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现代健康生活书——现代人生活宜忌全书
8946200000036

第36章 运动保健(6)

鼻出血后2周内,应尽量避免打喷嚏和大便干结,不宜用力拧鼻或提重物,也不宜参加过于剧烈的体育活动,以防鼻孔再度出血。

如果鼻孔反复出血,或者一次出血较严重时,都应去医院,请医生检查治疗,不可麻痹。

急性腰扭伤不宜卧床

根据芬兰医学专家多年临床治疗经验,急性腰扭伤患者最好不要进行卧床休息,而要继续进行身体能够耐受的日常活动。

芬兰医学专家曾把186名急性腰扭伤患者分成3组进行实验:一组67人进行卧床休息;一组52人做轻微的腰肌锻炼;一组67人继续做他们身体可以耐受的各种日常活动。这3组急性腰扭伤患者在同样使用少量抗炎药物、镇痛药物和进行理疗的条件下,经过3周治疗之后,出现了不同的结果:进行卧床休息的患者,在腰痛天数、疼痛程度和腰部柔韧性等方面,明显比另外两组慢得多。而继续进行身体能够耐受的日常活动的那组患者,不但疼痛消失得快,腰部柔韧性好,而且痊愈的天数也最短。

因此,医学专家们认为,急性腰扭伤患者不需要进行卧床休息。

慢性腰痛病人不宜睡软床

有些患了慢性腰痛的病人,或者他们的亲属,总想让他们睡软一点的床铺,以为让他们睡软一点的床,会减少一些痛苦。其实,这种认识和做法是不当的。

这是因为长时间睡软床,特别是仰卧位长时间睡软床,会增加腰背部的生理弯曲度,使脊柱周围的韧带、肌肉和椎间关节负荷加重,从而不但会使原来的腰痛加重,而且还会引发新的腰痛。对于从事体力劳动或本来就患有腰肌劳损、脊椎炎等慢性腰痛的人,更会使症状加重。因此,患慢性腰痛的病人以使用背部不过度下沉的有一定硬度的床为好,而不宜睡软床。

肘部损伤不宜按摩

有些人肘部损伤后,忙请人按摩,或者自己用力揉捏,但都难以收到治疗效果,反而会使肘部关节活动更加受限。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肘关节是由6个关节面3个小关节构成的复关节,关节囊比较紧张。关节间隙很狭窄,肘部损伤后关节的张力比较大,这时进行局部按摩或被动伸屈活动,容易引起关节囊及附近骨膜的撕裂伤,骨膜撕裂后可以有成骨细胞进入关节腔内,或在周围的血肿中间形成“骨化性肌炎”,并形成大量骨痂。这两种情况都可以使肘关节丧失活动功能。所以在肘关节损伤后,除了应该及时进行整复骨折或复位外,不要进行局部按摩揉捏,但可多做主动的肌肉功能练习,同时再配合一些活血化淤的中药外敷、熏洗或内服,均能获得比较好的效果。

“骨化性肌炎”的治疗也应主动进行功能练习,一般都能收到一定的疗效。如范围较小,经练功后效果不好,可再进行手术切除。

冬天不宜光头

数九隆冬,人们往往注意多穿衣服以防寒保暖,但却忽视头部的防寒保暖,许多人把帽子视为戴与不戴无足轻重的东西,不屑一顾;也有的人为了“潇洒”,再冷的天也光着头。这些做法是不可取的。

因为人的头部和整个身体的热平衡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寒冷的条件下,一个人如果只是身上穿得很暖,但是不戴帽子,那么身体的热量会迅速地从头部散去,这种热散失所占的比例相当大。

另外,在热生理学中,把散热多于产热称为“热债”。总体来说,在热债不大于105千焦的情况下,人体基本维持热舒适状态;在热债达到335千焦时,人体就会有不舒服的冷感;如热债达到622千焦时,人体便会出现激烈的寒颤。

