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新编科技知识全书:科学发现与传奇故事
8947700000085

第85章 “突触”机制研究

“突触”是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和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构成的连结点。它是澳大利亚神经生理学家艾克尔斯采用微电极新技术研究神经细胞的卓越功绩,他因此而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在高度发展的神经系统里,一个神经细胞可以和邻近的神经细胞构成几千个突触。每个突触将外界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由一个神经细胞传递到另一个神经细胞,它完成神经细胞间的信息传输、处理及贮存的功能。

“突触”的机制问题在十九世纪末,多数生理学家认为是电传递,电传递说强调在突触处的传导主要是一种电现象;而二十世纪初,化学传递说又崛起,它强调在突触处的传导取决于化学传递物。两派学说各执一词,展开了激烈的论战。

此时,艾克尔斯刚刚进入神经生理学领域,他对信息如何从一个神经细胞传递到另一个神经细胞很感兴趣,研究起突触传递的性质。他革新了生理学实验,将微电极技术应用于研究中。他用一种尖端直径0.5μm、内灌导电溶液的玻璃细管——微电极,把它小心地插入位于脊髓中的运动神经细胞内部,电极两端连接示波器,由此测量处于静止状态的运动神经细胞的膜电位。那时,他还是个坚定不移的电传递说的信仰者。但当艾克尔斯通过对细胞电位记录的研究,发现当神经细胞对突触的化学传递物质产生反应时,这些反应部分地决定于离子成分的特性。因为神经细胞的放电本身依赖于离子通过细胞膜的运动。以后更证明了兴奋和抑制的膜电位变化是由于膜的通透性改变而引起的,确立了神经细胞的抑制和细胞膜重新极化之间的关系,澄清了中枢神经系统生理学中的一个根本问题。

面对这实验事实,艾克尔斯该如何呢?他坚信电传递说达二十年之久,而且,他的声誉也很高,是享有盛名的生理学教授,曾被封为爵士。但是,当他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后,既没有抱住自己的陈旧观念不放,又没有患得患失的思想,而是服从真理,否定了自己早期得出的兴奋和抑制突触的电传递理论,坚定地支持化学传递说。

艾克尔斯从坚信电传递说转为支持化学传递说,以他当时的名望,在生理学界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尽管在某些脊椎与非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中存在一些特殊突触具有电传递的事实,但大量的事实仍证明了多数突触传递需要有某种化学物质的参加。在艾克尔斯的影响下,很多生理学家随着发现而改变自己的立场,摒弃电传递说,支持化学传递说。从此,两种学说的论战渐渐平息了。

在科学研究中,不固守自己的理论,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理论,支持原来反对过的、经实验证实是正确的理论,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高尚品质和科学修养。艾克尔斯身为名人,可以毫无顾忌地否定自己的错误,是值得我们青年人好好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