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博弈论的诡计全集
8945600000026

第26章 囚徒的抉择

1950年,数学家塔克任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在给一些心理学家讲演时,他用两个囚犯的故事,为当时专家们正研究的一类博弈论问题,做了形象化的解释。从此以后,类似的博弈问题便有了一个专门名称——“囚徒困境”。

借着这个故事和名称,“囚徒困境”广为人知,在哲学、伦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乃至生物学等学科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

经济学的一个最基本假设就是:人是理性的。用英国哲学家霍布斯的话来说,“自然状态”中的人与人之间像狼与狼一样,是“每个人对每个人的战争”。在这种状态下,适用的是最大化个人自己利益的“丛林法则”。而“囚徒困境”恰恰准确地抓住了人性的真实这一面,聪明的警官采取适当的游戏规则使两名囚犯坦白罪行,认罪服法。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道理人人都懂。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囚徒困境的应用。“囚徒困境”被看成是博弈论的代表性案例,不仅因为其简单易懂,还在于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

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当我们在公路上遇到塞车的时候,如果大家都规规矩矩地排在车道内,而有一个人违规驶入人行道,那么他就会占到便宜。但如果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想法,并且付诸行动的话,则人人都要吃亏。这样的情况经常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即每个人都守规矩,那么一个不守规矩的人就会获得好处;但若每个人都不守规矩,则人人都会吃亏。

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大搞军备竞赛,双方都在军备支出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如果双方都不增加军费支出,则双方的相对安全状况并没有变化,但却可以有更多的资金投入经济建设。因此,都不搞军备竞赛对双方都有好处,但实际情形却不是如此,两国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假定对方不搞军备竞赛,则自己搞军备竞赛将可以使自己相对安全并使对手陷入危险;如果对方搞军备竞赛,则自己更要搞军备竞赛才不至于使自己的处境相对危险。因此,最终博弈的结果是双方都在不断增加军费开支。

博弈智慧

“囚徒困境”之所以称为“困境”,也正是因为这个博弈的最终结局对囚犯来说恰恰是最坏的结果。这个结果源自人类的天性的自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