由此可见,冬天在室外戴一顶帽子,即使是比较薄的帽子,其防寒效果也是显着的。而天气再冷也不戴帽子的做法,是不宜的,是有损身体健康的。

不宜随便堵塞外耳道

用棉球、布屑、艾叶团等物堵塞外耳进口,会引起外耳道疾病,损害听力。这样做是有害的。

堵塞耳道口后,耳垢不能及时排出,会渐渐形成栓塞,医学上称为外耳道耵聍栓塞。它会引起耳闷、耳胀及轻度耳痛,并影响听力。

外耳道内有皮脂腺,不断分泌黏液,堵塞耳道口后,缺乏通风干燥,使局部处于湿润状态。这种环境适于细菌繁殖,易引起外耳道感染发炎,成为难以治愈的外耳道真菌病。

患中耳炎者,堵塞耳道口后脓液排流受阻,会使细菌向颅内扩散,可引起内耳感染及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外耳道是不宜随便堵塞的。

耳垢不宜掏光

耳垢,又称耳屎,医学上称之为耳耵聍,是位于外耳道里耵聍腺的正常生理分泌物。耳垢经日积月累,当占满整个外耳道时,就会阻塞声波,减低听力,甚至形成机械堵塞性耳聋。所以,从医学保健角度看,定期清理耳垢是有必要的。但是清理耳垢必须注意:不宜掏光。掏耳垢时要适当留一部分,这是因为,新分泌的耳垢湿润、黏腻,吸附性能好,能将随气流与声浪而进入外耳道的微生物、灰尘、颗粒等吸附住,从而保持外耳道的清洁。另外,占据外耳道部分空间的耳垢块还能缓冲外来的强大声波与气浪,起到保护鼓膜与中耳、内耳免受机械冲击损害的重要作用。

不宜卧床看书

卧床看书会损害视力,这是大家已经明了的道理。可是,卧床看书的害处远不止于此。

一些生理学家认为床是人睡觉休息的地方,人躺到床上,人体承受地球引力的面积就增大了,从而缓冲了人体的生理节奏。这正是人们入睡的信息。然而,卧床看书,会使大脑不断释放信号,强制改变人体已放慢的生理节奏。久而久之,会使人体生理节奏失去平衡,导致神经衰弱和心血管疾病。

一些长期卧床看书者,由于生理节奏失去平衡而产生神志恍惚、头脑昏沉等症状,久了还会导致胃病和贫血等多种疾病。

不宜在乘车时看书报

不少人喜欢在乘坐火车或汽车时看书报,这种珍惜时间、渴求知识的精神是可佳的,但从保护健康的角度来看,这样做却是不当的。

这是因为,无论乘坐火车或者汽车,车上的人多、光线不足,若长时间看书,必然会使眼睛承受很大的负担,损坏眼睛的健康。另一方面,车辆在行进中,左右摇晃,上下跳动,使眼睛与被视书报间的距离变化不定,要看清书报上的字迹,必须不断调整焦距,这就很容易造成视神经的疲劳,而过度的视神经疲劳,必然会使其健康状况受到严重损害。因此,在车辆摇摆不定的行进途中,是不宜看书看报的。

不宜在蹲厕所时看书报

有的人习惯于在厕所内边大便边看书报。这种做法利少弊多。

蹲厕所时读书报,会干扰大脑对排便传导神经的指挥,延长排便的时间。而蹲厕所的时间太长,会使盆腔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管扩张,易诱发痔疮,还会使脑部发生暂时供血不足,起立时易发生晕厥、跌倒等现象,特别是久病、体弱、年迈者,起立时更易发生意外。另外,厕所里比较昏暗,光线不足,在那里看书报,也有损眼睛保健。

不宜在阳光下看书报

有的人在冬季或不冷不热的春秋季节,常常喜欢在阳光下看书。以为这样,既可晒太阳,又不耽误看书学习,一举两得。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当的。

这是因为,在阳光下看书,让阳光直接照射,对眼睛是有危害的。阳光中含有人的眼睛根本看不到的红外线和紫外线,人眼若受紫外线直接照射过多、时间过长,就会伤害黑眼珠上的细胞,使双眼感到剧烈疼痛,要几天以后才能恢复正常。即使不让阳光直接照射到眼睛,在阳光下看书,纸张的反射光也太强烈、耀眼,让人感到不舒服,使人产生畏光、眼睛刺痛。时间长了,就会使眼睛受到伤害。因此,在阳光下看书是不当的。

