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在前面第十三章中,我们已大略提到灵活偏好的动机,现在再做比较详细的分析。这里所要讨论的,大致上等于别人所说的货币的需求。但它又跟货币的收入流动速度关系十分密切。因为货币的收入流动速度,是衡量公众愿意把他们收入的几分之几用现金来保持。所以货币的收入流动速度的增加,可能是灵活偏好减低的一种征兆。但是两者毕竟不是同一事物,因为个人可以选择的是否周转灵活,仅局限于他所积累的储蓄,而不是他的全部收入。并且“货币的收入流动速度”这个名词,容易引起一种错误的联想,以为全部货币需求都和收入成比例,或者和收入有一定关系,但事实上只有一部分货币的需求才和收入成比例,或者和收入有一定关系。理由见下文,所以这个名词忽视利率所占的地位。
在我以往的书中,我用收入存款、商务存款和储蓄存款三个名词来研究货币的全部需求;我不想把那书中第三章所作的分析,在这里再讲一遍。但是这三个目的所持有的货币是汇总在一起的,持有者没有必要将它们分成三个毫不相干的部分。即使在持有人心目中也不一定划分得十分清楚。同一笔款项,可以兼作有主要的和次要之分的两个目的而持有。所以把个人在某一特定情况下对货币的总需求看成是一个单独的决定,也未必不行,或许还会更好;但这个单独的决定,仍然是许多动机综合的结果。
所以当分析动机时,我们仍不妨将动机分成几类。第一类,大致相当于我以前所说的收入存款及商务存款;第二、第三类相当于我以前所说的储蓄存款。在第十三章中,我把这三类称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交易动机又可以再分为收入动机及商务动机。
[一]收入动机保持现金的理由之一,是渡过从收入的获得到收入支出这一段时期。这个动机的强度,主要看收入的大小,及收入收支期间的长度而定。货币的收入流动速度这一概念,只适用于为收入动机这个目的所持有的货币。
[二]商务动机同样持有现金,可以是为渡过商务上从支出成本到收入售价这一段时间;商人持有的货币,用以渡过从进货到售货这一段时间的,就包括在这个动机下。这个需求的程度,主要取决于目前产量即目前收入的值以及这个产量要转几次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
[三]谨慎动机因为这一动机而持有的货币,是为了提防有预料不到的支出,或者有不能预料的有利进货时机。货币这种资产,如果用货币本身作计算单位,那么它的价值不变,如果负债也用货币来做计算单位,那么持有货币就方便偿付未来的债务。
上面三类动机的强度,一部分要看当需要现款时,用暂时借款特别是透支等方法取得现款的可靠性怎样,依照所付代价大小定。因为如果在实际需要现款时,可以没有困难地取得现款,那么实在没有必要为渡过一段时间,持有现款而不用。并且这三类动机的强度,也取决于所谓持有现金的相对成本。如果为了保持现款而不能购买一项可以赢利的资产,那么持有现款的成本增加,因而会减弱持有一特定量现款的动机。但如果存款可以生息,或持有现款可以避免付费给银行,那么成本就会减低,动机就会加强。但除非持有现款的成本有很大变化,不然这个因素也可能只是次要的。
[四]另外还有投机动机。这种动机,比以上三者需要更为详细的考察。原因有二个,第一,人们对这个动机的了解不如对其他动机的了解深;第二,在传播由货币数量的改变所产生的种种影响这一点上,这个因素尤其重要。
在一般情况下,为满足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所需要的货币数量,大致取决于经济体系的盛衰和货币收入的大小。但是由于有投机动机的存在,所以货币数量的变动,不论是有意的或偶然的,都可以影响到整个经济体系。因为用于满足前二类动机的货币需求,既然取决于经济体系大盛大衰或者是货币收入的大小,那么除了这两者有实际改变之外,大概不会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但是经验告诉我们,货币需求中用于满足投机动机的,却往往随利率的改变而改变,两者的变动方式可以用一条连续(continuous)曲线来表示。而利率的改变,则又可以用长短期债票的价格变动来代表。
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公开市场交易(open market operations)就不可能。我之所以说经验上有以上那种连续关系的存在,是因为事实上银行体系总可以将债券价格略微提高一些。它们用现金来购买债券,或者将债券价格略微压低一些,以出卖债券来取得现金。银行体系想用买卖债券的方法来增减现金的数量越大,那么利率的降升程度也越大。但如果公开市场交易,只局限于期限很短的证券,像1933—1934年美国的情形,那么公开市场交易的影响,大概也只局限于极短期的利率,而对于重要程度更大得多的长期利率,反而影响很小。
