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把品牌做大:20家著名企业的品牌成长谋略
8944600000101

第101章 经典案例:品牌营销制胜

首先,迪斯尼加大了动画领域的投资。沃尔特深知动画是迪斯尼这个品牌的灵魂。左翼他非常看重动画片的制作,1988年推出的《谁陷害了兔子罗杰》,制作费高达3800万美元,这在当时是天价。但对动画片的大手笔投入也给带来了丰厚回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经济萧条,但迪斯尼逆市飘红。《美女与野兽》票房收入破3亿;《阿拉丁》票房达3.5亿美元;后来《狮子王》更令人咋舌:票房7亿余美元,加上书籍、玩具、视听产品、主题公园,总创收超过10亿美元。沃尔特在动画领域的另一重要决策就是大胆运用新技术。1995年获奥斯卡特别奖的《玩具总动员》使用了大量数字设计,是第一部故事片长度的计算机动画影片。这是迪斯尼与苹果的皮克斯(PIXAR)电脑动画公司合作的开始,后来《虫虫特工队》、《怪物公司》和《海底总动员》都少不了PIXAR。两者合作是如此成功以至有了并购传闻,人们一度认为乔布斯(苹果公司老板)“会借助自己在苹果和PIXAR的影响力而使自己成为迪斯尼管理层的重要一员”。

其次,小成本撬动电影市场。除了投资动画片,沃尔特也非常重视普通电影的制作,他把电影列为公司长期发展计划之一,沃尔特通过小成本影片来启动迪斯尼普通电影门类,实现自己的持续发展。

再次,精耕细作迪斯尼乐园。动画片和电影的发展体现了迪斯尼的策略意图,即加强内容方面的建设,为公司增加一个又一个的财富源头活水。但在财务报表上,迪斯尼最重视迪斯尼乐园的经营,这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以1987年为例,当时公司拥有三家主题公园,加州的“迪斯尼乐园”,佛罗里达州的“奥兰多迪斯尼世界”和日本的“迪斯尼乐园”,游客超过5000万,比4年前增加22%,全年营业额近29亿美元,利润4.4亿美元,是4年前的5倍,占到公司年度利润的70%!天才的沃尔特充分利用公司新推出的动画形象,不断在乐园内增加新的动画明星;同时高薪聘请娱乐界的精英,设计新奇、刺激的娱乐节目,不断增加新颖的娱乐设施,以此吸引回头客。沃尔特后来也发现大部分游客都是远道而来,住宿也是一笔很大的消费。所以他精明的他投入巨资,在迪斯尼乐园内建起了主题宾馆。宾馆建筑与乐园融为一体,置身其中,仿佛生活在童话世界——迪斯尼的品牌线延长了,主题宾馆也带来了滚滚财源。

最后,高价打造电视网络。1995年,迪斯尼以190亿美元的高价收购大都会美国广播公司(ABC),购买形式是现金加股票,并且给摩菲在董事会留一个席位,双方合并为迪斯尼/ABC集团公司。至此,迪斯尼旗下的电视网络包括:大都会电视网和8家电视台,美国广播电视网、迪斯尼频道、EPSN80%股份以及另外两家有线电视频道1/3的股份。1997年,迪斯尼的营业额达到235亿美元,运营收入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45亿美元,公司市值从不足20亿美元涨到了200多亿美元,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第一件事是强化迪斯尼品牌核心优势。通过在动画领域加大投资和运用新技术,巩固动画片领域的优势,这不仅带来直接收入,也为相关产品如迪斯尼乐园和消费品注了源头活水。

第二件事是适度加强迪斯尼品牌的多元化。开拓动画片之外的普通电影市场,迪斯尼赢得了第二个利润源。品牌多元化有效降低了单一品牌的经营风险。

沃尔特最成功的就是把主题公园的战略性创意变成了现实,这对“迪斯尼”这个快乐品牌的延伸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好的想法,好的创意往往能够拯救或者改变整个人,整个公司的命运,迪斯尼的管理阶层所构建的主题乐园将艺术品商业化的手法运用的是如此的娴熟:新的动画明星和新的游乐设施吸引人们一轮一轮地游览迪斯尼乐园,主题旅馆更是在严谨的市场分析和精准的市场定位基础上推出的。结合了流行文化、旅游消费、童话体验式营销和纯熟的商业技巧,迪斯尼乐园的运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带动了整个消费市场的新的浪潮,它不仅为当时的迪斯尼帝国贡献了超过半数的利润来源,更是令竞争对手又嫉又羡,对手公司也纷纷在后来建立起了自己的主题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