不宜长时间坐沙发看书

有的人喜欢坐在沙发上看书,以为这样很舒服,可长时间看书学习,不易疲劳。如果说,短时间这样做还未尝不可的话,那么长时间这样做则是不当的,是对人的身体有危害的。

这是因为,沙发的坐位很低,加之富有弹性,人坐上去后,臀部下陷,背肌在骨盆后部被拉长,这时看书,若两手把书高抬,背部、颈部以及眼睛虽感舒服,但两臂却支持不了多久,势必自然下垂,有所依托。这就会造成两眼向下注视,时间稍长,就会使下部眼肌疲劳。如果把身体直起来,头向下看书,由于头部重力的作用,使背肌在颈部又被拉长。同一块肌肉在骨盆背部已被拉长,又在颈部再被拉长,这样,对间长了,必然会使人感到腰酸颈痛,天长日久,极易得颈椎病。因此,不宜长时间坐在沙发上看书,更不可养成经常坐在沙发上看书的习惯。

不宜抑制哭泣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男儿有泪不轻弹”的说法,其意思是说,男子汉应该坚强,不能动辄就哭泣,即使十分伤心、悲痛,也应严加控制。这对男子汉的性格修养来讲,是有其积极意义的。但是,从生理保健的角度来看,却是不宜的。

有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次调查,他把一些成年人按照血压的状况分为两组,即血压正常者为一组,高血压者为一组。然后,调查他们是否哭泣过。调查结果是:血压正常者中,87%的人悲伤时都哭泣过;高血压者中,绝大多数是从不流泪的人。这虽然不能因此就断定血压变化与哭泣有关,但人在悲伤时哭一哭,对身体健康还是有好处的。当在痛苦的时候,人会自然感到悲伤。这种情感对人精神上不但会产生很大的压力,而且对人生理上也会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会使人神经处于紧张状态、食欲减退、内分泌功能失调等。这种情感如果得不到发泄,而强行压抑,就会使人体健康受害。如果悲痛欲绝时大哭一场,使悲伤之情得以宣泄,精神上可顿时觉得轻松很多,这对健康无疑是很有益处的。

因此,遇到悲伤时,尽可顺其自宣泄之,不必强行抑制哭泣。

不宜抑制叹息

叹息,从生活意义上说,是消极、悲观的表现。因此,不少人总是抑制叹息。但是,从生理学和心理学角度来看,在碰到难题、无可奈何时,叹息一下,对健康却是有益的。

当人们在受到挫折、忧愁、思虑时,叹息后便会有胸宽郁解之感;当人们惊恐、惆怅时,叹息有定心安神的作用;当人们工作紧张或疲劳时,叹息有使神经松弛的作用。

叹息时,吐音不同,会收到不同的效果。例如,吐“吁”字养肝,吐“呵”字强心,吐“呼”字健脾,吐“泗”字清肺,吐“吹”字固肾。但要注意吸气呼气顺其自然,口型、吐音、动作要协调配合。曾有医生给临场前的运动员和心理紧张的考生进行体检时发现,让他们叹息几声,可使收缩期血压下降133~267千帕,舒张期血压下降0667~133千帕,呼吸和心跳减慢,心理紧张状祝得到改善。因此,在生活中尽可不必抑制叹息。

不要拒绝倾诉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在生活中,需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需要处理各种各样的事情,这就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坎坷,产生悲伤、愤懑,难免心情郁闷。遇到这种情况应泰然处之,找个知心朋友,畅所欲言,理智地倾诉一番。若拒绝倾诉,把忧思悲伤深藏在心底。这是有损健康的。