在讨论投机动机时,我们要区别两种利率改变,第一种是灵活偏好函数不变,但可以用来满足投机动机的货币供给量起了变化,所以利率改变;第二种是因为预期改变影响到灵活偏好函数本身,因而影响到利率。公开市场交易不但可以改变货币数量,还可以改变人们对于金融当局的未来政策的预期,所以可以双管齐下,影响利率。如果人们因为情报(news)的改变而修改其预期,从而引起灵活偏好函数本身发生变化,那么这种变化往往是不连续的,由此所引起的利率改变也是不连续的。如果每个人对于情报改变的解释不同,或情报的改变对于各人利益所产生的影响不同,那么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债券市场上的交易将会增多。如果情报的改变,使每人的想法和做法都做出完全相同的改变,那么无须有任何市场交易,而以债券价格表示的利率就会马上和新环境相协调。
最简单的情况是每个人性情相同、处境相同。在这种情况下,环境改变或预期改变,都不能使货币易主,人就能够使利率涨落。利率改变的程度,是使每个人在旧利率下、处在新环境或新预期中,想改变其现款持有量的念头,刚好被利率的改变所打消。利率改变时,每个人愿意持有的货币量虽然也随之改变,但由于每人对利率改变的反应程度相同,所以无须有任何交易。有一组环境及一组预期,就有一个适宜的利率来和它相适应;不管是谁都无须改变他平时所持有的现金数。
然而在正常情况下,环境改变或预期改变,往往会使每个人所持有的货币量重新调整;因为事实上,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持有货币的原因不同,对新环境的认识和理解不同,所以每个人对新环境的看法和态度也各不相同。因此现金持有的再分配往往与新平衡利率结伴而来。尽管这样,我们所看重的,是利率的改变,而不是现款的再分配;后者只是由于人和人之间有差别而偶然产生的现象,而主要的、基本的现象,则在上述最简单的场合已经得见。并且即便在通常情况下,在情报改变所导致的一切反应中,以利率的改变最为显著。报纸上经常看到这样的话:债券价格的涨落和市场上交易量的多少,全然不成比例;如果我们想到,每个人对情报的反应是相同的地方多,不同的地方少,那么就应该有这种现象发生。
为了满足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个人持有的现款额与他为满足投机动机所持有的现款额,虽然并非全无关系,但从总体上来说,或者作为第一接近值,我们可以将这两组现金持有量,看成是互无干系。下面分析中,我们就将问题分为这样的两个部分。
假设M1代表为满足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所持有的现金数,M2为满足投机动机所持有的现金数。同这两部分现金相应的,便有两个灵活偏好函数:L1及L2。L1主要是取决于收入水平,L2主要是取决于目前利率和目前预期状态的关系。所以有M=M1+M2=L1(Y)+L2(r)其中L1代表收入Y与M1的函数关系,L2代表利率r与M2的函数关系。因此我们有三个问题需要研究:[一]M在改变时,Y和r将发生什么变化。[二]是什么决定L1的形状。[三]是什么决定L2的形状。
[一]M改变时,Y和r将起什么变化?这个问题的答案,要看M的改变是怎样来的。假设M由金币构成,M的改变只能由开采金矿而来,而金矿员工又属于我们所研究的经济体系,那么在这种情况下,M的改变肯定直接引起Y的改变,因为新产的黄金一定会成为某人的收入。假设M的改变,是由于政府印发纸币应付其岁出,那么情况也完全相同,因为新发的纸币也必定是某人的收入。但新的水平,不足以高到使得所有M的增加都吸纳在M1中的程度,所以有一部分货币要另寻出路,例如购买证券或其他资产,这样利率便能降低,使得M2增大;同时由于利率降低,刺激Y上升,M1也增大,直到最后所有新的货币,不是被M2中所吸收,就是被M1所吸收。这样看来,上述情形仅比另一种情形进了一步。另一种情形就是如果要增发货币,那么银行体系一定先放松它的信用条件,使得有人愿意把债券卖给银行,来换取新现金。
所以我们可以把后一种情况作为典型的情况。我们假设:若改变M,必须先改变r,r改变之后,那么一部分由于M2改变,一部分由于Y改变,引起M1改变,所以又产生了一种平衡。至于在这种新平衡情况下,新增现金怎样分配到M1和M2,则要视投资对于利率降低的反应怎样,以及收入对于投资增加的反应怎样来确定。因为Y一部分取决于r,所以当M改变某一定量时,r必须改变到一种程度,使得M1和M2的改变相加起来,刚好等于该M的特定量的改变。
[二]所谓货币的收入流动速度,究竟是指Y和M的比,还是Y和M1的比,一般讨论这个问题的人并不能总是说得很清楚。我主张用后一种意义。假如V代表货币的收入流动速度,那么就得到L(Y)==M当然,我们没有依据说V是一个常数。V的价值,取决于①银行界以及 商界的组成情况②社会习俗③收入在各阶级的分配方法④持有现金却不用所付的代价。但如果我们所讨论的只是一个短时期,那么上述各种因素大致不会发生重大改变,所以V可以说是几乎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