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说话的魅力
8917100000034

第34章 你的嘴甜不甜?

相对地,有许多直接而简单的句子,你又应该改为“问句”,才显得婉转。

今天早上,我起床,发现家里一个人也没有。只好打你妈妈的手机。

手机是你接的。“你们到哪里去了啊?”爸爸问。

“你难道不知道我今天要上中文吗?”你在那头喊,“我们正在去徐老师家的路上。”

晚餐前,爸爸到厨房的柜子拿酒杯,你也过来,伸手往同一个柜子里摸。“你要什么?”爸爸问你。你没答,从柜子里拿出一个碗,把碗在我眼前晃了晃,就转身走了。

……早上,因为你正要去上课,我不好多说;晚上,又因为是吃饭前,怕影响你的情绪,我也没讲话,但是现在爸爸必须对你叮嘱一番。记得你上幼儿园时,老师曾经要你交一张通知给爸爸妈妈吗?那通知是教父母怎么跟幼儿说话的。

“幼儿们要听直接的、肯定的话。”通知上说,“当孩子做危险的动作时,大人不能说‘你要死啦?爬那么高!’孩子会因为听不懂而不知所措。搞不好,大人太疾言厉色,原本孩子抓得稳稳的,反而吓一跳,摔了下来。所以大人要对孩子说‘快点下来,那样太危险了’,这句话因为直接,孩子一听就懂了。”

你还记得不久之前,学校发了一张单子,教你们怎么说话有礼貌吗?那张标题为《好好表达》(NICE EXPRESSIONS)的单子上印着:

请!(Please !)谢谢你!(Thank you !)原谅我!(Excuse me !)对不起!(I’m sorry !)你好吗?(How are you doing ?)祝你玩得愉快!(Have a good time !)那真太好了!(That is really nice !)让我们轮流。(Let’s take turns.)我会与你分享。(I’ll share with you.)来,跟我们一起坐。(Come and sit with us.)我能帮你吗?(Can I help you with that ?)来跟我们一起玩。(Come and play with us.)你是个好朋友。(You are a good friend.)现在轮到你了。(It’s your turn now.)你那方面真棒!(You are very good at that !)我喜欢你的点子。(I like your idea.)我可以体会你的感觉。(I understand how you feel.)我们总给你留个位子。(There is always room for you.)我现在就给你看。(I’ll show you now.)祝你好运!(Good luck !)记得那时候,你把单子拿回家,爸爸还觉得好奇怪——天哪!都上初中的孩子了,还教这些最基本的句子。但是今天,爸爸懂了。可能愈是当你们大了,有了主见,或进入青春期,愈得教你们说话的礼貌。譬如你今天早上,对爸爸说话,不是就不够礼貌吗?当爸爸问你在哪里的时候,你为什么不直接说“我们在去上中文课的路上”?相反,你用了一句责难的话——你难道不知道我今天要上中文吗?

孩子!你大了,应该知道说话的技巧了。会说话的人,绝不是总以责难语气咄咄逼人的。想想,如果天气冷,你穿少了,妈妈对你吼“你想冻死啊”,是不是在感觉上远不如她对你温柔地讲“今天天冷,多穿一点”?想想,如果你在教室里开窗子,有同学对你喊:“你不冷吗?你不冷,我们冷。”是不是远不如她对你关心地说:

“别开窗子吧!回头着凉了。”“多穿一点”和“别开窗子”都是正面的句子,好比你上幼儿园时老师教我们对你说话的方法,不是很简单、很明确,感觉上比你用责难的“问句”好多了吗?

相对地,有许多直接而简单的句子,你又应该改为“问句”,才显得婉转。

譬如你问:“对不起,我是不是能离开一下?”“对不起!我是不是能打扰您一分钟?”“十分抱歉!您是不是能再说一遍?”“是不是能麻烦您把胡椒递给我?”

这些问句不是“责难别人”,而是“责难自己”,表示“因为我有事,不得不离开”“因为我有问题,不得不打扰您”“因为我没听清楚,要麻烦您重复一遍”“因为距离太远,我得麻烦您帮个忙”。你说,那感觉是不是比你直接讲“我有事,要离开”“我要问一件事”“你再说一遍”“把胡椒递给我”感觉有礼貌得多。

再谈谈你晚餐前拿碗那件事。你知道中国人常用“颐指气使”形容人没礼貌吗?“颐”是“面颊”,“颐指”的意思是用半边脸来指挥;“气”是“气音”,“气使”表示用“哼、嗯、喂”的语气使唤人。西方世界也一样,当你指挥别人,却只有动作,没有声音的时候,是最没礼貌的。

举例来说,你去餐馆,茶杯空了,你最好对侍者说:“是不是麻烦您,帮我续杯?”或者一边指杯子,一边简单地问他:“我是不是可以?”(May I ?)除非那侍者距你很远,你叫他,会吵到别人,你绝不能只指一下杯子。即使指杯子,不说话,你也一定要看着他,露出笑容。

至于你去银行或邮局那些柜台外面有玻璃的地方办事,更要注意。不能用敲玻璃来引起对方注意,而必须开口说话。即使不得不敲玻璃,也必须伴随着说一声:“对不起,打扰您。”

好!现在回头想想,爸爸要说你什么?晚餐前,你把手横过爸爸面前,去拿碗,是不是不如开口问:

“爸爸!能不能请您把碗递给我?”就算你自己拿了,当爸爸问你要什么的时候,你是不是也应该开口说“我拿碗”,而不是在爸爸面前晃一晃?

最后,让爸爸告诉你两件有意思的事——爸爸念研究所的时候,有个在餐厅打工的同学曾经偷偷告诉爸爸:“如果有客人耍大牌,颐指气使,我就在他的菜里吐口水。”还有一个在领事馆做事的朋友说——我最恨人家敲窗子了,我又不是动物园里的动物。他只要敲,我就装作忙,要他等,如果他再敲,我就找他麻烦,给他刁难。无可否认,这两个人做事的态度都很不对。但是你能不知道、能不警惕吗?没礼貌,除了显示自己没教养,还常吃暗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