长期忧郁是健康的大敌。“思伤脾”、“怒伤肝”、“忧伤肺”、“恐伤肾”,这是中医学经过长期实践的结论。精神刺激引起的抑郁不舒可导致“肝气郁结”。轻者使人神经衰弱、内分泌紊乱,重者会导致精神失常、高血压病及心血管病,并会降低人体免疫功能,折损人的寿命。因此,不宜拒绝倾诉。通过倾诉,使心理和生理的压力大大缓解。当心烦不快、悲伤恼怒时,大胆地向你值得信赖的、头脑冷静的人去倾诉,尽可能痛快淋漓地把心中的郁闷全盘倾诉出来。如一时找不到倾诉对象,在不影响他人的环境下,亦可自言自语地自我倾诉。

不宜“妒火中烧”

传统医学专着《内经·素问》指出:“余知百病生于气也。”妒火中烧,可令人神不守舍,神气涣散,精力耗损,郁滞凝结,精血不足,外邪入侵,肾衰阳失,疾病滋生。据现代医学研究,大部分具有妒忌心的人会出现消化能力差、郁闷、恶心、头痛、胃痛、痛经、神经性呕吐、过敏性结肠炎、心悸、早衰等现象。

妒忌是一种痛苦、难堪的情绪反应,它包含有醋心、怨恨、愤怒、沮丧、羡慕而力所不及等多种感情因素。它能使大脑皮质下丘脑垂体促发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引起人体免疫功能紊乱,大脑功能失调,抗御疾病的能力减弱,从而使高血压、冠心病、心血管疾病、周期性偏头痛等疾病加重。因此,不宜妒火中烧。为了自身的健康,应该培养开阔的胸怀,树立豁达的气志,去掉妒忌之心。

不宜抑制打哈欠

打哈欠是一种有积极意义的生理现象,强行抑制是不宜的。

当感到疲劳或困倦时,就会情不自禁打几个哈欠。这是一种信号,表明需要休息或换个新环境了。在看完电影或电视以后,人们往往也爱打哈欠。这是为了从电影或电视的故事情节中回到现实的一种自我调节的动作。早晨起床后或者久坐后打哈欠,是要使自己迅速清醒过来,振作精神。发困或入睡前打哈欠则表示大脑皮质的活动将进入抑制状态。

打哈欠的结果,使人精神放松。这不仅是因为打哈欠时吸入的氧气增多,而且还由于头颅、胸腔及其他部位的肌肉伸缩活动增强,使循环系统得到改善。

可见,打哈欠对身体是有益的,只要不是在大庭广众或比较庄重的场合,尽可以顺其自然地打哈欠,不必加以抑制。

不宜抑制打喷嚏

打喷嚏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反射活动。在呼吸时,鼻腔吸入一些灰尘、花粉;感冒时,鼻黏膜充血、分泌物增加,使鼻黏膜受到刺激,都会引起打喷嚏。有时,人在情绪激动或遇到强光刺激、寒栗及某些疾病发作时,也会引起打喷嚏。

打喷嚏是一种保护性反应。通过打喷嚏,有病时可以把大量细菌(特别是病菌)排出体外;情绪不良时,可通过打喷嚏使心情舒畅、情绪稳定;遇到异物刺激时,可通过打喷嚏把进入呼吸道的异物吹射出去。因此,不宜抑制打喷嚏,不然会引起鼻出血,甚至会造成鼻骨断裂。如果为抑制打喷嚏而捏住鼻子,还会引起鼻窦炎、中耳炎。因此,不宜抑制打喷嚏。不过,为了防止打喷嚏时的不雅动作,用手绢捂住口鼻是有必要的。

不宜经常“泡舞厅”

跳舞是一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大众娱乐和社交活动,在适当的场合跳舞,对娱悦身心、促进身体健康是有益的。但经常“泡舞厅”则是不适宜的,原因包括以下3点。

(1)噪声污染严重:科学研究表明,音响超过80~85分贝就能对人体产生危害。事实上,一般舞厅的音响,无论是轻歌曼舞的“华尔兹”,还是声嘶力竭的“迪斯科”,大多超过90分贝,有的高达120分贝,在这样的强劲音响下跳舞,会程度不同地影响听力,导致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方面的损害,造成头晕、耳鸣、恶心、呕吐、心动过速、血压升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