竟然沉得住气,枉费我还为你担心半天。没想到你只是无知无畏,都没想到自己在刀尖上走了一趟?”

张涣大惊:“先生这话从何说起?”

那文士说道:“像你这样的人真是福缘深厚,令人羡慕万分。”

既然危险已经过去,不妨多听听高人还有何指教。于是他诚恳地说:“小子愚钝,还请先生不吝赐教。”

那人满意的点点头,又正色说道:“我不过是个犯人,姓氏与你相同。不必多想,只不过同姓不同宗。”

然后又接着说:“不是人人家中都有你家富贵,刑部大牢大笔的开销。不过你倒是好命,若我所料不差,这几天你的事就会有结果了。”

正在此时牢房大门一阵铁链响动,却是有人前来。

张涣一阵忐忑,心中有些期待也有些害怕。

“恭喜郎君沉冤得雪,您可以出狱了。”来人是刑部高官一身朱紫,旁边跟着刘堪。

数月不见,此刻再见刘堪竟有一些再世为人的感觉。

张涣有些不敢置信,如坠梦里。对面的先生却开口说道:“比我想象的还要早一些,你出去后记得我的话。堂堂正正行事,自然百无禁忌。”

刘堪和那位大人闻声,给文士默默给那文士施个礼节。没有开口说话,但是显然竟然认识他。

刘堪急着表功,赶忙转身笑着对张涣说道:“您的案子已经查明,是那日在琼枝楼惹的祸。裴银已经罢官去职,郑仁泽已经论了死罪不待秋决立刻行刑。”

张涣整个人如在梦里,不敢置信。

如梦初醒说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肯定是杜芸!这就说的通了,肯定是杜芸不忿,纠结人手想要袭击我们。”

那位大官说道:“那杜芸不曾出手,且已经逃走了。这次是别人出头,按照他的意思雇佣的吐蕃流人。

吐蕃人本来只是受雇当打手,不过适逢其会无意间捉住了大鱼。岂不刚好,借此兴风作浪?”

张涣又问道:“那为什么两位主审竟然执意加罪于我?”

那朱紫大官顿时‘吭吭’咳嗽两声,刘堪只好接着说:“那二人不过是拿着鸡毛当令箭,后面又有贵人撑腰。咳,咳,总之是比较复杂。不过还好,朝廷英明郎君终究洗刷了清白。”

清白?张涣听到这个词真是五味杂陈。这天下果然没有公平可言,他差一点做了冤死鬼,最终来不过只是证明了自身清白。

他的所有骄傲和不可一世,在别人的眼中其实不过是弹指一挥如同草芥。

大丈夫岂能将性命和自由交到别人手里?这一刻张涣万分渴望权势。

张涣走出大门,恍如隔世。

一辆黑色牛车静静的停在刑部大门外面。

朱紫大员和刘堪遥遥对着牛车施一礼,转身散去了。

张涣走上前,驾车的老仆掀开车帘说道:“郎主,人出来了”。

随即布帘掀开,露出一张威严的脸。

正是当朝尚书右丞相、上柱国宋璟。

宋璟招招手示意张涣上车,张涣深施一礼,在驾车牢仆的帮助下登上了宋璟的牛车。

张涣多日不曾梳洗,身上味道难以启齿,有些局促不安。

宋璟端坐如常,还是一副四平八稳的君子气度。

莫名地张涣躁动的心情平静了下来,脑中也清明一片。

牛车驶过一个街口,宋璟吩咐停下车来。开口对张涣说道:“你身上的官司已经查的清楚,想必你已经知道一些。若还有疑问,也不必老夫解释。回去后自然会一清二楚。”

见张涣点头,又说道:“老夫只是对你有些好奇,年轻后辈中有你之文采者还能勉强找上几个。可是能与你比肩的才智之士,眼光格局皆不如你。”

张涣谦逊道:“丞相谬赞,小子若是真有能耐又怎会遭此横祸,险些坏了姓命,还连累家族。”

宋璟不悦沉声说:“刚夸你几句你就开始浮躁,老夫何人?需要跟你罗唣?此次劫难你还没有明白吗?若是你行的正走的直,拿来的宵小作祟?若不是你平时积德行善,又怎么会有这么多人为你上下奔走。”

张涣诺诺不敢言,宰相面前他就像是小儿,赤裸裸的毫无掩饰。

宋璟接着说道:“知道老夫为何亲自来见你?”

张涣愣了一下,老老实实地摇头。

宋璟又说道:“你当自己的手段很高明?其实不然,不过是前朝故智不值一提。

老夫之所以帮你,是因为看中你的人品秉性。

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你自己想想,天下事是不是件件都是如此?此乃大势所驱,不能逆天而行。”

张涣有些懵,听不懂。

宋璟摇摇头说道:“先前朝议对吐蕃用兵,老夫不发一言。朝野好奇,你可知老夫是如何想的?”

张涣想想说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此知也!”

宋璟满意的笑道:“孺子可教也,不罔老夫走这一趟。从今往后你要好好读书,你祖父文才虽好却有些古板。

不如这样,以后你将读书感悟写下来送到老夫府上。若有闲暇老夫也会将些之前读书的笔记为你讲解一番。

不过此事不得让别人知晓,各中道理你都懂得。”

张涣起身就在马车上施礼,宋璟不再推辞受了他的三个响头。

从此张涣已经和这位威严老者成为师生,或者说是关门弟子。

宋璟又叮嘱他:“我这人不喜欢浮华,你虽生在富贵之家需要时时警醒自身。

不要被那些过眼云烟的表象迷惑,保持本心胸中要有天下公心。”

张涣肃然说道:“学生谨记,不敢或忘。”

宋璟抚须说道:“老夫已经命人去你家报信,你且下车去吧!

以后你每半月,将课业交给赶车的马夫就好。他叫老孙头,你去吧。”

张涣在车上和宋璟告别,老孙头笑着扶他下车还咧着嘴对他挤眉弄眼。

张涣也爽朗的一笑,向他挥挥手。

刘逸备着车,已经在路口上等着了。

马车上,宋璟隔着车帘对笑骂道:“老家伙,你都多大年纪了,今日怎么把车赶得如同年轻小伙子。仔细着,别拐到水沟里去。”

老孙头挽起一个响亮的鞭花,说道:“宰相大人您就放心吧!”

谁能想到,严肃的宰相能和一个车夫老仆诙谐打趣?

宋璟隔着布帘说道:“谁也没有前后眼,焉知二十载之后,此子在朝堂上不能有一番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