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学文科课程资源-诗中山
8924900000030

第30章 谭嗣同

谭嗣同(1865—1898年),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为著名的“戊戌六君子”之一。其代表作《仁学》,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强烈的抨击。他的诗感情真挚,志趣豪迈,境界恢弘,笔力遒劲。有《谭嗣同全集》遗世。

原文

潼关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①嫌束,山入②潼关不解③平。

注释

①犹:仍然。

②“山入”句:山脉走入潼关(以西),峰峦更加突兀高峻。

③不解:不懂,不肯。

赏析

1882年秋,17岁的谭嗣同,从湖南故乡赴甘肃父亲任所途中,经过陕西潼关,在这里饱览了一番北国山河的壮丽风采。潼关,在陕西潼关县北,古为桃林塞,东汉时设潼关。潼关关城雄踞山腰,下临黄河。

这位英气勃发的少年,骑马登上半山间的潼关古道,傍山监河,乘兴前进,任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西风吹散、吹远,飞入滚滚的云涛里。伟大的壮观还在更高更远的地方。潼关地处陕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点,南邻华山群峰,东望豫西平原。诗人立马城关,眼见黄河从北面高原峡谷奔腾怒吼而来,到悬崖脚下猛然一转弯,奔向平坦广阔的原野,但气势却不见缓和,好像仍嫌河床箍得太紧;而那连绵不断的山峰,在关东并不怎样惹眼,刚入潼关便突兀而起、耸入云天,一座座争奇斗险,唯恐自己显得过于平庸!

自然,所谓大河“犹嫌束”、群山“不解平”,全是黄河、华山的磅礴气势在诗人心理上所引起的感应,反映着这位少年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决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而这愿望,这激情,同当时神州大地上正在崛起的变革图强的社会潮流,是完全一致的。

19世纪末,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代,也是一个民族精神空前高扬的时代。少年谭嗣同出手不凡,透过这首充满浪漫主义精神的山水绝句,我们仿佛能够听到一个迅速临近的新时代的脚步声。

绝妙佳句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