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通史(第七卷)
8926600000020

第20章 红十字会的创始人杜南

在瑞士苏黎世一个绿树成荫的去处,有一座白色大理石纪念碑,碑的正面,是一幅动人的浮雕:一位白衣战士在给一名濒于死亡的伤兵喝水。碑的背后,刻着几行简单的文字:

琼·亨利·杜南

1828—1910

红十字会创始人

红十字会是一种志愿的、国际性的救护、救济团体。现在它已遍及全世界。琼·亨利·杜南是国际红十字会的创始人,1901年诺贝尔和平奖授给了这位善良的瑞士人。

1828年,杜南出生在日内瓦一个富有的家庭。他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对穷苦人富于同情心,想方设法接济穷孩子。

31岁那年,杜南去了意大利,正巧遭遇了一场战争。撒丁王国为了统一意大利,与法国联手,跟侵占国土的奥地利军动起武来。

不久,意法联军就打进了索耳费里诺这个军事重镇。他们与奥军在这里展开阵地战。仅仅15个小时,双方就阵亡40000多人。战场上尸横遍野,血染碧草。附近小镇上的教堂里、学校内、民房中,挤满了伤兵。大街上、操场中,到处都有尸体溢出的腐臭味,呛得人透不气过来。

正巧路经小镇的杜南投入了救护伤员和搬运尸体的工作。

“行行好吧,先生。请您把军医找来,我们的腿断了……”一个伤兵狠命地拽着他的裤管。

杜南说:“你放手,我马上把军医找来。他在哪儿?”

伤兵自己也摇头。

杜南四下寻找,都未找到一名军医。他碰见军官一打听,才知道这个大军团,总共才有六名军医。杜南呆住了。

他定定神,又跑到教堂去求教士,请他赶快组织一支救护队,动员居民参加救护工作。由教士、妇女组成的临时救护队忙碌起来,连过路的旅行者都参加到他们行列中。他们给伤兵包扎伤口,喂水喂饭;给死去的士兵清洗身体,裹布掩埋。杜南全身心投入进去,几天之间他消瘦了许多。

回到日内瓦,杜南依旧整天睡卧不宁。士兵在战争中伤亡的惨状始终萦绕在他的脑海里。他伏案写出一本《索耳费里诺战役回忆》的小册子,在日内瓦发表。

他呼吁:应该制订一项国际性的法律,以解救挣扎在死亡线上的伤兵,保证伤员的中立化;在世界各国成立志愿救护者协会,召集一批训练有素的医护人员,在战争爆发时开赴前线。他们所要做的,是不分国籍、种族、宗教信仰和政治信念,全力救助伤病员,以此来弥补军队中医生的不足。他建议,立即召集一次国际性的会议,确立这个协会的基本宗旨。

出于对位卑言轻的忧虑,他手持着这本小册子,去找瑞士国防总司令杜福将军。杜福将军觉得他的这个想法很好,表示全力支持。之后,将军联络律师交换意见,决定成立一个委员会。不久,这个委员会成立,杜南出任秘书。

这时,全欧洲都开始谈论杜南这个建议。他的小册子被译成多种文字,走向世界。杜南和委员会其他成员不失时机地向各国元首写信,寻求理解和支持。后来,杜南亲自到十几个国家游说,使这项建议赢得许多国家知名人士和王公元首的响应。甚至,连指挥过索耳费里诺战役的拿破仑三世,也说这个办法好。

这时,成立协会的时机已经成熟。1863年10月,杜南在日内瓦主持召开了协会筹备会。有十六个国家的三十六位代表前来参加。会议确立了协会的基本框架。

大家议论,到底该给这个协会起个什么名字呢?经过充分商议,代表们认为杜南对这个协会的成立作出了积极贡献,就以杜南的祖国瑞士国旗为基础,只是在颜色上作一点更动,改为白底中央一个红十字。与会者认为,应该这样解释这个图案:红色代表人类为流血的伤患者服务,而白色则代表平安。

标志固定下来后,大家就把协会名称定为国际红十字会。第二年8月,再次在日内瓦召开国际会议,正式签订了《国际红十字公约》。国际红十字会正式成立了。

作为这一国际协会的秘书,杜南日夜奔波,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下来的一家银行,由于管理不善破产了。

1867年8月,杜南被迫辞去国际红十字会秘书的职务,从此不知去向。

过了几年,人们无意中在一个贫民窟发现了他。这时的杜南身体憔悴,生活朝不保夕。甚至因为付不起房租,经常团身在火车站的长凳上过夜。唯一没变的是,他有着一颗善良的心。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在战地救死扶伤的人群中,人们又看见杜南忙碌的身影。第二年,巴黎公社被围困,他又忘我地投入战地救护。这时的杜南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流浪汉了。

毕竟,他曾是一个世界知名人物。几年后,有一个不出名的记者跟踪他,他依然神情自若。这时,他已是个六十七岁的老人了。他在瑞士海丹小镇一所破旧的养老院里,接待了这位恋旧的记者。

几天后,这个记者对杜南的专访文章在报纸上发表,立即被许多国家报纸转载,世人方知历尽磨难的国际红十字会创始人杜南还活着。

一时间,世界各国向杜南寄去的信件堆满了车厢。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着对这位传奇人物的景仰。特别是在第二年他生日的前后,一向冷清的养老院,这时挤满了前来向杜南祝寿的人。人们都清醒地懂得,战争是残酷的,而当年杜南所创立的国际红十字会,以保持中立的立场和人道主义的精神,挽救了无数伤残的将士,使他们与死神告别。

许多国家红十字会与慈善机构,聘请杜南为会员或荣誉主席,还多次邀请他出国访问。杜南一一谢绝了,他已经习惯过平静的生活。

当首次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他时,他分文不取,全部捐献给瑞士和挪威的慈善机构。1911年,杜南平静地与世长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