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通史(第七卷)
8926600000001

第1章 德里烽火

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后,英国政府收买了大量的印度籍雇佣军为它统治印度效力。这些雇佣军虽然身穿英国军服,但对英国殖民者占领自己的祖国早已是满腹怨恨,他们迫切希望早日把殖民者全部赶走,印度获得真正的独立。不仅士兵有这愿望,印度社会各阶层包括不少封建王公们,对英国殖民者残酷剥削、压榨、肆意凌辱印度人民都含有巨大的愤慨情绪。

1856年,在印度农村中就开始传递烤烧饼,据说这也是反英起义的信号。印度士兵还组织了地下军人委员会,传递荷花,密谋反英活动。德里反英大起义开始主要是在士兵范围内展开的,但它迅速带动了其他社会各界,揿起了印度人民反对殖民统治的高潮。

本来印度雇佣军作为英国殖民者的侵略工具,为英国全面占领印度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英国自从1849年全面统治印度之后,对雇佣军的政策与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如遣散大批印度士兵,减少军饷,取消他们的免税权,命令印度士兵绝对服从英国军官等,他们还强迫印度士兵渡海或者是到伊斯兰教国家作战,使这些士兵丧失了原来的种姓。这些都激起了印度士兵越来越高的不满情绪。双方矛盾一触即发。

1857年,在印度士兵中盛行传说着一种违背民族教规的事情。原来,印度教不许教徒吃牛肉,而伊斯兰教不许吃猪肉,这是千百年来形成的教规。可是,英国人不管这些信仰,尽管在他们的雇佣军中,有不少人信仰印度教,也有不少人信仰伊斯兰教。可以说,雇佣军是由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组成的,按理英国殖民者应当尊重这两种教徒的信仰,但是他们自恃强大,根本不把这些教规教徒放在眼里,更不关心士兵们的信仰问题。所以,在印度士兵中,早就流传着英国人侮辱印度士兵,拿虔诚的信仰开玩笑的事情,广大印度士兵们是可忍不可忍了。

终于有了导火线,士兵们竞相传说,英国殖民当局新发下来的子弹涂上了牛油和猪油,因为子弹在使用时,必须用嘴咬开后盖,所以这无异是让印度兵吃他们忌讳的东西。这年3月,印度的一个叫曼加尔潘迪的士兵因与英国兵发生争执,打死了三个英国军官,次月,潘迪被公开处死。这两件事情成为德里大起义的导火索。他们约定,在5月31日举行全国性民族大起义。

一个突然事件使起义提前了。5月9日,德里附近密拉特城第三骑兵连的85名印度士兵拒绝使用新发的英国子弹。英国军官把他们统统捆绑在操场上,硬把子弹塞到他们脸上,进行百般侮辱。同时还下达了判刑的命令,立刻把他们押送陆军监狱囚禁。印度士兵再也按捺不住了,当夜送信到德里城中,告诉那里的印度士兵。信中写道:“明后两天内到达德里,请速准备内应。”

第二天是星期天。下午5点,教堂钟声响了,英国军官齐集在基督教堂里静静地做祈祷。只听见“杀!”的一声巨吼,印度士兵冲了进来,把英国军官抓起来杀个干净。他们捣毁了殖民衙署和监狱,救出了被关押的同胞,随即打开了兵工厂和火药库,武装了前来参加起义的群众,一齐向德里进军。临行时,起义者在兵营里点了一把火。熊熊的火焰卷走了英国殖民者苦心经营的堡垒,象征着印度人民必胜的信念。

起义部队经过一个夜晚的急行军,5月11日清晨到达德里城边。英国上校闻讯率军迎战。当两支部队相互接触的时候,密拉特印度士兵看出德里英军士兵都是印度人,立即振臂高呼:“打倒英国统治!”

“打倒英国统治!”德里的印度士兵马上响应,他们把枪口转过来,对准英国军官。“砰!”“砰!”英国上校倒毙了,其他英国军官也都倒毙了。两支起义队伍热烈欢呼、拥抱,他们汇成一股汹涌的洪流,直向德里城冲去。

16日,德里全城光复,起义者组织了自己的政府,仍旧把莫卧儿帝国的皇帝充当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全国各地纷纷举行起义,光复了从东海岸加尔各答到西北边境白沙瓦的大片国土。

驻印度的英国总督肯宁坐立不安。他在办公室里来回踱着方步,皱着眉头,嘴里不住地轻声喊着“唉!唉!”看来已经到了一筹莫展、焦头烂额的地步了。这里,一个叫肯贝尔的英国将军未等侍卫报告就闯了进来。总督并未责怪他。

“我们这着棋走错了,不该让印度人当兵!现在这些‘土兵’一造反,我们还有什么办法?”将军急得直跺脚。

总督不断地抓着头皮。忽然似有所悟地问:“进攻中国的英国皇军现在到了哪里?”

“新加坡。”

“赶快打电报给他们,命令立刻返航,在加尔各答登陆。”

司令一听总督的这个意见,顿时喜笑颜开地说:“对,叫他们来。还有,驻伊朗的部队也叫他们来,在孟买登陆。两路夹攻印度人!”

“好!我立即向伦敦帝国政府请示。”接着,这个阴险的总督又想出了坏点子,派人带重金到阿富汗和尼泊尔去行贿,网罗那里的反动军人,从东北、西北两路向德里进攻。

9月3日,英军进抵德里城下。14日,以50门大炮猛轰德里。“轰隆!”一声,城墙塌陷,英军侵入城内。“给我冲!给我冲!”带头的两个英国将军耀武扬威地高举指挥刀,吆喝侵略军前进。“砰!”“砰!”突然从屋顶上传来了枪声。只听见“啊!”“啊!”几声怪叫,这两个英国将军已经躺在血泊中不动了。“砰!”“砰!”枪弹又从居民住房的窗口飞来,好几个英国兵应声倒地,吓得侵略军一个个胆战心惊。

一支英军跑到清真寺前面。清真寺里冲出上千名穆斯林,个个手持钢刀,挺胸而立,挡住侵略军的去路。英军连忙举枪发射,当场打死200多名穆斯林。但是,当英军正想装添子弹的时候,雪亮的大刀已经向他们的脑袋砍来。一场肉搏战的结果,躺下了几百具英军尸体。

德里起义军顽强地战斗了六天,最后由于粮尽弹绝,被迫撤离。据统计,六天巷战中英军被打死的有将军两人,官兵5000余人。莫卧儿的末代皇帝向英军投降,这个王朝从此灭亡。而印度人民,继续在全国各地进行游击战争,狠狠打击英国侵略军。

由于英国女王发布了保护印度封建主利益的诏书,印度抗英力量有了分化。封建主大部分投降英国,转过来镇压起义军。起义于1859年年底失败。即之而来的是大屠杀,成批的起义英雄牺牲了。然而,他们的革命精神却永远鼓舞着印度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