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货币论(全两册)
8915600000031

第31章 对购买力失衡原因的分类

假设均衡条件下,物价水平与生产成本相对应,利润为零,投资成本等于储蓄成本,并且如果我们的体系属于国际体系的一员的话,对外贷款率等于对外贸易余额。如果我们的社会是一个进步的社会的话,我们同时还假设货币供应以一个稳定的比例增加,这个比例与总产出的增长比例相同,可以假设为年均3%。那么这种均衡状态在何种情况下会被打破呢?

从第10章的基本方程式中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Π=+,

即产出的物价水平完全是由以下三个因素决定的:[1]生产要素的货币收益总额E;[2]当前产出总额O;[3]储蓄总额与投资价值之间的关系I-S。因此,产出的物价水平要想发生变化只能通过这三个基本因素的其中一种或者几种的变化引起。

牢记这一点的话,我们就可以对干扰这三个方面稳定的因素进行分类了:分别可以称为由于影响以收入为目的的有效货币供应的货币因素导致的变化,投资因素引起的变化,以及由于影响产出总额以及以收入为目的的货币需求的工业因素引起的变化。

1.货币因素引起的原因

失衡可以是由货币因素引起的,如果:

[1]货币总量发生变化,但是没有伴随着总经济活动的长期趋势;或者

[2]为满足金融需求(即金融流通)而需要的货币总额比例发生变化,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可能是金融情绪或者活动发生变化或者由于金融价值相对于产出的价格水平发生了变化;或者

[3]工业流通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原因有如下几点:收入存款或者商业存款A的流通速度发生变化,由于公众或者企业界的习惯和方法发生变化或者产出的性质(区别于产出的总额)发生变化从而使对应着某一收益额的工业流通周转发生变化。

以上三种情况中的变化意味着企业家可以获得的货币总量不再与他们为了在当前的物价水平下维持当前的收入和生产要素的产出而需要的货币总额处于均衡状态。因此,就会倾向于出现一系列的变化和调整活动,我们会看到其中投资率的变化可能是最先出现的。

2.投资因素引起的变化

市场利率可以由于以下原因与自然利率发生偏离:

[1]市场利率发生变化,变化的原因是由于货币因素发生的变化没有被自然利率的变化完全抵消而导致贷款市场条件发生了变化;

[2]自然利率发生变化,变化的原因是投资或者储蓄的吸引力发生变化,但是没有完全被市场利率的变化抵消;

[3]维持对外贷款率与对外贸易余额之间均衡的需要导致市场利率发生变化,但是这一变化没有完全被自然利率的变化抵消;

3.工业因素引起的变化

由于收益率的“诱导性”或者“自发性”变化使生产成本发生变化,而生产成本的变化或者当前产出总量的变化又引起企业在工业流通中所需的货币数量发生变化,后者的变化还可能由我们假设的均衡条件中已经考虑在内的长期趋势引起。

这些不同种类的变化可以同时存在,并且其中一种变化很可能引起其他变化;但是这些变化的效果是可以叠加的,并且其中一种变化的结果可能加剧或者中和另一种变化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些变化又是相互独立的。

本文的观点就是由于第1种变化引起的之前的均衡状态的打破通常要通过第2种变化才能实现;由于第2种变化引起的均衡状态的打破(无论是属于[1][2][3]中的哪一类)通常要通过第3种变化才能实现,虽然第2种变化也可能导致第1种变化;由于第3种变化会针对第2种情况中的进一步的各种变化做出反应,并且与这些变化相互作用,由此导致一系列波动,从而使第3种变化最终建立起新的均衡状态。

我们会在接下来的几章中详细介绍这些不同类别的变化。我认为当外部均衡由于国内或者国外的第2种情况下的第[2]种变化,而不是被第2种情况中的第[1]种变化打破的时候,第2种情况下的第[2]种和第[3]种变化对应的是我们所说的“信贷周期”。我们会看到这样一种描述是有一定的确切性的,因为在此情况下,发生的是保持不变的均衡状态的摆动,而不是从一种均衡状态到另一个状态的转移。另一方面,这种摆动并非必然就是严格的周期性的波动,并且这种波动表现出伴随着货币变化出现的波动的相似特点,其中包括由一种均衡状态到另一个状态的转移。

我们不需要详细讨论第3种情况的自发性变化了,因为这些自发性变化发生的时候,它们随后的发展情况会是与另一种类型先前的变化引起的相似变化发展情况一样的。

我们也无须单独介绍金融因素导致的变化这部分内容了,因为正如同我们在前面章节中看到的那样,这些变化或者是经由第1种变化,通过改变工业流通获得的货币供应量来实现,或者是经由第2种变化,通过改变新投资或者储蓄的吸引力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