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长调自以周、柳、苏、辛为最工。美成《浪淘沙慢》二词①,精壮顿挫,已开北曲②之先声。若屯田之《八声甘州》③,玉局之《水调歌头·中秋寄子由》④,则伫兴之作,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词论也。
【注释】
①美成《浪淘沙慢》二词:即北宋词人周邦彦的《浪淘沙慢·晓阴重》和《浪淘沙慢·万叶战》。
②北曲:即元杂剧及散曲的合称,因其主要流行在北方大都(今北京)一带,故称“北曲”,以与同时在南方温州一带流行的南戏相区别。
③屯田之《八声甘州》:即北宋词人柳永的《八声甘州》。
④玉局之《水调歌头·中秋寄子由》:即北宋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译文】
长调自然以周邦彦、柳永、苏轼、辛弃疾最为精致。周邦彦的《浪淘沙慢·晓阴重》和《浪淘沙慢·万叶战》精壮顿挫,已经开创了北曲的先声。至于柳永的《八声甘州》,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寄子由》,都是积蓄感情所作,格调高于千古以来作者,不能作为普通的词来评论。
【评析】
在这一则,王国维谈了长调的两种基本形态:精壮顿挫,类似元杂剧的结构方式,这是长调创作的常态;伫兴而作,类似小令作法,这是长调创作的一个例外。
所谓精壮顿挫是形容其词在情感表达上随着结构的起承转合而相应变化。元杂剧一般一本四折,其叙事正以起承转合为基本结构。在这方面,长调与元杂曲非常相似。王国维认为,长调中的这种情况可视为元杂曲的先声和萌芽。王国维列举了周邦彦的两首《浪淘沙慢》,其中第一首写离别前的氛围、离别时的心态、离别后的回忆和此时的心情,其情感的转变确实在顿挫中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叙事手法与元杂曲极其相似。
不过,除了这种长调外,也有一种长调未必有这样精心的结构安排,而是具有伫兴而成的创作特点。王国维以柳永的《八声甘州》和苏轼的《水调歌头》为例,认为像这样的作品虽然在体制上属于长调,但实是用了小令的写法,与一般长调的精壮顿挫不同,而显现出格调高远、韵味深长的特点。而这一种长调更契合王国维的词体观念。王国维意识到这并非长调创作的常规模式,因而他特意强调“不能以常词论也”。从这里不难看出,王国维对长调词并非完全否定,相应地有部分认同。
【参阅作品】
浪淘沙慢
(北宋)周邦彦
晓阴重,霜凋岸草,雾隐城堞。南陌脂车待发①,东门帐饮乍阕②。正扶面、垂杨堪揽结;掩红泪③、玉手亲折。念汉浦、离鸿去何许?经时信音绝。
情切。望中地远天阔。向露冷、风清无人处,耿耿寒漏咽。嗟万事难忘,唯是轻别。翠尊未竭。凭断云留取,西楼残月。
罗带光消纹衾叠。连环解、旧香顿歇;怨歌永、琼壶敲尽缺④。恨春去、不与人期。弄夜色、空余满地梨花雪。
【注释】
①脂车:车轴涂上油脂的车,此处指日常交通用的马车。
②乍阕:方停,刚结束。
③红泪:胭脂泪。
④琼壶敲尽缺:根据《世说新语》记载,东晋人王敦在酒后,咏曹操《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时,用如意击打唾壶为节拍,唾壶口净是缺口。
【鉴赏提示】
这首写离别相思的词,是一篇层次丰富的长调词,与元杂曲的叙事风格极其相似。整个篇幅曲折回环,前呼后应,铺叙委婉,层次清晰,转换变化,顿挫有致,巧妙地把各层次融为一体,既照顾到词的整体结构,又注意到局部的灵活自如,充分显示出周邦彦驾驭长调、结构长篇的艺术才能。陈廷焯对这首词评价很高,他说:“蓄势在后,骤雨飘风,不可遏抑。歌至曲终,觉万汇哀鸣,天地变色,老杜所谓‘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也’。”王国维对周邦彦词多有批评,但此处却例外地给予了正面评价,将其作为长调词一个类型的典型,我们在欣赏这首词时,不妨尝试去分析一下此词的那种典型性特征——在情感表达上随着结构的起承转合而相应变化。