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小屁孩
8912100000012

第12章 老钱

老钱爱好吹拉弹唱,都已年近半百了,还像壮小伙一样无论三乡五邻家有红白喜事,都要上去唱上几嗓。一日邻寨柳家老太过寿,老钱照常登台演唱。老钱先唱了一段《沙家浜》,接着又来了一段《红色娘子军》,然后说了段快板书《祝寿词》。据说这段祝寿词是老钱那当过清朝文官左侍郎的太爷为自己作的寿词。老钱的大伯是个唱曲、说书的,早年就把钱左侍郎的《祝寿词》搬到了寿宴上,近些年这段词也成了老钱参加祝寿演出的必演节目。

“亘古吉年,人寿年丰;松柏长青,福禄永存……”

柳老太的大儿子是县文化局的局长。这次柳局长回乡一则为老太过寿,二则寻访民间草根艺人,为新建的县剧团挑选演员。柳局是军人出身,是抗美援朝下来的。他听着老钱的说唱,似感这声音耳熟,极像为救自己牺牲在朝鲜的一个兵。柳局再仔细一看,这老钱长得浓眉大眼,煞是招人爱。寿宴结束,柳局把老钱叫到跟前问其是否愿意到县剧团上班。

天上掉馅饼,老钱一百个愿意。

剧团组建起来了,一共有十七人。这里面有十二人是民间草根艺人,剩下四人是从市剧团调来的专业演员,团长是市文化局指派的,据说是某长的公子。团长不是干专业的,只会唱几出样板戏,但根红苗正,加上那时是只要会唱样板戏就行。每次演出,团长身先士卒第一个演唱,曲目《智取威虎山》,由于报幕员报幕时把团长的头衔说得清楚,讲得明白,虽说唱得不咋地,但观众还是报以热烈的掌声。第二年为了加强“文化下乡”让“样板戏走进千家万户”,县里从省、市剧团挖来几个唱样板戏的“专业人才”。县剧团扩编了,二十几人一年四季浩浩荡荡翻山越岭走乡串村、进厂矿入学校,为老百姓送去“精神食粮”。每次演出,团长都是第一个登台,都唱《智取威虎山》,可逐步逐步老百姓不买他的帐了,掌声稀稀拉拉,而那些专业演员唱罢却是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团长坐不住了。他在办公室里度着方步,开始开动脑筋把全团二十多个演员像过筛子一样过了一遍又一遍。第二天演出时,团长将演员出场顺序、演唱曲目作了重大调整。团长还是第一个上场,还是唱《智取威虎山》。第二个上场的是老钱。老钱是山里来的,发音不是很标准,加上又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因此是不被观众看好的。团长还让老钱唱反串。老钱没有唱过反串,但领导决定了,就得服从,硬着头皮上吧。老钱唱完是老张唱,老张也是山里来的,举手投足也不标准。至于那些专业演员团长都把他们安排到了后半场。

审美疲劳。待到专业演员上场时,观众已昏昏然了,有的已耷拉着脑袋憨憨入睡了。五、六年的演出,老钱始终是第二个出场。时间长了,人们都叫他“二把手”,就连团长都叫他“老二”。老钱、还有那些排在前半场的草根民间艺人们下定决心苦练本领,尤其是老钱咬牙立誓:一定要摘掉“二把手”的帽子。演出间隙,他们就向那批专业演员求教,从举手投足,字、词发音,吊嗓等一点一滴地学。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全团除团长外所有演员都达到了专业级。

演员的素质提高了,演出效果更强了。

一天,团长把大家召集起来宣布一项决定:为使剧团健康、长效发展,经团里研究决定辞退一批老演员,吸收一批年轻演员,以增添剧团新的血液。

这次一共辞退七名演员。老钱在辞退的名单里排在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