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文不断的在明帝面前说武彦祖的好话,明帝非常的开心,开心自己有一个这么忠心耿耿的臣子!
明帝拿着一手好牌,一下子打的稀巴烂。
承平四百载的大明,在风雨飘摇。曾经固若金汤的江山,变得岌岌可危。一时间,巨大的压力,压的明帝喘不过气来,幸亏武彦祖连连获胜,让他放松了许多。
毕竟武彦祖很会做人,之前去武彦祖的军中宣旨,武彦祖没少赠送自己金银财宝,不仅自己的,连其余几个大太监的,武彦祖也照顾到了,可以说是皆大欢喜。
这一次汝宁府对起义军的作战,武彦祖意识到了骑兵的作用,若是自己用步兵对阵起义军士卒的话,起义军一定不会败亡的如此之快,一旦战事陷入胶着,自己士卒的损失肯定也会更大;骑兵,在冷兵器的时代,一直都是步卒的噩梦。
军队在汝宁驻扎两天的时间里,武彦祖经常来到士卒居住的地方,对受伤的骑兵一一进行慰问,受伤的士卒们见武彦祖亲自前来看望,激动的从床上爬起,要给武彦祖行礼,心里面都纷纷想道,一定要为主公两肋插刀,在所不辞!
兵是将之胆,只有士卒肯在战场用命,主将才敢放手搏杀;武彦祖认为作战不仅仅需要的是勇猛,还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关心士卒,将士齐心合力,才能在战场发挥出最大的战力。
“主公有令,所有兵马安营扎寨。”传令兵骑着马,从前跑到后,连续喊了三遍。而将士们则逐渐停下来,开始忙碌,或是搭建营帐,或是埋锅造饭。
军队驻扎在一片荒野之上,虽然只是暂时驻扎一晚,拒马、夜哨一一俱全;现在正是起义军猖獗时期,做好应有的防范,以防不测。
不一会儿,主帐之内灯火通明,将领们都陆续到来。武彦祖坐在主席之上,将领们在两旁也都陆续坐下。
“主公,大家都到齐了”,身为武彦祖的贴身护卫,典韦自然是形影不离的跟在武彦祖身边,而典韦也是不可避免的成为了李忠的“传令兵”似的人物,典韦也是不厌其烦,反正武彦祖交代的事情典韦都会竭尽所能的做好。
那我们讨论讨论如何剿灭刘宗敏吧,不知诸位可有什么计谋?”
“只可智取,不可强攻!”
起义军众,虽操练不足。然,其人数巨大,十万大军,根本不是武彦祖可以比拟的。为今之计,只有智取。
李靖稍作思忖,点了点头,说道:“将步军分作四队,四面骚扰,但不要真的强攻!骑兵分作两队,分别布置在东西两处,随时对追过来的的敌军发起突击!”
而且刘宗敏他手上的起义军基本都是步军,机动能力比较差,
所以,只要我们速战速决,即便他给我们设下圈套,他的计划也会落空。”
“然后以一部士卒强攻一门,引孙承德将军出城。两军相夹,会师郧西。”
“嗯。”
点了点头,武彦祖并未言语。战争并非一成不变,未至郧西,谁也无法保证。
最后武彦祖同意了李靖的办法,既然如此那就按照你的办法去弄吧!
那主公你认为派那支军队去好呢?李靖想了想道。
“我认为鱼鼓营能承担这项任务吧!”
鱼鼓营就是由起义军降卒组成的一支军队。
“恩——”李靖稍一思量便开口说道,“我也赞同主公的建议,只是鱼鼓营中恐怕还没有足够担负这项艰难任务的将领,主公可有人选?”
这个时候高顺站起来随即斩钉截铁地抱拳道:“不过只要主公一声令下,末将万死不辞!”
好!高顺将军勇气可嘉,那这次的主将就由你来担任!
高顺想都没想便抱拳道:“末将领命!”
第二天,武彦祖继续带领士卒继续向孙承德的位置赶去。
虽然郧西乃是有名的坚城,但是说实话孙承德率领的这些军队确实是太菜了,就算起义军在多,凭借着城里的八万大军应该是固若金汤,但是孙承德执意出战,结果被打得狼狈不堪,要不是亲卫拼死救援的话,估计他小命早就没了。
而早日孙承德收到武彦祖派人送过来的消息,武彦祖他正率领大军赶往郧西,估计三天就能赶到。
而起义军今天已经发起了第七次攻城,但是依旧被打退了,刘宗敏知道今天是没有可能攻进城去,毕竟孙承德现在就像一个王八一样,躲在乌龟壳里不出来。
而有人提出招降孙承德,刘宗敏觉得可行,毕竟如果能不用一兵一卒招降孙承德,那李自成肯定会重重的犒劳他的。
而又有人提出。“和这厮谈什么,我大军是他的数倍,一举拿下此城,其中财物不都是我们的。”这个说话的人是刘宗敏手下的大将,一个很猛的人,也是一个很贪财的人。性格上的缺点是蠢、性格暴躁,他的话刘宗敏是不会听的。
刘宗敏表现出了极度的热情,他是真心想要谈判,想要招降孙承德。
为了表示诚意。刘宗敏还叫人送了两车粮食、一车好酒、十半猪肉、三十匹布送进城犒劳孙承德他们。
这样大家都可以看到他们起义军的“诚意”,这样子谈判才能会顺利。
很快,一行人拉着马车举着白旗来到了城门处,孙承德从城墙上望过去,只见那人拱手道:“起义军使者,拜见孙将军。”
而孙承德则道:“有屁快放,让我们投降免谈!”
那人拿出刘宗敏的信。“我家将军有一段话让我带给孙将军。希望孙将军能够看清形势。顺应天意。早日归顺。”
“孙将军!明朝是朱家的天下。你为明朝卖命,又能得到什么,不过是一个虚位,一身的虚名而已。如果孙将军愿意归顺,我们将军可是说了,愿意以王侯之位代之。等天下大定之后,我主李自成会大分天下。”
只见孙承德大怒:“反臣贼子,犯上作乱,人人得而诛之,何不早降,以免将来刀斧加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